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刚刚审议的这个《条例》,是我党历史上第一部聚焦哪方面建设的《条例》

上观学习 2018-10-11 06:51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赵刚印 袁超
重视党支部建设,我们一以贯之

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了《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部关于支部建设的条例。随着“条例”的正式出台并付诸实施,支部建设将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基础性环节。

 

支部建设思想的源头最早要从马克思、恩格斯讲起,他们在亲自参与缔造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国际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实践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史上许多开创性的“第一次”:第一次明确将党支部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最基本的政治细胞,第一次明确了党支部的主要任务,第一次明确了党支部的组织原则,第一次对党支部的活动形式进行了初步探索。作为党支部建设思想的开创者和奠基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支部建设的系列思想对其后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支部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由于当时党员人数所致,只设立了地方支部。早在1921年7月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中就明确规定,党员五人以上应成立委员会。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的第一部党章中提出:三人至五人均得成立一组。1923年党的三大通过的修正章程中,把成立基层组织的标准由“三人至5人”提高到“五人至十人”,同时规定,不满五人也应当有组织。随着党员人数的增加,1925年党的四大通过的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在农村、工厂、兵营和学校等基层单位成立党支部,将党支部作为党的基本组织。1927年党的五大通过的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在农村、工厂、兵营和学校等基层单位成立党支部,将党支部作为党的细胞。此后,虽然党支部在组织形式、工作内容等方面有所变化,但党支部在党的组织体系中最基础的位置始终没有改变。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支部建设思想的创造性发展主要包括:

 

一是创造性的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设置原则。“支部建在连上”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支部建设的一个伟大创造。1929年,毛泽东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并把党支部建设提到决定整体战斗力的高度,认为地方党的支部如果不能从思想上和组织上建设好,那么“斗争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将是很困难的。可以说,“支部建在连上”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基层党建最重要的论述,此后,这一支部设置原则逐渐在各地、各条战线上推广开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党支部建设最主要的原则性要求。

 

二是提出党支部是“战斗堡垒”的科学概念 。“战斗堡垒”是中国共产党对党支部作用的创造性概括。早在1928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组织问题决案提纲》中首次指出:“支部是群众中的核心。”这里提的“群众中的核心”,实际上就是“战斗堡垒”内涵的最本质体现。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系统总结了“战斗堡垒”这一思想,他指出:“在一个工厂、矿山、农村、企业、街道、机关和学校中,不论党员有多少人,从三个党员起,到几千个党员止,都只成立一个统一的党的组织,成为党的基础组织,成为党在这个工厂、矿山、机关和学校等等群众中的战斗的堡垒。”刘少奇还强调:“按照生产单位和群众的集合点来建立党的基础组织,建立党的堡垒,这是必须遵守的党的一个组织原则”

 

三是明确了党支部的基本职责与任务。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总是结合党所面临的不同历史任务,对党支部的基本任务做不断的调整并基本定型。综合起来,这些基本任务大致包括:党员发展工作,党员教育及宣传工作,群众组织与领导工作,等等。比如,党的相关文献中明确规定:“要使每个支部及工会工作的党员,将发展党的组织成为他的最主要工作之一。应当将发展党员,列为支部会议议事日程主要之一”;“支部的政治教育工作,是党内教育工作的主要部分,党必须利用支部在生活与工作中所感觉的一切问题,以加紧支部的政治教育。”“支部是党的组织基础,党只有在工厂及群众中建立了党的支部组织,只有使党支部成为群众的核心,才能有力的领导工人群众一切斗争,吸引广大工人群众紧密的团结于党的周围,党才有把握从厂内调动工人群众流水一般的参加示威以及武装暴动时参加巷战。”

 

四是确立了“三会一课”等党支部基本制度。在不断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支部基本制度。在所有制度中,其中最重要的是党支部的定期会议制度。早在党的二大通过的我党第一部党章就对党小组、党支部全体党员会议召开的期限作出了具体规定,如各组“每星期由组长召集会议一次”。此后,党支部会议制度成为历次党章修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不断发展完善。如四大党章规定:“各支部每星期至少须开会一次,由支部书记召集之。但已分成小组之支部,其小组每星期至少须开会一次,由小组组长召集之;至支部全体会议,至少须每月举行一次。”五大党章进一步明确:支部干事会每两星期“至少召集一次支部党员大会,报告支部干事会的工作,及讨论支部所在之机关或区域内的一切实际政治及经济争斗的问题。”这一系列党支部基本制度的创设,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员教育管理中探索形成的,成为党支部活动的重要制度基础,是党支部建设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党的思想统一和行动一致。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支部在党的建设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更加明确,党对党支部的规定更加具体,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一方面继承了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支部建设的一系列好传统;另一方面,又能结合新时期党支部建设面临的一系列新变化、新挑战,对党支部的设置原则、功能定位、活动方式等进行了一系列大胆探索,党支部建设呈现出一系列新气象。

 

一是不断优化党支部的组织设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在坚持“支部建在连上”这一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又不断创建科学合理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使党支部的组织设置更加优化,覆盖面更为科学。这些探索创新实际上是对“支部建在连上”这一基本原则的进一步延伸和拓——“连”不仅仅是一个个具体的“单位”,它指的应该是最贴近生活、最贴近群众、最贴近实际、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连”,哪里思想最激荡、哪里人气最旺,党支部就建在哪里,支部建在商务楼上,建在文化活动团队上,“支部建到互联网上”,“支部建到手机上”等等,这些过去未曾实践过的党支部设置形式,在新形势下都在进行着新的探索和尝试。

 

二是不断确定党支部的功能定位。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这是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作出的新概括。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更进一步明确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要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不断提高党支部建设的制度化水平。一些成型的、在实践中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被逐渐固定下来,如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设立委员会的基层组织的党员大会或代表大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总支部党员大会,一般每年召开两次。支部党员大会,一般每三个月召开一次。”近年来相继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创先争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两学一做”专题教育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的内容和形式。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