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圆之夜,在沪郊朱泾镇,东林寺景区的船子缘公园内,又现江南好风景:
丹桂飘香,携老带幼,提灯往来,赏花灯、猜灯谜,盈盈光辉如星点缀;
古韵悠扬,鱼戏池水,荷灯相伴,品香茗、听琴音,别样意趣在心头……
当晚,园内以“朱溪韵 花灯情 江南梦”为主题,上演了一出禅意满满的“古风盛宴”。古琴吟唱《拨棹歌》,中阮演奏《渔舟唱晚》,弹词《白蛇传·赏中秋》,以及“一期一会”茶艺情境表演等,再加上园内处处古朴雅致的花灯布景、身着汉服“走月亮”的古风少年,让市民游客恍若置身于汉唐盛世之中。
随着花灯游园会鸣锣开场,朱泾花灯节迎来了第十个年头。由此,2021中国•朱泾花灯文化旅游节也拉开序幕。
今晚正值中秋,游园会特地设了庄重的拜月仪式。同时,新创作的朱泾赋也对外亮相,“朱治奉邑,船子居停。地当胥浦,源溯前京。据浦南而瞰东海,毗枫溪而襟华亭。蕴泖水之灵芬,湾称落照……”朱泾悠久的人文历史,在低婉的吟唱声中缓缓展开。
朱泾镇有关人士介绍,作为历届花灯节的重头戏,游园会除了提前在多个区域摆设地标性彩灯组及廊道花灯,还以东林禅意区为载体,以吴风越韵、船子渡人为历史背景,以品悟千年花灯情为线索,通过沉浸式展演,再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市井画面,追忆古时观灯游园的盛景。
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朱泾花灯的多元体验,金山各路非遗文化也齐聚一堂。亭林月饼、张堰盘扣、吕巷白龙糕、金山农民画等,让前来游园的市民从“味觉、嗅觉、触觉、听觉、视觉”五个维度,“一站式”领略到了金山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据了解,朱泾花灯会,起于南北朝时期,于明末清初发展至顶峰,冠绝江南,名震天下。当时,每逢灯会,朱泾各村落,以家族成员为主,自组花灯队,或行街,或跑灯,进村入户表演,十里八乡,争相观看。在历经千年的演变和完善后,约定俗成,延续至今。现如今,在中秋等传统节日,朱泾各社区、学校沿袭旧俗,采取传统工艺制作各式精美花灯,沿市河等地悬挂,再现“千门灯火依如昼,月影阑珊醉珠溪”的节庆景观。该镇每年举办的花灯节都会吸引市民游客围观争睹,游众年年逾万人。
“千年花灯韵,十载花灯情”,成了这座千年古镇对花灯传承与革新的最好写照。
十年广传艺,遍地点灯人。这十年,朱泾镇以当好“上海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为己任,在建立“朱泾花灯”文化档案、深入开展“朱泾花灯”挖掘整理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在社区与学校建立传习点,以非遗传承人下沉基层、走出国门为路径,实现了老中青幼的代际传承,促进了花灯文化在民间的交流与推广。此次游园会前夕,朱泾20多所学校的师生与普通市民共计创作了200多件花灯作品参加评选,其中,40余件优秀作品在游园会现场陈列展示。
这十年来,朱泾镇29个村居、20多所学校成立了50余支花灯表演队,推陈出新创作了广受赞誉的《花灯庆丰收》《花灯亮起的地方》等音乐、舞蹈作品20多个,《灵雨观音灯》《船子渔歌灯》等花灯故事28个,创编《美丽朱泾欢迎您》《新时代花灯情》等广场花灯舞和大型民俗风情剧《朱泾花灯的传说》。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作品的不断精进,朱泾花灯舞在上海市民文化节、长三角民间艺术展演等活动中屡次获奖,还促成了“长三角民间花灯艺术发展联盟”在朱泾成立。
如今,集“赏、扎、猜、画、唱、展、游、闹”为一体的朱泾花灯节,早已成为朱泾文化旅游的一张“金名片”,开启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输出”方式。紧扣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思路,未来,朱泾镇将继续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吸粉引流”作用,促进精品演艺、文创衍生等多产业跨界融合发展,为展演、研学、手工艺体验馆、精品文旅项目等营造蓬勃生长的土壤,走出一条文化促旅游、旅游促产业、产业促增收的乡村振兴之路。
据介绍,今年的朱泾花灯旅游节自9月17日开始,将至10月17日结束。活动期间,实景演出、文化展示、非遗体验等系列主题活动将在船子缘公园、花开海上生态园、待泾村、新泾村等地轮番开展,将为“十一”期间到金山观光的各方游客带来更多欢乐体验。
朱泾镇供图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