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少声音都认为,全球化已经走入了深水区。但在《超级版图》一书中,作者帕拉格·康纳指出,当前恰恰正处于一个超级全球化的阶段,一幅全世界范围内互联互通的超级版图正在形成。
所谓互联互通,指的是超越国土界限,加强各国在人员、资本、资源、技术上的流动,通过修建基础设施和打造供应链的方式实现连接。
结合20年间超过100个国家的环球观察实践,作者绘制了全球版“一带一路”战略路线图。他同时认为,在这场角力中,中国已经领先:围绕“一带一路”,中国启动的一大波连接欧亚大陆的基础设施投资,正引领着各国共享资源与繁荣。
►今日世界并未更加复杂
上观新闻:有人说,当前世界上仍然存在着局部战争、民族冲突、领土纠纷、恐怖主义,国际格局依然复杂而多变。在您看来,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比过去更为复杂吗?
帕拉格·康纳:首先要界定的是,何为复杂?国际格局的确是复杂的,这是因为其中有很多参与方,导致形势难以预测。但是,这并不代表危险、混乱和困难。事实上,国际秩序清晰而稳定,各种组织和力量支撑着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比如,“一带一路”倡议。尽管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但“一带一路”给了这些国家一个机会,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站到一起,增进了解,从而能解决更多的问题。所以说,不要惧怕冲突与碰撞,只要这些维护秩序的力量在,国际格局就不会乱。
上观新闻:您在《超级版图》中多次拿“一带一路”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您最早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一带一路”的?
帕拉格·康纳:早在2013年“一带一路”刚刚提出来时,它就引起了我的注意。
过去20年来,我一直密切关注中西亚地区的地缘政治问题,常常往返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家。为了研究这些地区的经济战略动态,我一直关注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上海合作组织的动向,“一带一路”的提出更是令我感到兴奋。根据我的观察,苏联解体后,欧洲在向东延伸,亚洲则向西挺进,“一带一路”顺应了这种趋势,欧洲和亚洲终于到了相会的时刻。
上观新闻:前不久在中国举行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是否给您带来了一些新想法?
帕拉格·康纳:“一带一路”峰会的举办证实了我之前的判断和分析。我一直认为,巴基斯坦也好,哈萨克斯坦也好,尽管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轨迹不尽相同,但这些国家都迫切地需要全新的基础设施投资来为其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因此,我对“一带一路”的进一步深化合作并不意外。不过,虽然我很清楚这些国家最终都会加入“一带一路”的框架下,但令我惊讶的是,这一切竟发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
除此之外,“一带一路”所表现出的对文化和人才交流的重视让我感到欣喜。要知道,由于文化、习俗的共同性,亚洲人之间是更容易理解和认同彼此的。但目前来说,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人,对美国人的了解往往远胜对彼此的了解。
从这个意义上看,“一带一路”有望成为改变这一局面的驱动力。随着各个国家之间人才交流机会的增多,未来,学生、工人、管理者、决策者的足迹将会遍布各处,相互之间的了解自然会进入新的层次。
►放下标签,超越界限
上观新闻:一些国家习惯于给其他国家贴上“邻居”、“伙伴”、“对手”之类的标签。如今,这种贴标签的情况是怎样的?“一带一路”在这方面是否有所区别?
帕拉格·康纳:我以一个外交学博士的身份表示,那一套称谓和术语的作用在今天的国际关系中越来越弱。“伙伴”与“联盟”有时只是一套说辞。就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来说,它本身是个联盟,但在决策具体问题时,成员国之间的步调并不是很一致。现在,美国总统特朗普还表达了“北约过时论”,你还能说这是个名副其实的“联盟”吗?
而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国与国之间无需在政治术语上博弈,因为大家都处于统一语境下,也就是通过互联互通去谋求全世界人民的福祉。
上观新闻:这是否意味着,“一带一路”在世界格局重组的进程中发挥着作用?
帕拉格·康纳:的确如此。过去,人们用国界来区隔彼此,强调领土,争夺利益。但现在需要思考的问题是,除了基于国籍给你的身份,一个人还要考虑什么?
我相信,答案将会是“我在国际劳动力分配中扮演什么角色,我与这个世界上的哪些人相互连接”。“一带一路”倡导的正是这种思维。它告诉人们,当前正在建设一个没有全球领袖的全球社会,霸权更迭的时代已经结束。每一条道路、每一座桥梁、每一根油气管道都是为了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互联互通,而不是发号施令和占领。
因此,“一带一路”代表了未来国际格局的发展方向,即国家与个人最重要的竞争力并非国界和国籍,而是与外界进行连接的能力。
上观新闻:您认为,各个国家的科技巨头和互联网大公司也能从“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中获益。能举个具体例子吗?
帕拉格·康纳:马云的阿里巴巴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我看过马云的演讲,他提醒人们,阿里巴巴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电子商务公司,它其实也是个物流公司,而物流就意味着完善的实体基础设施。我去年写过一篇文章,讲在印度,就不会出现像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因为那里的物流不发达,基础设施远远跟不上。马云告诉我们,想要发展强大的电子商务,离不开良好的基础设施配套。这一点和“一带一路”的精神一脉相承。
所以,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其他从事类似业务的企业,都希望看到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越发完善。国家的电子化程度高,就意味着更多的人可以在他们的平台上售卖和购买各种本国或他国的商品。而后,他们能够通过发展自己的支付系统,强化自己的现金流,获取更高的市场地位。
我想,这是企业和国家所共同期待的局面。
上观新闻:您的书中总是用最新发生的事件作为例证。现在距离您的书出版已有一年,一年内又发生了很多改变,比如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TPP和《巴黎协定》。对此,您是否感到意外?
帕拉格·康纳:特朗普宣布退出TPP时,我并未感到意外。因为他在竞选时就表示了对TPP的反对。但只要对美国的贸易数据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很多美国公司都从与亚洲的贸易中获益。TPP如果顺利进行,这样的获益会更多。特朗普做出这个决定,并不意味着他是明智的,事实恰恰相反。
与此同时,别的国家对TPP都趋之若鹜,美国的一些公司也因为国家政策的缺失而主动去增强他们的“存在感”。因此,即使有人“挡道”,贸易的火苗也是吹不灭的。
退出《巴黎协定》的决定也是如此。这只是美国政府的表态,而真正在节能减排上做出努力的,是大大小小的公司、家庭和个人,一个决定无法撼动这些。放眼全球,其他国家也未受此影响。德国与中国签订了协议,加强对清洁能源的研究;上海这样的城市在想方设法减少人们日常的碳足迹……这些和一个政治决定关系不大,我们不用大惊失色。
►了解,才有心理认知的改变
上观新闻:有人说,您只强调互联互通好的一面,却忽视了可能的地域差异与认同障碍问题。
帕拉格·康纳:我的观点是,如果没有与他人的连接,人们对他人的看法就不会有任何改变。互联互通不仅仅是基础设施、供应链这些物质层面的东西,它还是一种对人们心理和认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看到这些年欧洲对亚洲的改观,背后就是因为欧亚之间贸易、文化上的连接越来越深入。
所以不用因为差异和障碍的存在去否定互联互通,而是要敞开怀抱,拥抱更多。
上观新闻:所以,您不认为这是您个人对互联互通的全球版图过于乐观?
帕拉格·康纳:坦白说,我本人既不乐观也不悲观。出第一本书时,我表达了西方世界正在没落的观点,被人冠以了“唱衰者”之名。但现在,人们又说我“太乐观”。短时间内我怎么可能发生如此大的转变呢?
其实,我所做的就是客观分析,世界上发生了什么,我就去分析原因和后果。分析结果是,互联互通所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
比如说,2013年孟加拉国的一个制衣厂发生了事故,西方媒体对这件事情的追踪报道持续了几个月之久。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世界是联通的,因为这个制衣厂为西方著名的服饰品牌做衣服,人们感觉到自己与那个工厂是有关联的,所以他们在乎。有了关注,制衣厂和服饰品牌后续做出了规章制度上的改变。这个链条上所有角色的国家、企业和个人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变和影响,这就是联通的力量。
上观新闻:您认为《超级版图》适合什么样的读者阅读,通过这本书,您最想传达的是什么?
帕拉格·康纳:出版一年来,我得知许多中国人都在读这本书,我很高兴。全球范围内,也有很多老师向学生推荐了这本书。我希望学生们在读了之后,能够以一种全新的眼光来看待自己身处的世界。同样,我也希望决策者能够予以关注。
在我家的客厅里挂着一张放大版的欧亚大陆地图,我希望人们看到它、读到这本书,都能够去相信基础设施将给欧亚大陆带来改变,然后行动起来。
上观新闻:作为一个“中国通”,您有个中文名字叫“康世和”,怎么想到起这个名字?
帕拉格·康纳:我很喜欢这个名字,这是出版社的一位编辑给我起的。她说,通过与我的接触,了解了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所以用这几个字作为我的中文名。幸福安康,世界和谐,这个名字是我的世界观的写照。我已经学会书写这三个汉字,但有时候还是会忘,有机会要勤加练习。
帕拉格·康纳
全球战略专家,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顾问,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高级研究员。20年来,游历近100个国家,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评为“全球青年领袖”
《超级版图:全球供应链、超级城市与新商业文明的崛起》
[美]帕拉格·康纳 著
崔传刚 周大昕 译
中信出版集团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内文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图片编辑:曹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