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从全国第5拥堵降到了第57,背后是对1300多个路口进行的智慧调控

创新之城 2019-03-30 19:51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海华
消防车、救护车等特种车辆平均行驶时间也缩短了30%。

今天上午11时许,位于上海临港的海昌海洋公园总人数为18054,未来半小时预测入园人数为105,预警指标显示为“正常”。这是临港“城市大脑”在景区管理的一个应用,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样本。城市如果变得更加“智慧”,身处其中的人将会获得什么?由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浦东临港智慧城市发展中心和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主办,2019年第一届中国(上海)城市大脑技术国际研讨会今天在上海临港举行。

 

全国500多个城市想建“城市大脑”

 

“现在全国宣布要做‘城市大脑’的大概有500多个城市,几乎涵盖了所有副省级以上和地级市。”大会主席、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封松林说,他在半导体、物联网和智慧城市领域深耕数十年。据介绍,智慧城市这一概念最早在2007年由维也纳技术大学的一位教授提出,当时为了评估欧洲50万人以下城市的智慧程度,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智慧城市定义和指标体系。国内的智慧城市建设是从2009年以后启动的。如今,在一些大城市,基础网络和传感器都已布局到位,加上物联网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以使城市的综合治理再上一个台阶,因此又有了“城市大脑”。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院长王曦说,上海市正在依托上海高等研究院建设张江国家实验室,其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向,一个是集成电路,另一个是类脑人工智能,这两大技术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至关重要。集成电路为智慧城市提供超强的算力、海量存储、智能感知,当前最先进的工艺已经达到了10纳米量级,支撑着高性能处理器、光密度存储质量不断突破,这个是沿着摩尔定律往前走的技术路线。另一方面智能传感技术、硅光子传感技术不断发展,可以不断满足信息感知、信息传输的创新需求。

 

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去年成立,类脑智能将通过借鉴人脑运行原理、信息处置机制为人工智能提供新的动力。人工智能可以为智慧城市赋予新动能,以实时感知、自主协同、智慧决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也成为人工智能技术最为重要的应用领域。物联网为人工智能提供信息连接的基础和载体,城市得以成为万物互联、数据共享的城市。

 

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中,主动发现率提高到了70%

 

城市大脑,从理念到赋能还有“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上海浦东临港智慧城市发展中心主任陆肖元认为,城市大脑是城市的数据引擎,要具备感能、视能、图能、数能、算能和管能。他们通过人工智能对城市精细化管理进行了赋能。比如,在窨井盖布置传感器,构建社区“神经元”网络 ;把区域所有摄像头连接在一起,识别汽车号牌和人;通过无人机对工地和海滩的垃圾进行巡查等。

 

正是基于这些赋能,使得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中主动发现率提高到了70%,案件发现时间从1天缩短到了1分钟,复杂案件信息员派单时间从30分钟缩短到了5分钟。“下水道堵了,有人使用地沟油,这些信息现在主要靠市民电话举报,我们希望未来通过物联网和摄像头能主动发现问题。”

 

城市大脑,还能应对景区大客流。海昌海洋公园地处临港,开私家车来游玩的人波动很大,比如今年春节期间,只有大年初二那天游客最多,其余几天都比较平稳。根据算法来做车辆预测,可以启动应急停车场和短驳车运力等措施。  

 

杭州从全国第5拥堵降到了第57

 

“城市里的探头和数据越来越多,但堵在路上的消防车和救护车还是很多。”阿里云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认为,建设智慧城市,不仅是治理智慧化,更是为了服务智慧化。

 

在他看来,数据不等于石油,因为石油不可再生,而数据是分秒之间都在更新,数据的价值在于流通。如果只有无数的传感监测,城市却没有行动力,这些数据就不能发挥作用。

 

“2018年,杭州从全国排名第5拥堵的城市,降到了第57名。没有增加新的硬件设施,只是通过算法,对1300多个路口进行调控,拥堵指数下降了3.5%,消防车、救护车等特种车辆平均行驶时间也缩短了30%。”闵万里介绍,他们还对300多个城市做了解析,发现老城区的改造都可以做得更优化。

 

目前,由阿里云牵头制定的《城市数据治理能力成熟度模型》,已通过信标委大数据工作组立项申请。“我们要激活城市思考力,让城市学会自我进化。”

栏目主编:黄海华 文字编辑:黄海华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