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计划投资111.9亿元,上海人是如何评价这些项目的

伴公汀 2019-01-14 06:00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骏
不少市民表示,政府实事项目给老百姓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善,让大家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

天冷了,环卫工老张习惯性地走进长宁区新华街道社区党建服务中心“爱心接力站”,用微波炉热一热自带的饭菜,大口吃起来。“以前冬天不能带饭,饭菜都会被冻成冰渣子,我们只好啃干粮,现在有了爱心接力站,终于吃上一口热腾腾的饭菜了。”老张直赞“这是个暖心工程、爱心工程”。

 

新增1000处方便户外职工休息的“爱心接力站”是2018年市政府实施项目之一。上海市政府于2018年共安排10个方面、31项实事,年度计划投资111.9亿元,其中工程类项目21项、非工程类项目10项。据统计,市民对2018年市政府实事项目的总体满意度为91.02分,比去年提高0.11分,再创近年来新高。除“爱心接力站”,健身步道、小学生“爱心暑托班”、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市民球场、标准化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绿道等项目,满意度评分也都名列前茅。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政府实事项目给老百姓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善,让大家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

 

“爱心接力站”关爱户外职工

 

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行走在城市中的环卫工人、外卖小哥、快递物流人员、交警辅警等户外职工,都必须坚持工作。为他们提供一个“歇歇脚”的场所,则是上海对这群辛苦付出者的由衷回馈。

 

2018年,上海通过市政府实事项目,新增1000处方便户外职工休息的“爱心接力站”。依托银行、电信、超市门店、沿街单位、基层服务站等机构网点设置,推动有关社会资源向户外职工开放。

 

按照建设标准,每个“爱心接力站”设有一处相对固定的室内场所,利用既有设施,适当增加冰箱、微波炉、充电排插、饮水机(或茶桶)等设施,能够为户外职工临时歇脚、遮阳、避雨等提供服务。

 

“以前休息像打游击一样,现在终于有了固定的落脚点。”快递小哥小王感叹,上海专门设置让户外人员乘乘凉、歇歇脚、喝口热水甚至可以看看报的地方,真的很暖心,越发感觉在上海工作很幸福。

 

“建成启用仅仅是个开端,其真正的灵魂与意义将体现在今后的服务与管理上。”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爱心接力站还将在规范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上下功夫。在为户外职工提供饮水供给、避暑取暖、餐食加热、手机充电、休息放松等规定服务内容之余,鼓励收集户外职工对站点服务内容、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的反馈,及时改进完善。

 

此外,面向2-3岁儿童、小学生、青少年等群体的实事项目仍在继续。去年,上海开设500个小学生“爱心暑托班”,服务本市小学生6万人次;继续新建20个社区幼儿托管点,为本市户籍的2—3岁儿童提供看护服务;实施扶持失业青年就业“启航计划”,帮助8000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

 

涉养老项目广受市民欢迎

 

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市民驿站二楼,是一间日间照料中心。79岁的喻昌珠老人,因为身体不好,今年6月和老伴一起来到了日间照料中心。

 

在这个能容纳50多个老人的日间照料中心,平时有三四十个老人常来。从8时30分至16时30分,老人们可以在康复室、活动室以及休息室里度过愉快的一天。费用每人每天不过30元,包含午餐、点心等。嘉兴路街道引进第三方社会组织为日托老人提供膳食、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

 

“日间照料中心通过各类立体式服务,让老人的身心更加愉悦。”日间照料中心负责人陈燕说,在这里,不仅有3位老师每天为老人们上各类手工课、带领他们做益智游戏、种植多肉植物等,也有护理员专门负责老人们的生活照料。”

 

老人还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喻昌珠老人有一双巧手,平日衣服都是自己做。在日间照料中心,她教其他老人一起学习编织手机套、茶杯盖。“在这里生活特别丰富多彩,除了手工活动,每天还要做健身操、手指操。每周营养搭配也很好,吃得很不错。”

 

“十三五”期间,上海需建成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400家以上。去年,上海继续通过市政府实事项目,新建80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健康预防、精神慰藉等服务。

 

在2018年市政府实事项目中,与养老相关的项目还有:新增7000张养老床位;改建1000张失智老人照护床位;改造40家郊区农村薄弱养老机构;为符合条件的长期护理保险参保老年人提供300万人次的居家照护服务等。这些涉养老项目受到广大市民尤其是老年人的欢迎。

 

逐年推进,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家住天津路的马阿婆最近搬进了“新家”。“以前一塌糊涂。”马阿婆说,“天一下雨,楼顶雨水就漏进来。我一路要摆脸盆接水。现在里里外外都修彻底了。”

 

马阿婆所住小区是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成片石库门房屋。去年年底,黄浦区房管局对这里启动了以卫生设施改造、综合改水工程、老旧房综合修缮为主的旧住房综合改造“三大工程”,小区640多户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针对上海仍有大量老旧住房建造年代较早、房屋设施陈旧老化、厨房及卫生条件较差等问题,2018年,上海加速旧住房综合改造工程,全年完成1000万平方米,完成计划333.3%。

 

在2018年市政府实事项目完成清单上,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完成3106万平方米,完成计划124.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完成18万余户,完成计划187.9%。中心城区道路积水改善工程完成排管7166米,完成计划118.1%。

 

“垃圾围城”是上海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家住新江湾城尚浦名邸的居民发现,小区停车库里多了一个黄色的玻璃小屋,墙上有一个“可回收物投递口”,门外是一个自动投递机。居民通过自主投递或预约上门的方式投放可回收垃圾,相应的积分就会自动计入个人账户里。

 

这是杨浦在区域内建立的首个实现垃圾分类网和再生资源回收网“两网融合”的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点。到今年年底前,这样的服务点将达到109个,遍布杨浦各居民区。

 

2018年通过市政府实事项目,在全市建成2000个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点,实现两网融合网点功能服务覆盖本市30%的住宅小区。同时,由各区统筹空间布局,街镇建成再生资源分拣转运站,各区建成再生资源集散场,初步形成再生资源体系。

 

将旧衣服投入自动投递机的居民钟阿姨说,相信通过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努力,垃圾分类一定能实现,这座城市也会越来越美好。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张骏 题图来源:邵竞 制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