【读书】十字架的坍塌

读书 2015-07-29 13:23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斯蒂芬·茨威格
历史有如人生,一失足成千古恨,一时之间所造成的损失,千载之后亦难以挽回。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最后一次弥撒

 

一切都已经明了,不必再派出什么探子,也不必听那些投诚来的人报告什么内幕情报,拜占庭人已经知道了即将发生什么。他们知道,奥斯曼土耳其苏丹一定下达了总攻击的最后命令。即将到来的巨大危险和他们的责任,有如暴风雨前厚厚的阴云笼罩在整个城市的上空。总是要到最危急的时刻,人世间最紧密的团结才会难得一现。现在,在面临生死命运抉择的最后几个时辰里,这些平时因为彼此信仰不同而四分五裂、争吵不休的人们终于聚集在了一起,为了基督的信仰、伟大的历史和欧洲的文化,他们都得奋起抗争和保卫这座城市。东罗马帝国的皇帝举行了一次激动人心的仪式。他下令,全城所有人,不论是东正教徒还是天主教徒,不论是牧师还是信徒,所有男女老少都要集合,举行一次空前绝后的宗教大游行,谁也不允许待在家里。当然,此时此刻,也没有人愿意待在家里。那些腰缠万贯的富豪和一贫如洗的穷人,都参加了游行的队伍,他们一起唱着“上帝保佑”的赞美诗,穿过城内的街道,来到外城的城墙上。队伍的最前面是从教堂里取出的圣像和圣人的遗骸。在每一个城墙被炸开的缺口处,都要贴上一张圣像,似乎这圣像能够带来神的庇佑,比世间所有的武器都更能抵抗异教徒的进攻。与此同时,君士坦丁十三世召集帝国元老院的元老们,还有达官显贵和军事将领,召开了最后一次御前会议。他发表了最后一次讲话。虽然他不能像他的对手穆罕默德二世那样许诺给自己的部下们丰厚的战利品,但他还是要激励他的部属,要让他的部属们明白,如果能够击退敌人最后的总攻,他们将为整个基督世界和欧洲赢得何等的荣誉。反之,如果他们战败,他们将面临的处境又会是何等的凶险。穆罕默德二世和君士坦丁都知道,这一天,必将改变几百年的世界历史进程。

 

然后,君士坦丁堡被攻陷以前最后的、热烈的,同时也是欧洲历史上最感人肺腑的一幕上演了。濒临死亡的人们来到了当时世界上最雄伟壮丽、富丽堂皇的基督教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宫廷臣僚、达官显贵们,东正教会和罗马教廷的教士们,热那亚和威尼斯全副武装的水陆将士们,一齐围绕在东罗马帝国皇帝的周围,他们身后是跪着的黑压压的一片人群——充满着恐惧和不安的平民百姓,他们安静地跪在那里,虔诚地向上帝祈祷。大厅里的烛光摇曳不定,似乎在和教堂高高的拱顶下深厚的黑暗进行着殊死的抗争。这时,大主教提高了他的声音,用庄严的语调带头开始祈祷,他身后的唱诗班随声应和。基督世界里神圣的声音——永恒的圣乐在教堂里再次响起。接着,君士坦丁皇帝带头走向祭台前,人们一个接一个紧随其后,去接受虔诚祈祷带来的祝福。人们的祈祷声和圣乐声回荡在教堂高高的拱顶之间,历久不绝。这是东罗马帝国最后的弥撒,最后的安魂曲。因为,在查士丁尼建造的这座雄伟壮丽的基督教堂里,这是最后一次了。

 

在这激动人心的仪式之后,君士坦丁十三世最后一次回到了自己的皇宫,他向身边的所有臣仆请求原谅自己平时所有不到之处。然后,他跨上坐骑,开始巡视自己的城防,和他的对手穆罕默德二世一样,他也要鼓舞自己部队的士气。夜已经深了,周遭一片寂静,被围困的八千名士兵在忐忑不安中等待着黎明的到来,等待着死亡的到来。

 

被遗忘的凯尔卡门

 

公元1453年5月29日。凌晨一点。

 

苏丹巨大的帅旗迎风招展,猎猎作响。穆罕默德二世发出了总攻的命令。大军立即爆发出了山呼海啸般的欢呼,成千上万的奥斯曼土耳其人齐声高喊着“真主啊!真主啊!”的口号,手拿武器,还有云梯、绳索、铁爪篱等各种攻城工具,向着城墙蜂拥而来。所有的战鼓在擂响,所有的号角都在吹响,夹杂着大炮的轰鸣声、人们的呐喊声,所有声音混成一块,像一场巨大的暴风雨朝着拜占庭人袭来,震耳欲聋。

 

最先被投入战场的是志愿者敢死队。这是一支完全没有经过任何作战训练的乌合之众,他们在苏丹的进攻计划中充当的只是替死鬼的角色,之所以最先被毫不顾惜地投入战场,完全只是为了在主力部队进行最后的冲锋之前,尽可能地去消耗拜占庭人的精力和体力。这些志愿者敢死队在夜色掩映中携带着攻城工具冲向城墙,向着城垛和箭楼攀爬,然后被守城部队击退下来,后来者接着再冲上去,然后再次被击退下来,一次次地重复着同样的失败。敢死队只是炮灰,而且现在也别无选择,无路可退。因为在他们的身后,是全副武装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精锐主力,他们不停地把这些“人肉装甲”驱赶着向前冲锋,让他们冲向那必死的战场。

 

“人肉装甲”当然无法抵挡城墙上飞下来的箭矢和石块,所以现在看起来,城墙上的拜占庭人还处于绝对的优势。但是,对拜占庭人来说,最大的威胁暂时还不是敢死队的冲击,而是他们自己的疲劳。这也正是穆罕默德二世算计之中的一部分。拜占庭守城的战士们也是顶盔贯甲,全副武装,他们要不停地抵抗着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冲击,四处防范。到处都是呐喊着冲锋的人群,危险无处不在,他们旺盛的精力在被动的防御中一点点被消耗着。

 

在一个时辰之后,天空开始浮现出蒙蒙的亮光。奥斯曼土耳其人的第二波攻击开始了。这次,是由安纳托利亚人组成的第二攻击梯队。他们不同于最先冲上战场的那帮乌合之众,而是一支作战勇敢、训练有素、装备较为精良的部队,身上披着厚厚的铠甲,而且,他们人数众多,和拜占庭人比起来占有绝对优势。最重要的是,城墙上的拜占庭士兵们可是已经一刻不停地战斗了一个时辰,而他们却是以逸待劳。

 

不过,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拜占庭人没有那么容易被击溃,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击退了敌人的攻击,安纳托利亚人无法突破拜占庭的城防,战斗仍然在继续,战局陷入了僵持。

 

苏丹关注着战局。是时候了,该发动最后的冲锋了。他下达了最后的总攻击令,帝国最精锐的部队——奥斯曼土耳其禁卫军被投入了战场。这是帝国真正的虎贲之师,个个都经过精挑细选,身强力壮,当时被欧洲人视为最优秀的一支部队。穆罕默德二世亲率这支一万二千名禁卫军士兵,向着早已疲惫不堪的拜占庭冲了上去。

 

这无疑是最后的时刻了,拜占庭此时的局势已是千钧一发,危如累卵,真正的决战开始了。城里所有钟声都被敲响,号召那些还能战斗的人立刻都到城墙上去,水兵们也被从战舰上征召到城墙上来支援防守。正所谓屋漏偏逢连阴雨,在这关键的时刻,热那亚人英勇无比的司令官朱斯蒂尼亚尼却负伤倒下,无法继续指挥作战。他被抬到了战船上休息,这让作战的士兵们一下子发生了动摇。危急时刻,君士坦丁十三世亲临战场。他的到来,顷刻间又让士兵们士气大振,再次鼓起勇气迎战来犯之敌。奥斯曼土耳其人搭上城墙的云梯被他们再一次推了下去,他们最疯狂的攻击再次无功而返。在这场殊死的搏斗中,拜占庭人仍然在顽强地抵抗着,似乎再次获得了一些喘息的时机,似乎最危险的时刻又平安地度过了。

 

然而,历史有时就是这样令人匪夷所思地给出它让人永远无法理解的决定,和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故事一样,就在战场上双方间不容发、你死我活的紧要关头,发生了一起意外的悲剧事故。这个悲剧事故发生的几秒钟时间里,就决定了拜占庭人永远无法更改的命运。

 

说起来,这起悲剧事故发生得确实有些蹊跷,甚至让人无法理解和难以想象。在离主战场不远的地方,有几个奥斯曼土耳其的禁卫军通过外层城墙众多缺口中的一个爬了进来,他们不敢直接向内城冲锋,只是十分谨慎地在第一道城墙和第二道城墙之间漫无目的地四处瞎窜。突然,他们无比惊讶地发现,在内城墙较小的城门中间居然有一座城门是敞开着的。这座城门叫作凯尔卡门。至于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拜占庭人竟然在如此紧要的关头疏忽了它,忘记关上它,我们确实无法理解。不过,凯尔卡门是一座很小的城门,平时,在其他几座大城门关上的时候,它只是行人临时通过的地方,严格的说,它其实不具备什么军事意义。正因为如此,在主战场上两军对峙,战斗进行得如火如荼,所有人都杀红了眼的紧张时刻,它被人遗忘似乎也是情有可原的事情。

 

此刻,奥斯曼土耳其的禁卫军惊讶地发现,在一片坚固的城防工事之中,居然有一座城门以悠闲的姿态向他们敞开着。如此荒诞不经的事情简直让他们无法理解。现在,在防御工事前的每一个缺口、每一座大门、每一扇窗户前,都是箭如雨下,飞矢如蝗,到处都是纷飞着燃烧的油瓶,到处都尸积如山。而这里,居然一派周末般的宁静祥和,简真太不可思议了。事不宜迟,这几名奥斯曼土耳其人立即叫来了他们的同伙增援。于是,整整一支奥斯曼土耳其人的禁卫军大摇大摆没有遭到任何抵抗顺利进入了内城。而此时激战正酣的拜占庭人对此毫无知觉,他们不会想到敌人竟然会从自己身后冒了出来。更糟糕的是,当城墙上有一些拜占庭人猛然发现背后出现了奥斯曼土耳其人的时候,他们立刻变得惊慌失措,失魂落魂地叫喊着:“城市被攻下来了,城市被攻下来了!”在此时的战场上喊出这样的话语,无疑比所有的火炮更具有杀伤力。于是,瞬息之间,拜占庭人的心理崩溃了。那些正在作战的雇佣兵一下子以为自己被出卖了,他们纷纷逃离了战场,撤退到港口的战船上。君士坦丁十三世带着他的几名随从和入侵者进行了最后的抵抗,但这一切已经于事无补、无关大局了。这位东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最后光荣地以罗马精神战死疆场而殉国,和自己的帝国一起同归于尽。没有人认出他来,直到第二天,人们在堆积如山的尸体中从一双饰有金鹰的朱红战靴上才发现了这位皇帝的尸骨。

 

一次小小的意外,一扇被拜占庭人忘记了关上的凯尔卡门,就这样决定了世界历史。

 

十字架的坍塌

 

历史有时候会惊人的相似。在距罗马被汪达尔人洗劫之后的一千年,那令人难忘的一幕现在又要在拜占庭上演了。一贯是言出必行的穆罕默德二世忠实地履行了他对自己将士的可怕的诺言。他在攻入君士坦丁堡后的第一波屠杀之后,开始放任自己的部队去洗劫这座城市,任凭他们抢劫皇宫、民宅、教堂、寺院、男人、女人、孩子。所有人像疯狂的魔鬼一样,追逐着,厮打着,争夺着。最先被洗劫的是教堂,那里有金光闪闪的器皿和珠宝。当一名奥斯曼土耳其的士兵闯入了一家民宅,他会立即在门口挂上自己的旗帜,以向后来者宣告这里的战利品已经有了主人。所谓战利品,不仅仅包括黄金珠宝和衣服浮财等物品,还有女人、男人和孩子们。女人可以被卖到苏丹皇宫里,男人和孩子则放到奴隶市场上去交易。那些躲藏在教堂里的可怜的人们也未能幸免于难,全都成群结队地被奥斯曼土耳其人用鞭子驱赶出来。年迈的老人被认为只会浪费粮食,没有什么价值,于是惨遭屠戮;年轻力壮的像牲口一样被捆起来拉走。在疯狂的抢劫之外,奥斯曼土耳其人还对这座城市的文化瑰宝进行了极其野蛮、毫无人性的破坏。十字军东征之时,已经让这座城市遭受了可怕的浩劫,只残存了一些基督教的圣物和艺术珍品。现在,胜利之后疯狂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又开始对残留的圣物和艺术珍品又撕又扯,珍贵的绘画被付之一炬,杰出的雕塑被砸得粉碎,那些凝聚着希腊人数千年之久的文化典籍被焚毁或是随意的丢弃,从此消失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在那个如此紧要关头敞开的凯尔卡门,给人类带来了究竟有多么深重的灾难;在罗马、亚德山大里亚和拜占庭遭受野蛮的浩劫时,人类的精神文明遭受了多么惨重的损失。

 

在取得攻入君士坦丁堡的伟大胜利后的当天下午,在野蛮的屠杀已经结束后,穆罕默德二世这才不慌不忙地进入这座被征服的城市。他骑着配有金辔马鞍的高头大马,骄傲、矜持都写在这位征服者的脸上。他坚定地恪守自己的诺言,对自己的部队正在进行野蛮洗劫行径根本不闻不问。他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现在不必去清点什么战利品。他傲慢地径直奔向拜占庭的光辉中枢——圣索菲亚大教堂。在过去的五十多天里,他曾经无限向往地从城外自己的行辕眺望这座大教堂,那金光闪闪的穹形圆顶似乎伸手可及。现在,他终于可以以胜利者的姿态昂首迈入这座大教堂的大铜门了。不过,穆罕默德二世还是克制了一下自己急迫的心情,在要把这座教堂奉献给真主安拉之前,他先要虔诚地感谢真主。苏丹恭敬地从坐骑上下来,匍匐在地,向真主祈祷礼拜,然后,他抓起地上的泥土,撒在自己的头上,提醒自己只不过是个凡人,不能在胜利面前忘乎所以。在虔诚地向真主表达了自己的谦卑和顺服后,这位真主在尘世间的第一仆人才站起身来,昂首阔步走进查士丁尼大帝建造的、饱含智慧的、神圣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穆罕默德二世怀着无比好奇和激动不安的心情查看了大教堂,那高耸的穹顶、闪亮的大理石和马赛克,精致的弧形门拱,一切在黄昏中都显得如此夺人心魂,熠熠闪光。他要把这座祈祷的圣殿奉献给永恒的真主,而不是留给自己。想到这里,苏丹立刻让人叫来一名伊玛目,让他登上布道坛,宣讲教祖穆罕默德的真言。在伊玛目的宣讲中,在基督教的大教堂里,这位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者,面向圣地麦加,向天地万物的主宰——真主安拉做了第一次祷告。第二天,工匠们就奉命进入了这座大教堂,清除所有过去基督教的标识,拆毁基督教的圣坛,粉刷原来的镶嵌图案。教堂顶上那高高耸立了千年的、张开双臂仿佛要拥抱人间所有苦难的十字架,随后轰然倒地。

 

这轰隆隆的巨大声响在教堂的拱顶间回荡着,也震颤了整个欧洲。这巨大的声响像事先已有预兆的一声惊雷,在罗马、在热那亚、在威尼斯回荡不绝,然后向着法国、德国滚滚而去。西方世界终于在一片恐惧不安中认识到,由于他们的麻不不仁,这股在劫难逃的可怕力量居然从那座被疏忽遗忘了的不祥之门——凯尔卡门硬生生地闯了进来,而这股可怕力量将会束缚他们达数百年之久。

 

然而,历史有如人生,一失足成千古恨,一时之间所造成的损失,千载之后亦难以挽回。

 

未完待续……

 

(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本栏目版权归上海观察所有。不得复制、转载。栏目编辑:许莺 编辑邮箱 shguancha@sina.com)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