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今日首轮投票,约翰逊以“退欧”承诺拉开英国相位争夺战大幕

世界观 2019-06-13 20:56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全
最终能“登顶”的,是对英国“脱欧”有合理计划的人、给阴郁沮丧的气氛注入勃勃生机的人。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辞任保守党党首后,谁能接替她扛起“脱欧”大旗?答案正向我们走近。13日,保守党党首竞选首轮投票拉开帷幕,这也意味着今后的一个半月中,新领导人将在10位候选者中产生。

作为呼声最高的竞争者,英国前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12日正式开启竞选活动。在一间拥挤的房间里,支持者们站着聆听他的讲话,不时对提出刁钻问题的记者发出抱怨。讲话中,约翰逊拒绝“拖延症”,称必须在10月31日前让英国离开欧盟,并强调“无协议脱欧”应该作为最后的谈判工具。

“走出会议室后,约翰逊可能迎来政治生涯中最具考验的六周,”路透社写道。在英国就“脱欧”问题民意空前分裂、保守党内部分歧严重的情况下,未来无论谁上台、承诺什么,局势都可能大大超出其可控范围。

从“掩体”中走出

英国保守党党首竞选于10日开锣。经保守党籍议员提名确认,宣布参选的11人中10人入围投票环节。

英国《每日电讯报》梳理,约翰逊共获得62人提名,遥遥领先;外交大臣杰里米·亨特和环境、食品与农村事务大臣迈克尔·戈夫分别获得35人和31人提名,分列二三位。

其他入围人士包括:前“脱欧”事务大臣多米尼克·拉布;内政大臣赛义德·贾维德;卫生大臣马修·汉考克;保守党前党鞭马克·哈珀;前议会下院领袖安德烈娅·利德索姆;国际开发大臣罗里·斯图尔特;前就业与养老金大臣埃丝特·麦克维伊。

按照游戏规则,313名保守党议员将于今天参加第一轮淘汰投票。任何得票率低于5%的候选人都会退出竞选。如果全部达到5%的门槛,得票率最低的候选人会被淘汰。18日,议员们举行第二轮投票,末位竞争者,或者任何未能获得10%支持率的候选人将退出。

如果经历两轮投票,候选人的数量仍超过两名,那么将在19和20日举行更多轮选举,每次淘汰末位候选人,直至剩下两位。随后,英国全国约16万名保守党党员将通过邮寄投票的方式从最后两名候选人中做出选择。

7月22日开始的一周,将公布最终获胜者。新党首将自动出任首相。

“领导权争夺战正式上演,激烈程度将在下月到达顶峰,”《金融时报》称,“在首轮投票开始之际,约翰逊也终于从他的‘掩体’中走出,为竞选造势。”

为什么说“走出掩体”呢?法新社解释道,由于约翰逊是争夺相位的热门人物,对手们早已心照不宣地将其视作“必须打败的人”。或许深谙“树大招风”之道,约翰逊连日来“闷声大发财”,一改以往“语出惊人”的风格,坚持“三不”政策——不辩论、不“嘴炮”、不接受公开审查,异常低调地居于幕后备战选举,故被对手们讥刺为“躲进了掩体”。

令约翰逊的支持者们欣慰的是,“走出掩体”的约翰逊没有“见光死”。他先是从6月9日的首次报纸采访中“幸存”下来——尽管其言论引起布鲁塞尔震惊。当时他表示,他将暂不支付390亿英镑的“脱欧分手费”,而是把它当做谈判的“润滑剂”,直至与欧盟达成一份更好的“脱欧”协议。时隔3日,他又“挺过”了首次新闻发布会。面对记者们对他诚信、涉嫌吸毒等问题的发难,约翰逊以前伦敦市长的履历成功说服保守党人士,把舆论对他名声的损害度降到最低。

仔细研究约翰逊竞选活动的演讲以及见报采访,我们可以划出他在“脱欧”立场上的三个重点。

第一,不赞成延期“脱欧”。按他的说法,一旦再度延后“脱欧”期限,保守党会进一步受选民责备,给工党党首科尔宾上台执政打开大门。他的口号是:“延期就代表失败,延期就代表科尔宾”。

第二,争取更好的协议。他称要向欧盟争取比现在更好的协议,言下之意是重新谈判梅的“脱欧”协议。此言论被认为“比法拉奇还法拉奇”(法拉奇是“脱欧党”领导人,持“硬脱欧”立场),可能带来“硬脱欧”风险。

第三,强调“无协议脱欧”应该作为“最后的谈判工具”,而非目的。这相比他之前的言论有所软化,可能是他意识到英国财政大臣哈蒙德等人对“无协议脱欧灾难”的警告。

他要精简,他要进攻

《金融时报》认为,尽管约翰逊言之凿凿,但如何从布鲁塞尔争取到一份更好的协议,似乎基于模糊的乐观主义,而非具体计划。布鲁塞尔的谈判代表中,有些人视他为小丑,有些人视他为民粹主义者。

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一样拥有一头“躁动的金发”,言辞犀利的约翰逊常被外界冠以“英国特朗普”的称号。他1964年在美国纽约出生,父母都是英国人。直到中学时代父母离婚,约翰逊才随母亲回到英国,相继进入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深造。

上世纪80年代,约翰逊涉足新闻行业。1987年,他担任《泰晤士报》记者,但因伪造报价被解雇。之后,他相继在《每日电讯报》、《旁观者》杂志任职。

上世纪90年代,约翰逊开始出现在各种电视节目中,包括1998年出镜英国广播公司(BBC)谈话节目《我有新闻要告诉你》。不拘小节的举止和偶尔无礼的言论,使他成为英国脱口秀节目永远的宠儿。“混个脸熟”也为他日后的从政生涯积累大量人气。2001年,他一雪4年前的耻辱,在泰晤士河畔亨利选区成功获胜,成为国会议员。接下来的几年都算得上官运亨通:2004年成为保守党副主席,2005年担任教育大臣,2008年出任伦敦市市长,2016年当上外交大臣。

但政治崛起之路亦非全无威胁,“麻烦制造者”往往就是他的舌头。所谓“祸从口出”,约翰逊的“直言不讳”没给他少惹麻烦。

俗话说,“出来混迟早要还的”,约翰逊也不得不为他的言论付出代价。上月底,约翰逊遭到法院传唤。相关部门谴责他在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期间,滥用数据误导一批原本选择“留欧”的民众投下“脱欧”票。这场声势浩大的诉讼,也是英国法制史上第一次尝试用刑法来规范政治辩论的内容和质量。预计审判要再过六个月才会进行,届时约翰逊如果赢得保守党竞选,他将以首相身份出庭。

还有一个值得玩味的细节是,特朗普对于约翰逊青眼有加,称“很喜欢他”,“约翰逊能成为出色的首相”,但约翰逊似乎正与特朗普“划清界限”。外界注意到,约翰逊几个月前修剪了头发,一头特朗普式的“稻草窝”已经被干练有型的新造型替代。而就在一周前,约翰逊还挂断了首相官邸给他的连线电话(特朗普在访英之际想致电约翰逊),自称误以为这是场恶作剧。

“新发型表明约翰逊在疏远特朗普,不愿与这位在英国缺乏好感的美国总统扯上关系。”英国《每日电讯报》说,“传递的信号是:他要精简,他要进攻。”

“完美首相”还是“决断力首相”?

目前党首选举选情如何?约翰逊又能否如愿赢得相位?

如果用一个字概括选情,那就是“乱”。法新社称,10位候选人在“脱欧”问题上分歧严重——有积极寻求“无协议脱欧”的(如利德索姆);有不同意在10月“无协议脱欧”的(如戈夫、亨特、哈珀);也有坚决反对“无协议脱欧”的(如斯图尔特和汉考克)……

BBC指出,不同选举人有不同的吸引力,戈夫的主要竞选资本是“来自议会的光芒”,约翰逊则拥有知名度和独特魅力,亨特有一种专注的管理风格,拉布作为一名擅长空手道的前律师有自己的激情……但最终能“登顶”的,是对英国“脱欧”有合理计划的人、给阴郁沮丧的气氛注入勃勃生机的人。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李冠杰表示,以梅为代表的理性温和的中庸“脱欧”派在过去几年中遭受重挫,现在英国政坛将“心理偏好”投向一位强势人物。言出必行、敢于决断,将成为其能够赢得信任的重要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约翰逊身上有这种气质。从三点上能看出来,第一,他将“在规定期限内‘脱欧’”视为一张牌,这是出于他对国民心理的了解,知道痛苦的英国民众不愿再忍受没完没了的乱象和争吵。第二,他的分手费策略在确保政策延续性的同时体现强硬作风。第三,他的政治经历比戈夫、亨特等人更丰富,尤其是他作为前伦敦市长善于把握伦敦人的心态……这些都是约翰逊的优势。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同样认为,特雷莎·梅黯然下台,“脱欧”僵局悬而未决。“英国民众现在态度鲜明,他们首先要一个结果,即便是坏结果也认,”丁纯说,因此一个强势、权威的领导人更让他们信服。无论何人当选,都不可能是“完美首相”,因为英国民意分裂、保守党内部分歧严重,迎合一半人意味着得罪另一半。这种情况下,带领民众摆脱进退维谷局面的决断力才更重要。

在专家看来,由于中庸“脱欧”派的失势,任何重走梅“脱欧”老路的政治家都注定自毁前程。相比之下,强硬“脱欧”路线呼声渐涨。作为强硬“脱欧”派阵营的“老牌人物”,约翰逊如果能通过第一轮投票,很有希望当选新首相。

但另一方面,约翰逊也并非稳操胜券。原因有三。

第一,保守党长期以来有个难破的“领先者诅咒”,即选前大热的党首候选人往往在最后关头莫名其妙“掉链子”,让“黑马”脱颖而出。“政客”网站写道,在2005年接替霍华德的竞选中,戴维斯是最早的领先者,但7个月后,不太为人所知的卡梅伦赢得选举。再往前看,名不见经传的史密斯战胜广为人知、经验丰富的克拉克……“约翰逊是博彩公司最看好的人选,但赌徒们不要押上全部家当,领跑者的头衔与其说是帮助,不如说是阻碍。约翰逊应当速战速决,防止其他竞争者积聚势头。”

第二,所谓“枪打出头鸟”,其他候选人对约翰逊已形成“合围”之势。如果未来几周政敌拿他的不当言论、私生活、涉毒等问题进行炒作,或是约翰逊“胡言乱语”捅出什么娄子严重打击声誉,“政治自杀”也不是没有可能。

第三,从其他竞争者角度看,戈夫近来声势逐渐被亨特赶超。亨特还拉来国防大臣彭妮·莫当特和就业与养老金大臣安伯·拉德两名阁僚“站台”。他的一名支持者甚至预测,从目前形势看,亨特和约翰逊将接受最终投票。随着不断有候选者被淘汰,原本分流的选票会发生重组,被民调忽略的“隐形”投票者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这些都会为竞选带来变数。

专家认为,如约翰逊上台,意味着欧盟将面临一个更加强硬的对手,很可能令原有的“脱欧”方案倾覆。双方“硬碰硬”让“无协议脱欧”的可能性再度升高。但另一方面,无论谁当选,新首相仍将考虑达成协议。一方面是因为竞选策略与真正当选后的政策不一定完全相同,当选后要考虑的因素比竞选多,也将更务实;二是因为英国国内有各种反对“无协议脱欧”的声音;三是欧盟方面也不希望英国“无协议脱欧”,也许双方会找出妥协的办法。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