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一定要进名企吗?近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多名应届生、学校就业办负责人后发现,在他们眼中,就业的方式和渠道已经变得更多元。通过创业、支教、读研等“非典型性就业”方式,大学毕业生在实现自己人生理想和抱负“小目标”的同时,就业难题也迎刃而解。
成为毕业生中的0.1%
“我很不喜欢西装革履的上班方式,在学校总觉得有点格格不入,还好现在找到了方向,有种找到组织的感觉。”上海纽约大学2018届毕业生白海伦说。记者和她联系时,她正在云南大理巍山县五印乡的鼠街小学教室里,手机那头传来孩子们的嬉笑声。
白海伦毕业后选择加入一家公益机构,在山区的小学支教。当地师资匮乏,作为当地唯一一位英语老师,每周她有21节课时,安排得满满当当。为何会选择这份工作?原来,大四毕业前,白海伦加入了一个特殊的陪读项目,给广西小女孩读书,激发了她对支教的兴趣。毕业之后,原本就对当老师很感兴趣的白海伦,用了1个月时间参加公益机构组织的暑期学院培训。通过面试和笔试后,她顺利地来到大理,开始为期2年的支教生涯。
“很多人对于毕业后选择支教有很大的误解,认为很轻松。其实,山区孩子更不好教,我们付出的比其他老师更多。”白海伦说。她告诉记者,不少支教教师都是大学毕业生,机构也把他们当成职场新人来培训,安排了不少职业化的考试和培训。此外,为了提升专业能力,机构还鼓励他们考取教师资格证。每个月,他们能拿到3000元左右的补贴,“虽然少,但是因为平时没什么花费,我的积蓄比在北京、上海的朋友都多。”
在距离白海伦几千公里之外的西藏日喀则,上海理工大学毕业生梁变变则在多布扎乡成为了一名基层公务员。今年6月,她和其他3名同学一起,在日喀则的乡镇中负责基层党建工作。今年4月,梁变变从好友那里得知了西部人才引进计划,两人相约来到日喀则,实现自己的价值。
上理工近日发布的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在学校6253名2018届毕业生中,参与国家地方项目的学生比例仅为0.1%。为何不走就业方式的“主干道”,反而选择成为这“0.1%”?梁变变告诉记者,这是因为她从小就有的西部情怀,“人的一生太短暂了,希望能过得更有价值。”
去基层成就自我、经受磨砺、服务祖国,也为年轻人提供更广阔的成长平台。“你学什么专业的?”“学隧道工程的。”“你就是那个学隧道的博士啊,到长春好好干,长春正修地铁呢。”已经到长春工作了好几年的同济大学隧道与地下建筑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生迟洋,至今记得他在长春市首批招录的“双百工程”选调生面试后与学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老师的对话。
迟洋说:“现在看来我当时的选择非常正确,长春的大建设大改造让我有了用武之地,也让我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城市建设者。”据了解,最新统计显示,今年同济大学选调生数量较去年增加50%,“越来越多学子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在艰苦地区、在扶平一线、在“一带一路”前沿,奉献才干、实践理想、服务祖国,”同济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徐迅说。
升学、创业实现个人价值
除了去祖国需要的地方实现抱负,不少学生还通过创业、考研等“非典型性就业方式”实现自己的理想。在上海高校,这批学生的队伍也日渐壮大。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一支名为“MelodyC2E”的团队收获好评无数,他们翻唱的中文歌曲流传甚广。C2E即Chinese to English,意思是将旋律从中文传播到英文。在团队的公众号上记者看到,他们翻唱的歌曲已经多达90多首,《凉凉》《遇见》《菊花台》等,一首首优美的中文歌曲在保留音韵美和动人故事的同时,用英语向全世界传播。
为了申请原创文字的著作权,团队还在今年注册了一家工作室,帮助公众号的运营。团队联合创始人、上外学生林洪莹告诉记者,团队的10多个人都希望能够将这件事做好,让更多人感受到语言之美,让中国文化的美漂洋过海。
在上外毕业办主任曹姝婧看来,现在不少学生都利用自己的特长,选择自由职业或创业,“就业的方式更多元了,选择面也更宽了,很多学生也觉得可以年轻时多去尝试一些可能性。相比来看,原来的秋、春两季的招聘季热点也就没那么明显了。”上理工就业办主任黄志强也表示,不少应届毕业生都参与了创业。上理工的创业方向以科创为主,能源动力、医疗器械、环境保护、机械制造、光学应用等方向与学校的工科学科相匹配。
创业以外,升学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黄志强告诉记者,今年报名考研的应届生特别多,报考人数超过了总学生数的47.52%,“能源动力工程学院、光电学院、理学院、材料科学学院的报考学生都超过了一半,有些专业的考研人数超过70%以上。”从上理工近日发布的《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也可以看出,近几年来毕业生升学率屡创新高,2018年校毕业生国内升学率高达11.43%。
为何会出现“考研热”?黄志强认为,目前就业市场和部分学生的契合度不高,因此学生有意愿考验继续深造,进而实现个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