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华艺术宫和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主办的“西学·西行——早期吴作人(1927-1949)”大展6月16日—7月22日在中华艺术宫举行。吴作人(1908—1997)是中国美术史上承前启后的杰出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在他主持中央美院期间,确立了用素描为基础进行中国画教学的体系。这一体系的确立,彻底改变了整个中国画原有的教学体系,直接影响了中国画的发展,让中国画教育步入了一片新的天地。而对于吴作人此举,直至今日依然有人质疑,褒贬不一。随着近期吴作人作品展的升温,这一话题又被业界再次提起。为此,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记者采访了几位有着高校中国画教学经验的青年艺术家,请他们以自身经历和教育经验,谈谈他们对吴作人把素描引入中国画教学体系的看法。
本期沙龙人物:
东方电影频道艺术总监兼杂志社总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 施晓颉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师 毛冬华
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 庞飞
施晓颉:素描和国画本就有相通之处
任何一个画种的绘画作品都有素描关系,只是表达的手段不同。中国画画家学习西方素描技术,只会有利本专业的发展。我以前学的是西画,国画只是略知一二,进入大学开始系统得学国画,山水画老师会开很多课图稿,让学生临摹。临摹得多了,我逐渐体会到国画中的很多法则,比如山石皴法等等,其表达的前后疏密关系和素描有异曲同工之妙,素描通过黑白灰三色表达物体,而水墨国画也是黑白灰,这些都是相通的。
素描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构图。中国画看似随性,但并非不讲究构图和颜色关系,“谢赫六法”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法则早在几百年前就有了梳理和规定。有的学生画完一张画,看着总觉得哪里不对,其实就是画面的构成和色彩关系没处理好。以往的中国画教学对于类似构图,透视等学课没有特别系统的教授,更多的是临摹、老师的心口相传和学生通过实践的领悟。但通过素描等基础美术教育,使得学生能够更为科学的学习绘画技术。
风的旱冰鞋 施晓颉
素描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画的教学模式和效率,国画以往的教学都是师傅带徒弟,通过口传心授。哪怕是现在的山水画课,也是老师给学生课图稿让学生自己体会其中的规律。其实这些规律法则除了中国画特有的技术特点以外,根本上是对于画面的整体掌控能力——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画面的素描关系对不对、黑白灰的运用合不合理。通过素描色彩等基础教育阶段培养的学生,对于绘制一副画的理解力及完成度是高于没有经过素描等基础教育的学生的,且在他们今后的绘画发展道路中会逐渐显现。
吴作人等把素描引入国画的基础教学,其实是对国画更好地继承和推广的一种促进。中国画要想更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有新的东西进来,素描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尤其是素描作为中国画的基础教学后,它让中国画的教育体系更完善,人才培养更全面。培养一个艺术家需要很高的成本以及其本人高超的天赋,一个学校不可能批量培养艺术家,所以很多学生把绘画当成一种生存技巧在学。基础打好了,学生才有无限可能性。
野间小店 施晓颉
毛冬华:美院招生考素描是把“双刃剑”
素描进入中国画教学后,一方面,其明暗、透视、结构等确实对传统中国人物画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另一方面,素描让中国画的教学和招生变得更有操作性了。素描有参照物,容易标准化、量化,因此美院招生通过素描就很容易对学生打分。但现在很多素描考试是画照片,画照片和画石膏像以及真人肖像完全不一样,这是不合适的。
由于素描考试可操作性更强,美院的招生基本都以素描考试为主。但这也带来一个让大学老师比较头疼的问题——学生在大学以前基本没有摸过毛笔。我在国画系上课,20位学生里只有2位是长期接触过毛笔的,其余的在大学之前都没拿过毛笔。这些孩子画工笔,稍微用功一点还是还可以的,但写意很有问题。这就跟高考是一个道理,考试不考的内容,学生就不愿意去练。中国美院和中央美院的附中相对好一些,尤其是中国美院附中,他们会有意识的添加很多中国画的基础课程,但一些别的高中就很少这么做了。
毛冬华 百年圆梦 纸本水墨 2011
任何艺术,都有一个最合适的启蒙期。无论舞蹈、乐器还是绘画,比如钢琴差不多要从三四岁开始练。拿毛笔,黄金时期是在10岁之前,但现在大部分国画专业的学生都做不到。因为考试考素描,他们几乎都去练素描了。“第一口奶”最重要,错过了练毛笔的黄金时期,到了大学再拿毛笔,就已经“缺了一口”。素描其实并不需要很早训练,等到了小学后期,初步有了一定的空间意识后再去练素描是最好的。
如今,国画专业毕业生主攻工笔画的越来越多,相比写意画,工笔画只要肯花时间下功夫,总是可以出效果的。而写意画难度大,尤其是对毛笔的运用,每一笔都特别讲究。毛笔是童子功,只有在这上面吃过苦功的人才可以走得远。由于考试以素描为主,学生忽略了幼时练习毛笔的重要性,基础打得不平衡,限制了学生今后在国画学习上的发展。
毛冬华 安营 纸本水墨
我们现在这种教育其实更适合油画、版画和雕塑。以前学校还会教一些国画中的肖像人物写生,或者是毛笔的人物半身像写生,现在都没有了。有个笑话,以前有考生素描只会画人物头像,衣领下面就不会画了。问其原因,因为超出考纲了,考试不考衣领下面的部分。
庞飞:能否给“书法特长”留几个名额
我大学时念的是美术教育专业,学校在宝鸡,并不属于几大中心美院,接受的素描教育也就没有那么严苛。正因为我受到的素描教学不是很严格,是不是创作的自由度更大一点,可以探讨。将素描引入中国画学习,是两种观察方式的碰撞:素描训练画家的造型能力,它能把让画家形成一种理性的、科学的西式观察方法,它的要求就是清晰明确;而中国画有自己的观察方法,比如看山,有深远、平远、高远,这与素描不同。
但素描进入国画教育后,对教学有促进作用。尤其是人物画,素描改变了中国画的格局。以前是山水第一,但自徐悲鸿在国画界推广素描开始,人物画的地位逐渐上升了。对于中国画中的素描教育,中央美院和中国美院等院校一直在进行着新的尝试,以便让其更适合民族文化的土壤。素描教育的引入,使得中国画的学生逐渐偏向实用性,纯艺术的滋养变少。毕竟纯艺术的培养很困难,尤其是艺术家,世界上至今没有一套公认的培养艺术家的方法。
庞飞 巴黎 2012
素描的进入,让中国画的教学变得更有效更容易。如果不学素描,那应该学什么,让所有学生都学书法吗?其实在中国美院的中国画教学中,素描的比重就没有我们想象的大。关键在于美院的入学考试要统一考素描。虽然我很推崇书法,个人也认可学不好书法就画不好中国画。但考试时书法就有操作上的难度,数十万人一起考,通过书法很难对考生的艺术潜力进行评估。所以,就目前的实践来看,素描是一种培养艺术学生能力,特别是造型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只不过在素描的基础上,是偏重速写还是偏重明暗,这个可以探讨。
庞飞 巴黎城外 2012
然而,流水线般的素描教学多少也限制了中国画学生的创作前途,只讲技术而缺少了诗书画印的培养,写意精神的滋养越来越少。我觉得徐悲鸿吴作人等把素描引入中国画教育,目前看来肯定是顺应时代要求,推动了中国画的发展。连一向对素描教学持保留态度的石鲁也说过“知道一点素描没有坏处”。但随着时代进步,中国画中的素描教育是否也可以进行一些改变?比如美院适当拿出几个名额来,用以录取那些素描不行但书法等传统素养却特别出色的学生?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题图:毛冬华 移民上海1947 (编辑邮箱:clocklotu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