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揭晓,看看上海哪些科技专家当选

创新之城 2019-11-22 10:23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海华 彭德倩 俞陶然 徐瑞哲
董绍明、涂善东、黄震、赵振堂、吕西林、徐祖信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刚刚,中国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选揭晓,上海有6位科技专家当选。他们是: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董绍明研究员、华东理工大学涂善东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黄震教授、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赵振堂研究员、同济大学吕西林教授、同济大学徐祖信教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董绍明,男,1962年出生,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结构陶瓷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高性能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他曾获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被评为上海市领军人才、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

董绍明开发了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纳米复合与原位反应制备技术,攻克了大尺寸、复杂形状陶瓷基复合材料构件的精确成型和精密加工、复合材料与金属连接以及复合材料气密性等关键技术难题,在国内成功实现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构件在重要领域的应用。相关材料与构件的制备和应用技术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攻克了超高温陶瓷基体的高效改性技术和多层超高温抗氧化涂层的可控制备技术,将其成功应用于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热结构件的研制。其中,多层超高温抗氧化涂层技术的成功开发,使我国成为国际上少数掌握这项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 

 

涂善东,男,1961年出生于福建龙岩,祖籍广东大埔,现任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化工机械研究。1982年,他毕业于南京化工学院化工机械专业本科,1985年、1988年分别获该校化工过程机械专业硕士、博士学位。1989年至1990年,他在西南交通大学力学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0年至1993年,受邀担任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客座研究员;1993年至2001年,先后担任南京化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兼机械工程学院院长等职;2002年后,受聘为华东理工大学教授;2006年6月至2015年7月,担任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

涂善东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科技进步带头人”和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先后5次获国家科技奖励,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2项为第一完成人)、一等奖1项(第二完成人),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第二完成人),省部级特等奖及一等奖10项,以及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奖励;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9件、国际专利4件、软件著作权14件,发表论文354篇,他引6700余次。

 

黄震,男,1960年8月出生,浙江宁波人,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讲席教授,长期从事车用能源、发动机燃烧和大气污染防治研究。

他于1982年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88年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以来担任教育部动力机械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2000年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他创建了燃料设计与燃烧控制新方法,发明了发动机燃料多样化关键技术,牵头研发的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已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3篇为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高被引论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3件,出版专著3部,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各1项。2018年,他获得国际清洁燃料成就奖、中国内燃机工业杰出科技创新奖,2019年当选国际燃烧学会会士。

 

赵振堂,男,1961年5月出生,现任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光源科学中心主任。1978年10月至1990年11月,他就读于清华大学加速器物理及应用专业并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他曾任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所长助理,欧洲核子中心访问学者,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

赵振堂长期从事粒子加速器研究与装置研制工作,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担和完成多项大科学装置项目、863和973项目等。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加速器物理、加速器高频技术、自由电子激光和同步辐射光源加速器。他被评为上海市科技精英和上海市领军人才,获2011年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1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和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集体奖)。

 

吕西林,男,1955年1月出生,现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他长期从事结构抗震领域研究,带领团队在结构抗震防灾新技术、复杂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建筑物移位改造技术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研究工作。

吕西林开发的“组合消能减震支撑技术”,成功应用于上海世博会重大工程、汶川地震后恢复重建工程和国家校舍抗震安全工程;创建了复杂高层建筑抗震分析、性能评估与设计理论,为国家技术规范制定提供了试验和理论支撑,成果为上海中心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世博园中国馆等一批重大工程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还有建筑物移位改造新技术成果,已在包括上海音乐厅在内的多项工程中得到应用。2017年2月,吕西林获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纽马克奖”。

 

徐祖信,女,1956年4月出生于江西萍乡,现任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她毕业于河海大学,历任河海大学副教授、同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同济大学校长助理、上海市环保局副局长、局长和上海市科委副主任、上海市政府参事。1995年回国至今,她一直坚持在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徐祖信致力于城市河流污染综合治理,长期深入工程一线,研究揭示我国城市河流污染主要成因,充分发挥环境、水力、市政三个学科交叉优势,创新我国城市河流系统、协同、耦合治理的技术体系。她曾担任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领衔并参与了“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水污染治理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她编著的联合国人居署专题技术报告,在全球第四次环境大会发布,得到联合国副秘书长高度赞扬,提升了中国治水模式的国际影响力。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第一完成人)、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出版学术著作4部,授权发明专利23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5篇,在我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栏目主编:黄海华 文字编辑:俞陶然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文中图片来源:院士所在单位或官网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