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五年,传统培养模式下的商科学生没人肯要?经贸类大学校长探讨“新商科”改造方向

教育在线 2019-03-31 14:39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裘雯涵
国内多位高校校长齐聚,给“新商科”这一概念下定义。

 

“我和几位商科出生的企业老总聊天,对方直言:如果还是像过去一样培养学生,再过五年,这些学生就没有企业肯要了。”重庆工商大学校长孙芳城的一番话让引起了几位经贸类高校校长的共鸣。

 

昨天下午,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召集下,国内多位经贸类高校校长齐聚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给“新商科”这一概念下定义。在他们看来,国内高等商科教育已经到了必须变革的关键时间点。

 


 

【商科专业需要改造升级】

 

“宝山平均每天都会诞生120多家企业,其中过去一些科创型企业如今市值已经达百亿元。过去以钢铁生产的宝钢作为荣耀,而今宝钢只是作为一个‘浇头’,平台经济的模式创立后,现在我们能够做到全球交易两千多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对教育呼唤的是什么?”原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宝山区区委书记汪泓的一番话引人深思。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掀起了技术变革的浪潮,也带动了思维模式的创新。不过,伴随工业经济时代所形成的现代商科,其人才标准、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此背景下,“新商科”的概念也应运而生。

 

商科教育最早可追溯到 1881 年宾夕法尼亚大学成立的沃顿商学院,至今已经走过了将近 140 个春秋。尽管继 2017 年新工科之后,新商科也提到议事日程,但新商科这一概念并没有取得广泛意义上的共识,其内涵也有待进一步明确。

 

“如果商科专业不改造不升级,将来会面临很大的冲击。”孙芳城说。现有的商科课程设计中,各个科目是由单一、独特的内容所组成,各学科都相对独立、封闭,自成体系。但这样的设计倾向于割裂知识,割裂了整体的事物,使学生的理解力有了断层。

 

如何给新商科下定义?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齐佳音教授看来,新商科要突出四个“新”:新思维,让商科学生有计算思维;新规则,需要研究新经济形态的内在逻辑;新理论,具有数字新经济时代的经管或者说商务理论方法;新工具,学生需要掌握数字新经济时代的方法、工具及技能。“新商科相对于传统商科是一场教育思维的认知革命,是商科教育重塑性的变革工程,而不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修修补补。”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齐佳音教授

 


 

【打破界限,将商业教育融入各学科中】

 

给新商科下定义,目的是为新商科人才标准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将来怎样培养新商科人才?面对这个问题,西交利物浦大学校长席酉民的一番话有些出人意料:“我们要探讨的是,将来还需不需要商科专业人才。”在席酉民看来,光有专业教学已经不够,将商科融入到工科、理科、行业教学中将会是未来趋势。西交利物浦大学也已经开始尝试融合式教育,在首批推出的行业学院内打破专业的界限,将商业教育融入各个学科中。

国内经贸类院校专家各抒己见

 

重庆工商大学校长孙芳城也认为,培养商科人才需要推进学科融合。首先要将商科内部学科融合做好,比如将会计学、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相互融合,这需要学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就进行充分考虑。

 

内部界限打破后,商科还需要考虑外部融合,比如与人工智能、法学、商务英语等进行融合。最后是深化产教融合,由学校建立企业需求侧和教育供给侧资源要素融合的平台和机制,这样才能把商科的人才培养做得更好。“现在学校往往是产教相加,而不是产教融合。更多地把人才培养和产业对接,这是商科教育的最终目的。”孙芳城说。

 

目前是我国进入以创新为核心、以发展服务型经济为重心的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因其全局性、先导性和基础性地位,成为经济转型的关键。新商科建设是当前商科类高校普遍面临的时代命题。作为具有可操作性的手段,以新的教育理念重新设计现有课程、引入并建设适应新经济发展的新课程具有重要意义。记者了解到,此次研讨会后也将就讨论内容发表白皮书,明确新商科的概念内涵与实现路径。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裘雯涵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内文图:由受访者提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