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上海牌”手表前传

海上记忆 2015-02-15 06:02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海
【《解放日报》独家老照片】1958版的A581在“上海牌”手表制造史上太过经典,以至于时至今日无论是拥趸在旧货市场觅宝还是不法商家仿制赝品,无不以此为关键词。A581的表面设计非常多样化,不同的面盘设计大概有一二十种之多,面盘皆为液压胖面,从颜色上区分A581面盘,有黑面、白面、粉面,还有双色阴阳面,后期还有闪光拉克面。有金针金字,也有白针白字。从制作工艺上区分,A581面盘的另一特色即是时标形状的多样化,有全阿拉伯数字时标,还有榄尖形时标、箭形时标、条状时标等等,不胜枚举。

两幅照片,记录了曾经是中国最具民众接受度的国产奢侈品“上海牌”手表的前传片段。题图摄于1956年3月7日,图说:这是我国第一次试制的十七钻长三针游泳表;下文这幅,摄于1956年9月11日,检验员陈传书正在检验表内钻石。陈传书检验的已经是第二批试制手表。

1956年,正是上海国产手表行业起飞的前夜。那时,后来为国人熟悉的“上海牌”手表还不叫“上海牌”。

 

图一的试制品制造于1955年,在表面六点钟上方卯有“第一次试制样品•1955年10月上海”的字样。首批样品有18只,其中一只在面世41年后的一次国内拍卖会上,曾拍出11万元的价格。

 

上海国产手表的起步,缘起原国家计委主任李富春。1954年,李富春在上海视察工作时提出:我国有六亿人民这样的大市场,手表工业大有作为。1955年初,在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几十名钟表行业的职工,联名上书中共上海市委,要求自制国产手表,市委根据李富春的指示和职工的要求,决定将试制国产表的任务,下达给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局。

 

1955年7月9日,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局与上海钟表同业公会从中国钟厂、文华钟厂、东方钟厂、金声钟厂、昌明钟厂、中华电钟厂、中兴钟厂、远东钟厂、亨达利钟厂、亨得利钟厂、时民钟厂、大光明钟厂、上海钟厂、建国仪表厂、华康钟表材料行、慎昌钟表店、艺星工业社、和成工业社、华成工业社、中苏工业社等参试单位抽调人员,加上6名从事钟表修理的个体劳动者,共58人,组成手表试制小组。

 

试制小组确定高仿对象:瑞士“塞尔卡”长三针十七钻细马防水手表。然而试制小组面临的是三无的困境:无技术、无材料、无工具。多年以后,在“上海牌”手表如日中天的1970年,新华社采写的一篇报道中,可管窥很多细节:“一九五五年,上海几十个钟厂的工人和钟表修理工人,怀着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填补手表工业空白的雄心壮志,携带着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光辉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在一座破庙里开始了试制工作。当时,他们没有一个人造过手表,也没有制造手表的专用设备,唯一的设备是一台修理钟表的小摆车,还有几把老虎钳和锉刀,真是一穷二白。”

 

“塞尔卡”手表被大卸成150只零件,分散给各个试制小组分散仿制。1955年国庆前夕,试制小组将收上来的仿制零件装配成18只试制品手表。此谓1.0版。显然,小作坊式的分散—集中装配的方式远谈不上正式生产能力。1956年4月,“上海手表工厂”筹备处正式成立,5月,将手表试制人员全部集中到江阴路齐心发条厂的仓库里进行试制,8月又迁到江苏路716号一幢旧式洋房里,并扩大试制队伍,从全市一些著名钟表店里再抽调一批修理钟表技师和从事加工钟表修配零件的个体劳动者,试制人员从58人增加到150人。

 

闪回至1970年新华社的报道——“试制工作一开始,一些满脑子洋奴思想的人就吹起了冷风。有的说:‘你们一无专用设备,二无专门人材,能造出什么手表来?’还有的说:‘要造手表,就要从外国进口设备,请外国专家当技术顾问。’广大工人听到这些没有志气的论调,肺都气炸了。在钟表店修了几十年手表的老工人气愤地说:你们要走的这一条路,中国资本家早在解放前就走过了,结果搞了几十年,也没有造出一只手表来……建厂初期,在盖什么样的厂房问题上,曾经出现过两种对立的思想。少数人拚命吹捧‘大、洋、全’。他们从外国画报上找来厂房的图样,搞了一个需要投资一百三十万元的所谓‘现代化’厂房的设计方案。这个方案一出来,就受到了广大工人的坚决抵制,工人们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拿人民的血汗钱,搞资产阶级的一套,造修正主义的温床。工人们改变了原来的厂房设计,另外找到了一座旧公寓大楼,加以改建,只花了少量的钱,就建起了我国第一座手表厂。”

 

实际上,在使用“外国专家”当技术顾问问题上,并非绝对“排外”,而只关乎“姓社姓资”。来自民主德国的维希德是上海手表厂建厂后首位来厂做技术指导的专家;1959,上海手表厂在高安路19号(现为上海市人事局所在)期间,也曾经得到苏联专家的悉心指导。

 

史料记载,上海工匠土法上马的创造力令人叹为观止。缺少专用设备,他们用普通机床改制成钟表用的小摆车;缺乏传动电机则用电风扇头子改装。没有材料,他们用绣花针造钻头,用阳伞骨、绒线针、自行车钢丝等制造手表轴芯,用酒精灯作热处理。由于场地狭小,装配、测试、检验都挤在一间用隔音板搭成的“密封式”的小房间里进行。1956年9月,终于试制出第二批100只手表,商标定为“东方红”、“和平”两种牌子。此谓2.0版。

 

但经测试,由于各参试单位按实样仿制的零部件大小不一致,结果,合格正品只有12只,次品58只,废品30只,正品24小时误差120秒,因此不能正式上市。换言之,本文图二陈传书同志在显微镜下检验的手表无一合格。

 

此后,或许是世界钟表设计制造历史上最令人惊诧的一幕出现了。两位跨业专家无意中成为上海国产手表制造业的“鼻祖”。上海手表工厂筹备处抽调一名原搞过火车头设计的工程师奚国桢和另一名搞医疗针头制造的工程师童勤奋,参照《苏联工艺学》教课书,结合试制实践,将仿制的零件实样逐个进行测绘,前后花了4个多月时间,画出了150多只零件图纸,定出了1070道工序的生产加工工艺。这成为我国国产手表制造的纲领性工艺文件。

 

从1957年7月第8批试制开始,手表进入按图试制阶段,先后共试制14批3076只手表。此谓3.0版。至此,“上海牌”手表的质量趋于稳定。首批正式成品的质量被认为接近瑞士“塞尔卡”。

 

1958年3月,A581型机械手表正式投产,注册商标改为上海牌。但当时的“上海”二字还是美术体,国人熟悉的手写体“上海”要等到两年后方从毛主席手书中集字而成。1958年4月23日,我国第一家手表厂也同时正式建成,命名为地方国营上海手表厂。7月,上海牌手表首次上市试销。试销那天,试销单位上海第三百货商店像办喜事一样,在橱窗里陈列A581型上海牌手表样品,并介绍其性能:17钻、钢背、长三针、防水,发条开足可走36小时,24小时误差不超过60秒,保用二年。每只售价60元。第一批试销100只,一开门就被抢购一空。买不到的顾客办理登记预售,一个上午办理登记的超过1000人。投产当年上海手表厂共生产A581型上海牌手表13600只。

 

1958版的A581在“上海牌”手表制造史上太过经典,以至于时至今日无论是拥趸在旧货市场觅宝还是不法商家仿制赝品,无不以此为关键词。A581的表面设计非常多样化,不同的面盘设计大概有一二十种之多,面盘皆为液压胖面,从颜色上区分A581面盘,有黑面、白面、粉面,还有双色阴阳面,后期还有闪光拉克面。有金针金字,也有白针白字。从制作工艺上区分,A581面盘的另一特色即是时标形状的多样化,有全阿拉伯数字时标,还有榄尖形时标、箭形时标、条状时标等等,不胜枚举。

 

时尚、奢侈的元素,A581都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几乎人手一只“上海牌”。周恩来总理就是首批A581的购买者,那块表一只戴到他去世。A581型一直生产到文革前结束,彼时戴手表的中国人腕上,每四人就拥有一块“上海牌”。之后的“上海牌”在A581型基础上有所改进,走时精度达到国家轻工部标准一级机械手表的考核要求。

 

“上海牌”曾近跻身国产奢侈品“三大件”(手表、缝纫机、自行车)之列,在1970年代中后期一度凭票供应。红火的上海钟表行业顺理成章成为国家财政的“摇钱树”,1956~1990年的35年间,全行业实现税利总额达102.43522亿元。

 

在上海手表业衰落之前,共有1.2亿只“上海牌”手表面世。一只手表,成为“上海制造”当仁不让的“代表作”。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编辑:章迪思 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