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晋三将于10月25日至27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纵览 2018-10-12 15:05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外交部网站
外交部发言人陆慷12日宣布: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于10月25日至27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外交部发言人陆慷12日宣布: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于10月25日至27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以下是10月12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文字实录:

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于10月25日至27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问:你刚刚发布了日本首相安倍即将访华的消息,能否介绍一下此访有关安排?另外,中方如何评价当前的中日关系?对安倍首相此访有何期待?

答:日本是中国重要近邻。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改善势头持续加强。此访是日本首相时隔7年正式访华,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重要节点。访问期间,中国领导人将同安倍首相举行会见会谈,就改善发展中日关系及双方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根据我目前掌握的情况,双方还将举行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招待会和首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官民论坛。

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一段时间以来,中日之间高层交往和各领域交流日益增多。就中方而言,中方重视中日关系。为确保中日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我们认为,双方要遵循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精神,确认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相互支持对方和平发展,双方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断巩固中日关系发展的政治法律基础。此外,中日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双方深化经贸合作不仅符合彼此利益,也有利于全球经济和贸易发展。希望双方发挥互补优势,不断拓展在贸易投资、财政金融、创新和高技术等领域合作,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我们始终欢迎日本企业加大对华投资。

我们希望,安倍首相此访将有助于巩固提升中日两国政治互信,深化双方各领域务实交流合作,推动中日关系在重回正轨基础上,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问:美国有关网络安全公司日前发布报告称,过去半年来,中国加大了对美网络商业机密的窃取力度,中国已成为支持对西方进行网络攻击的最大国家。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近期我们已多次回答过这类问题,有关指责毫无根据。美方一些人不断拿似是而非的事情,捕风捉影地对中方进行污蔑和栽赃陷害。我想重申,中国是网络窃密和攻击的主要受害国之一,也是网络安全的坚定维护者。中国一贯坚决反对并打击任何形式的网络窃密和攻击。美方个别企业和人士利用所谓“网络窃密”问题对中国进行无端指责,纯属别有用心。根据斯诺登等人揭露的材料,哪个国家长期对外国政府、企业和个人实施大规模监控,谁是世界上最大的网络攻击者,国际社会早已看得很清楚。我们敦促美方停止借炒作所谓“网络窃密”问题抹黑中国,停止损害中国利益和中美关系的言行。

问:有报道称,特朗普总统和习近平主席可能在11月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期间会面。考虑到美国领导人称将对中国采取更多措施,中方是否希望中美两国领导人会面?

答:我注意到有关报道。中美双方就各层级对话与交往保持着沟通。

问:美国领导人近日讲话中声称,近年来中国在自由和人权方面出现“掉头转向”。你对此有何评论?

答: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促进和保护人权,中国公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大家可以看到,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权事业取得了历史性进步。中国减少了7亿多贫困人口,为7.7亿人提供就业。中国近8亿网民通过各种互联网平台对各级政府工作进行监督。中国各族人民中信仰各种宗教的公民近2亿人,有38万多教职人员,14万多处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这些数据是中国人民享有权利和自由的真实写照。

我们已多次说过,人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中国将继续坚持走符合自身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坚持在发展中促进和保护人权,促进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公民与政治权利的协调发展。同时我们必须指出,任何国家都没有绝对和无边界的人权自由,任何人在享受人权自由的同时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能打着人权自由的幌子为违法犯罪活动张目。

美国自身人权问题迭出,还退出了联合国相关人权机构,没有权利对其他国家指手划脚。我们奉劝美方多反省反省自身存在的大量侵犯人权问题,而不是拿所谓人权问题做政治工具去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

问:据报道,“五眼”联盟国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的情报部门正与德国、日本、法国等国开展情报共享,以应对中国的影响力。你是否看到了相关报道?对此有何评论?

答:我注意到有关报道。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致力于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在世界各地的经济和外交活动受到各国普遍欢迎。

当前,国际形势充满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正在抬头。我们希望各方摈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等过时观念,客观、正确、理性地看待中国和中国发展,多一些开放、包容、合作,少一些狭隘的主观猜忌和意识形态偏见,更不要试图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各方应集中精力多做有利于增进互信的事,为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贡献正能量,而不是相反。

栏目主编:陶峰 文字编辑:卢晓川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