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美国高官又去非洲了,为拜登“打前站”?

世界观 2023-03-15 21:15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陆依斐
“在非洲和南太地区,美国追赶中国步伐的动向尤为明显。”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将于14日至17日访问埃塞俄比亚和尼日尔,寻求巩固埃塞当地的停火协议,加强双边安全合作,提振双边关系。舆论注意到,近年来,美国持续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合作,旨在抗衡中国和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但是,美非关系难以通过一次访问大幅提升。在拉拢非洲国家的过程中,美国究竟能投入多少资源,也是未知数。

出访之年

多年来,非洲并未引起美国太多关注。但自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美国的非洲政策发生转变,非洲在美国外交战略中的地位迅速提升。

去年8月,拜登政府放眼未来5年,推出针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战略》。去年12月,美国政府时隔8年再次操办美国-非洲峰会,邀请近50位非洲领导人参加。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贺文萍注意到,此后美国高官频繁出访非洲。

今年1月,先是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打头阵”,对塞内加尔、赞比亚和南非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访问,寻求加强美非经济联系。

紧接着,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琳达·托马斯-格林菲尔德前往加纳、莫桑比克和肯尼亚,就公民事务、气候变化等议题展开双边交流。值得一提的是,托马斯-格林菲尔德是一名资深的非洲裔外交官。

今年2月,美国“第一夫人”吉尔·拜登对纳米比亚和肯尼亚展开为期5天的访问,关注妇女赋权、粮食安全等议题。

在此背景下,布林肯成为今年第4位访问非洲的美方“贵客”。这也是布林肯继2021年11月、2022年8月之后再度到访非洲。同样在本周,美国副国务卿乌兹拉·泽亚将前往冈比亚和塞内加尔,另一名助理国务卿李·萨特菲尔德将访问南非。

美国务院非洲事务助理国务卿莫莉·菲直言:“今年将是美国官员出访非洲的一年。我们预期会有更多政府高层访问非洲,深化和扩大我们的伙伴关系。”她还提及非洲国家的规模和影响力。

确实,美国对非洲的外交攻势愈演愈烈。美国副总统哈里斯正计划于本月底至下月初访问加纳、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作为美国历史上首位拥有非裔血统的副总统,哈里斯此行颇受关注。

但“重头戏”还在后头。据报道,美国总统拜登计划今年访问非洲。若实现,这将是近十年来美国总统首次到访该地区。贺文萍注意到,今年美国外交将有两个“大动作”——召开美非峰会以及所谓“民主峰会”,因而需要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合作。

抗衡中俄?

舆论注意到,美国高官密集访非发生在大国竞争背景下。近年来,中国和俄罗斯与非洲国家的合作不断加深,引起了美国的关注和行动。

贺文萍注意到,近期,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频繁出访非洲,先后前往马里、毛里塔尼亚、苏丹,这也是拉夫罗夫近半年来再度访非。

此外,中国新任外长秦刚也在1月进行了为期7天的访非之行,目的地包括埃塞。这是秦刚上任后首次出访,体现了非洲和中埃塞关系在中国外交全局中的特殊重要性。

在此背景下,舆论普遍认为,美国高官意在拉拢非洲,加强双边关系,抗衡中俄在当地的影响力。有美国媒体称:“拜登政府一直致力于恢复与非洲各国的关系,这是其最重要的地缘政治目标之一。”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指出,美国对非洲的重视程度提升,发生在拜登政府寻求恢复美国的领导地位、美国将中国视作头号战略竞争对手的背景下。

“美国体现出在全球范围内与中国展开全方位、多领域竞争的动向。在非洲和南太地区,美国追赶中国步伐的动向尤为明显。”

袁征注意到,一方面,自冷战结束后,美国由于在非洲地区并无太多利益,因而不愿加大援助,呈现“淡出”趋势。而中国重视与非洲地区发展友好关系,并给当地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但在美国看来,这意味着自己在非洲的影响力下降,中国的影响力迅速上升,美国因而“重返”非洲。

另一方面,鉴于非洲国家的规模,其在联合国的表决过程中具有一定影响力。“没有非洲的支持,美国就难以做出大文章。美国正试图改变这种局面。”袁征说。

各有侧重

贺文萍指出,尽管美国高官频繁访非,但任务各有侧重。例如,耶伦访非侧重经济议题,布林肯访非侧重外交议题。另据介绍,哈里斯的非洲之行将寻求“加强美国与非洲的伙伴关系”。

据介绍,布林肯将于15日到访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会见埃塞政府和“提格雷人民解放阵线”(“提人阵”)武装领导人。

“提人阵”是原执政联盟埃塞人民革命民主阵线的核心政党,曾实际控制国家政权。2019年12月,埃塞总理阿比正式成立新执政党埃塞俄比亚繁荣党,把“提人阵”排除在外,此后两党矛盾不断加剧。2020年11月起,“提人阵”武装与埃塞政府军不断发生武装冲突。

贺文萍指出,这场冲突还波及了美国与埃塞的关系。去年1月,美国将埃塞从《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受惠国名单中剔除。但在去年11月,埃塞政府和“提人阵”武装达成停火协议,美国与埃塞的关系也出现缓和。

不过,贺文萍注意到,有消息称停火协议并未得到完全落实。因此,布林肯此行既包含提振双边关系的考量,也将重点讨论停火协议执行情况。

同时,有报道称,埃塞也希望进一步缓解与美国的紧张关系,减轻地区冲突对双边关系的影响,包括经贸方面的影响。贺文萍表示,由于非洲国家相对处于弱势,亟须发展,因而希望拥有更多合作伙伴,在国际议题上也多采取中立态度。因此,埃塞也希望以停火协议为契机,寻求恢复该国在《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中的优惠待遇。

随后,布林肯将于16日到访尼日尔首都尼亚美,他也将成为首位到访尼日尔的美国国务卿。

贺文萍指出,尼日尔是在萨赫勒地区进行反恐行动的前线国家。近期,当地事态发展出现变化——在当地反恐的法国遭遇“逐客令”,而俄罗斯的影响力有所扩大。因此,布林肯此行预计将会关注西方在当地的反恐行动,寻求遏制俄罗斯在当地的影响力。

布林肯还在行前表示,除了地区议题外,他将前往埃塞和尼日尔讨论全球议题,包括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卫生健康等。两位学者均注意到,这些都是非洲国家颇为关切的议题。

袁征还指出,美国或借此议题为“抓手”,发挥“领导作用”,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关系。“如果无视非洲国家的关切,美国就难以赢得地区国家的尊重。”

无须“口惠”

作为拜登政府外交攻势的一环,布林肯此行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两位学者均表示,双边关系难以通过一次访问大幅提升。“双边关系难以通过一次访问开启新篇章。”贺文萍说,届时双方不太可能就双边关系发展蓝图等议题达成具体成果。

首先,美国和埃塞之间仍存在“温差”。莫莉·菲称,双边关系的全面正常化需要埃塞采取更多稳定局势的举措。贺文萍注意到这一表态,这似乎表明美国并不愿意轻易恢复埃塞在《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中的优惠待遇,甚至可能将其作为筹码。因此,布林肯此行包含两重含义:一是施压埃塞切实履行停火协议,二是释放善意。

不过,贺文萍表示,美国高官接连到访或为拜登访非,以及新一届美国-非洲峰会做铺垫。

袁征则指出,美国能否在非洲实现外交目标,并不取决于“口惠”,而是取决于“实至”,即真正的关心和帮助,以及实质性的举措。例如,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非洲发展,让当地民众感受到实惠。

不过,袁征预计美国政府在这方面难有作为。这是因为联邦政府受制于体制,手头资源有限,而以盈利为目的的私人资本看似不愿投入非洲。眼下,美国政府本身还面临“债台高筑”的困境。

其次,“新孤立主义”正在美国抬头,部分共和党议员正在推动大幅削减对外援助。

最后,美国开出的支票能否兑现,仍然有待观察。在上一届美国-非洲峰会上,美国承诺将在未来3年里向非洲提供550亿美元。但这笔资金将如何使用,背后隐藏着什么条件,能否全部交由非洲国家用于支持自身发展,这些问题都引发思考。毕竟,埃塞就曾被美国踢出过《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