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带着德国妻子和两个女儿来上海,最爱吃饺子,美国教授在上海研究跨文化26年

创新之城 2019-05-17 06:01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裘雯涵
“我是美国人,妻子是德国人,两个女儿则在中国长大。这么多年来,我们都感受到,上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虽然没有一件印着‘我爱上海’的T恤,但来沪26年,我早已把上海当成了自己的家。”上海外国语大学顾力行(Steve J. Kulich)教授说。身为上外跨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力行主要从事跨文化价值观与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研究。事实上,他自己的家庭就是多元文化的代表。“我是美国人,妻子是德国人,两个女儿则在中国长大。这么多年来,我们都感受到,上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建起一座跨文化交际的桥梁】

 

从1979年在台湾东海大学做英语老师以来,顾力行的工作基本围绕着跨文化教育、培训与研究打转。但其实,本科读化工系的他原本是个理科生。

上海外国语大学顾力行(Steve J. Kulich)教授


在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读书时,顾力行交到了不少华人同学。他发现,这些亚洲朋友比他聪明得多,但在语言和跨文化适应上,还有不少困惑。为了帮助这些朋友,顾力行每周会和他们一起进行小组学习,这不仅激发了他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也激发了他对教学的热情,“那时我发现我不是个化工专业的学生,而是一个老师。”

 

在台湾任教时,顾力行开始学习汉语,并探索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他还在1981年进行了一次为期两周的旅行,转遍了上海、南京、无锡、苏州等城市。为了让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在中国工作,他首先在新加坡工作,在厦门大学进行汉语学习,又回到堪萨斯大学攻读了中文和跨文化硕士学位。

 

这段经历也让顾力行聚焦在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上。他发现,美国汉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虽然对于中国历史和儒家文化十分了解,但却没有实实在在地接触过中国。他们对中国的了解源于古代文献和媒体报道,但顾力行清楚,那并不是真正的中国。

 

90年代初的美国,跨文化交际学已经是一门发展较为成熟的学科,但顾力行却发现,中国关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很少。当时国内只有北外、哈工大、北大等几所高校开设了跨文化交际课程。“那时我有一个愿望,就是在中国和世界跨文化研究学者之间,搭建起一座连接彼此的桥梁。” 顾力行说。

 

【与中国的跨文化交际学科一起成长】

 

决定来中国当外国语语言与文化老师并进行跨文化研究后,顾力行收到了好几个工作邀请。为何选择上海?“我喜欢中国南方温暖湿润的气候。我的祖先来自捷克,捷克人都喜欢一大家子住在一起,我觉得上海人也是如此。”顾力行说。上海的国际化环境也是他选择这里的原因。当时大众、西门子、拜耳等德国公司在上海投资,大批德国家庭也在此定居,这对他的德国妻子和孩子的教育来说再好不过。

顾力行和妻子早期合照


1981年,顾力行第一次来上海时,他觉得上海是一个“工人的城市”。有一次恰逢工人下班,街上清一色都是中山装,人山人海。“1993年再来时,我们眼见着上海成为了第二个‘纽约曼哈顿’。”顾力行还记得,高楼、高架、购物中心平地而起,外媒报道称,世界上17%的起重机都在上海。不过,在硬件发展的同时,一些“软件”问题依然存在。“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个人如何进行跨文化交际,国家如何进行跨文化传播,这些问题变得更为重要。”

 

1993年至2002年,顾力行在上外出国留学预备人员培训部工作,接触到了即将国家公派留学的各地医疗、科技等领域的优秀学者,他让这些学者分享自己对于中国价值观、身份认同、沟通方式等方面的见解。在此过程中,他也对中国的文化与价值观进行了大量系统化的研究。

 

基于此,2000年,顾力行受上外研究部邀请开设了跨文化交际选修课程。两年后,创立了跨文化交际研究方向,目前已有硕士毕业生300余名。2006年,他和上外张红玲教授等创立了上外跨文化研究中心。他们与英国FutureLearn合作推出了上外第一门国际慕课《跨文化交际》,还出版了《大学跨文化英语综合教程》。2017年,顾力行当选了国际跨文化研究学会(IAIR) 新一届会长。他告诉记者,今年研究学会双年会将在上外举办,向世界介绍今天的中国,“可以说,我是和中国的跨文化交际学科一起成长的。”

 顾力行在美国纽约参加2017年国际跨文化研究学会年会


【融入上海的“美德中”】


“我女儿7岁时表述自己的身份认同时,曾形容自己是个‘美德中’。我们都不同程度地处在这三重身份之间。”顾力行说。现在,他的大女儿已经28岁,小女儿也26岁了。虽然她们分别在德国求学工作,但每次团聚在一起,一家人总是会吃饺子,包饺子也被女儿们称为“在家一定要做的事”。 


定居26年,顾力行一家已经很好地融入了上海。他们住在一个以本地居民为主的小区,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朋友圈里也是中国朋友占多数。顾力行告诉记者,对于像他这样的外国专家而言,上海正变得越来越宜居,签证手续、治安、税法等问题都大为改善。他坦言,很少担心女儿的教育问题和安全问题,很放心让她们在上海长大。

 

顾力行一家


不过顾力行也发现,相比过去,如今人们似乎太过关注信息流和社交媒体。在地铁上环顾四周,大家都盯着手机,看上去处在重重压力之下。“虽然我不是公共政策或宏观层面的专家,但我认为社会应鼓励正能量、创新精神,为民众创造新的机会,这比过分关注信息流更有成效。”


谈到将来的计划,顾力行告诉记者,虽然他今年已经62岁了,但他依旧精力十足,“20多年来,我和团队一直不断提升学术研究能力,将上外打造成一个强有力的跨文化研究基地。接下来,我们还有很多要做的事。”他希望通过这些年来的努力,培养更多中国人的国际化意识与跨文化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与世界各国人民沟通。“1993年踏足这片土地时,不知何故,我意识到会尽自己所能,成为中外跨文化交际桥梁的建设者。这也将继续下去。”


栏目主编:黄海华 文字编辑:裘雯涵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视频制作:司占伟 视频拍摄:裘雯涵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