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中国现代科学发展的《科学》杂志影印重生,中国第一代科学家从这里起步

文化观澜 2017-03-11 06:31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它是中国近现代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综合性科学期刊,在诸多方面参与和见证了中国现近代科学的发生与发展。

1915年,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大声疾呼拥抱“德先生”和“赛先生”,高举“科学”的旗帜来向封建专制思想猛烈开火,由此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的高潮。同年,在上海,一本名叫《科学》的杂志已经走在了启迪民智,科学救国的道路上。百多年来,它见证了中国现代科学从起步到发展的重要历程。更难得的是,经历岁月沧桑,《科学》杂志在1985年复刊后至今仍以双月刊形式出版发行,延续着科学启蒙的使命。10日,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联合举办《科学》影印出版首发座谈会,这是1915年至1960年间出版的《科学》(1至36卷)的首次全文影印。

《科学》杂志于1915年在上海创办,是中国近现代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综合性科学期刊,在诸多方面参与和见证了中国现近代科学的发生与发展,而它的创办者是一群留学生。1908年,美国政府决定用退还的庚子赔款支持中国教育,资助留美学生,开启了晚晴赴美留学的大幕。两年后,赵元任、胡明复、胡适、竺可桢等70名“庚款留学生”从上海启程赴美。1912年11月,任鸿隽、杨铨等11人作为曾参加过辛亥革命的“稽勋留学生”也从上海登上了赴美的轮船。这批留美学生是中国现代学术与科学的重要奠基人,也是中国科学社的早期发起人。

1914年6月10日晚,在康奈尔大学留学的一批中国学生饭后聚集在大同俱乐部闲聊,这些爱国学子建议应该科学救国,编辑出版一份杂志向中国民众宣传科学,其中就有《科学》杂志的中心创始人,后来任上海科学技术图书馆馆长(上海图书馆前身之一)的任鸿隽。参照美国的体制,“科学社”最初是以股份公司制的形式成立,发起“科学”月刊,以提倡科学、鼓吹实业、审定名词、传播知识为宗旨。为筹集《科学》的印刷费,杂志创办者们紧衣缩食,贡献出各自的学费。1914年9月2日,《科学》月刊编辑部讨论定稿了创刊号稿件,委托上海商务印书馆代为印刷。1915年1月,《科学》创刊号在上海正式出版。

1918年,任鸿隽和各社员毕业回国,中国科学社迁回国内,在南京、上海两地设事务所办公。《科学》杂志1915年至1960年共出版36卷,其中,1915年至1951年为月刊,1937年第21卷起,因时局反复动荡和变故,两期合刊、卷不足期、跨年成卷等情况多有发生。1952年至1956年,《科学》停刊,1957年重新复刊,1960年底再次停刊,45年间共出版36卷380期。

此次影印版共90册,第一册为导论、总目卷,第二册为索引卷,其余88册为原刊影印部分。整理使用的底本主要采用上海图书馆藏《科学》原刊本,个别卷期从南京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等处补配。《科学》杂志年代跨度较大,又屡经时局动荡和变故,个别卷期的出版条件相当困难,当时发行不广、日后收藏稀见,此次整理影印历时两年,经全国范围多方搜求,终使《科学》1915年至1960年45年间36卷底本基本完备。遗憾的是,仍有第26卷第2期遍求不获,暂付阙如。

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为中国近代的科学事业,“储备”了第一代科学家,其中不少人成为中国近代科学不同领域的第一代科学家。在中国科学社担任会计的胡明复是中国第一位数学博士,董事秉志被称为中国现代生物学的奠基人和动物学的一代宗师,作者群中包括土木工程学家茅以升、地理学家竺可桢、地质学家李四光等。在他们引导和培养下,一批又一批新一代科学家走向前台,不断在《科学》上发表研究成果或心得。著名科学家华罗庚十几岁就爱读《科学》杂志,他在该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引领他走上数学研究的道路。正如任鸿隽所说,约有一千多名科学工作者通过《科学》成材。

作为中国近现代科学发生、发展历程的见证者与记载者,《科学》见证和记载了中国近代科学真正发展的科学研究从萌芽到日渐形成共同体的过程,记载了中国近代各门科学技术发展的方方面面与点点滴滴。“不同学科学者都能在找到其中找到自己所需,如历史学者可以找到王国维《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见之学问》、向达《纸自中国传入欧洲考略》等历史名篇;卫生营养学者可以看到国外学者窦维廉《中国食物之成分及其营养价值》《中国北部之食物习惯》,伊博恩《食品与疾病》,中国学者郑集《中国人之营养槪况》和他对食物相克研究的结论等”,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张剑说,这一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史第一手原始资料宝库的影印出版,对于各相关领域研究者来说都是一大福音。在纸质版之后,出版方亦考虑建立相关电子数据库,以便让更多人研究利用这一珍贵文化遗产。

 

(图片由出版方提供。编辑邮箱:scljf@163.com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