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小世界杯”落幕,搭起一座沟通交融的“桥梁”

教育在线 2019-07-15 12:32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龚洁芸
五年前,这样一个汇聚了全世界先进校园足球理念和时间的比赛在申城首次举行,连续五年之后,这样一个赛事,已经成为了一个交流球技、互相学习的平台。

周日,上海校园足球的“小世界杯”落幕——过去一周,2019中国(上海)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在上海4个赛区举行,来自全球7个国家和地区的16支青少年校园足球队汇聚申城,其中不乏来自比利时、喀麦隆、澳大利亚等足球强国的优秀足球小运动员。

五年前,这样一个汇聚了全世界先进校园足球理念和时间的比赛在申城首次举行,连续五年之后,这样一个赛事,已经成为了一个交流球技、互相学习的平台。

校园足球交流的平台

今年的比赛,共有包括上海校园高中国家队、上海绿地申花队、上海上港队、上海校园精英队等上海及江苏、浙江、安徽、新疆等地的10支中国校园足球队参赛。和来自于比利时、澳大利亚、法国的孩子比起来,中国的孩子们或许在场上并不占优,但对于教练员和球员而言,最重要的,并不在于比分本身:除了比一比“脚头”之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中国的校园足球能和国外同行进行面对面交流宝贵经验。“孩子们一年要参加多少比赛?” “训练和学业的时间如何统筹安排?”“家长们对于足球的支持率有多少?”这是赛场之外,各国的教练员在交流时,问的最多的问题。

比利时已经连续第四年派队前来参加比赛,而且每一年前来上海的球队都不同,为的就是能让更多的比利时足球少年能走上这样一个青少年的国际赛场。今年,奥斯坦德队代表比利时而来,球队教练马克介绍说,在比利时,队员们从8岁进入球队至今,坚持每周四次训练,和周六进行一场比赛。他表示,比利时足球最近几年的进步和人才井喷,得益于2002年止步世界杯16强后,国内推行的十年足球复兴计划,教育部规定足球进入校园,政府投入青训扶持资金帮助发展国内青训,“现在比利时国内的青训系统就是出自校园,从校园足球中发掘人才,优秀的球员有机会进入职业队梯队,甚至被其他欧洲高水平俱乐部看中,从而进入他们的梯队接受训练,成名之后再为比利时国家队效力。”

墨尔本城市队三所不同学校的学生组建的,主教练阿姆斯特隆说:“我们最大的挑战是在三周时间内把他们整合到一起,训练成一支可以比赛的队伍。”他说,在澳大利亚,孩子们一周有五个半天都在训练。他认为,对于年轻的小球员而言,以赛代练是最重要的,“校园足球联赛一年有一到两个,但俱乐部之间的比赛每周就有一场。每到假期,我们就会走出澳大利亚,去别的国家比赛锻炼,到上海来,我们已经是第四次了。能和中国以及法国、喀麦隆、比利时等青少年球员比赛,非常有意义。”

中外文化交流融合

来到上海不久,参赛的球队就收到了来自组委会的热情邀约——周五休赛日,全体参赛小球员将前往豫园、大世界和上海中心参加文化体验一日游。几乎每一年,都有不同的东方韵味带给小球员们:去年是浦江游览、之前是游览东方明珠和金茂大厦。

除了走进城市感受风情,每一年的暑假,足球邀请赛的四个驻地总会上演浓浓的“中国风”。

周三晚上,喀麦隆法金飓风队的球员们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老师——来自当地的扎染老师教这群孩子们将白布以不同方式进行捆扎,用不同颜色的墨水进行染色。这项古老的中国传统技艺让远道而来的球员们连呼“神奇”,意犹未尽。

在同济一附中,极富地方特色的上海市非遗项目“江湾面花”课在晚上开课了——来自比利时的孩子们通过捏、搓、揉的动作,做出了一只只小熊猫。尽管第一次接触这项中国艺术,但大家都对自己创作出来的宝贝十分满意。队长戴伦说:“这几天我们尝试了做面粉手工,还跟马教练学了太极,看到了不一样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还和中国的球员们一起玩了垃圾分类的小游戏,非常有意思。”他说,他和队友们很早就期待这一次的上海之行,“中国文化非常让人期待。”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图片编辑:笪曦
本文图片由赛事组委会供图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