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育婴员保育员通过培训获国家证书,今年托育从业者可扩充千人,并持职业道德证书

教育在线 2018-09-15 13:28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瑞哲
虽然当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设置早期教育专业,但重教育、轻保育,重理论、轻操作,且培养周期长,无法满足当前的托育人才需求。

李可雪,5年家政从业经历,如今她又有一技傍身,获得0到3岁托育人员执业资格。15日,李可雪与其他229名学员一起,取得了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发的育婴员、保育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还获得一份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托幼工作处监制、上海开放大学颁发的职业道德证书。

 

幼有所育,育才为先。截至目前,上海开放大学总校与7家分校系统开出12个双证培训班,随着今天首期托育服务从业人员培训班结业,完成培训加之正在培训的共820人。2018年,开大全系统目标为1000人,可使沪上托育从业者队伍扩充千人规模。

李可雪也是一个三年级孩子的妈妈,她2002年就从山东来沪工作。在孩子上幼儿园中班时,因带娃时间与上班时间时有冲突,她转而从事家政服务,以求工作和生活“两不误”。之前,李可雪就参加了上海开放大学“科班保姆”大专班。毕业之后,老师向她推荐可以“更上一层楼”——再报托育服务从业人员培训班。于是,今年她重回课堂,成了第一批培训学员,最终成功取得国家和地方的“双证”。她希望学有所用,有机会也可以尝试成为托幼机构阿姨。

 

托育教育,以德为先。根据上海市委市府《关于促进和加强本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的“职业道德教育原则上每年不少于40课时”的要求,这些培训班学员除了完成市人社局规定152课时的职业技能培训外,还参加了48课时的职业道德课程培训,总课时达到200个。

 

育儿领域专家沈碧清拥有12年的托育领域教研经验,她说:“托育培训不是应试,而是传道授业解惑,也是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她介绍,培训课程汇聚沪上托育专家共同开发,涵盖职业责任、职业规范、心理健康、安全意识和人文素养五大模块,并建立了相应的课程机考题库。

李可雪也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这一系列课程比普通家政培训更为细致精准,对作为妈妈的自己也很有帮助。比如,从前育儿经验不足,总抱着婴儿,虽也不哭闹,似乎特别乖——但后来才发现,孩子其实发烧了——“老师教我们,健康宝宝与大人常有眼神交流,如果不太有,尤其要注意。”另外,她本来脾气直、火气快,有时会吼孩子。但经过幼儿沟通技巧培训,她学会了该夸的就要夸,该哄的就要哄。

 

社会最柔软的群体,需要最全面的照护。来自上海开大总校的学员侯玉丽说,通过“讲练结合”,她们有时要“加班”训练至晚上八九点,才达成课程目标。此外,她们还在课余时间接受心理测试与调适。因为呼应市民对托育从业者心理健康的关切,培训中首次引入了心理测试环节——通过培训前、后两次心理测试,评估学员心理健康水平,并基于测试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两次心理干预,为全体学员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作为家长,我也曾在某个时期,特别期待家中得到育婴师的专业指导。”上海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楼军江表示,民生短板不容忽视,响应市委市府总体部署,按照“1+2+1”文件精神,开大系统正加快推进托育服务培训,职业道德课程培训有望在全市托育从业者中有序铺开,每年72课时的继续教育课程也在紧锣密鼓建设中,未来各层面各类型培训可覆盖沪上所有托育服务从业人员。

 


“上海市今春出台了多份规范性文件,使得托育机构设立与运营有法可依,但只有浦东、徐汇、杨浦、静安、黄浦、闵行、宝山7区在今年暑期新设了23家托育机构,托育市场供给的小幅增长仍无法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孙志祥在上海师大加入“青年父母养育子女的社会支持制度”研讨。


作为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副会长、妇女委员会副主任,孙志祥经国内外对比认为,托育人才特别是0到3岁托育人才的培养仍不充分。“虽然当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设置早期教育专业,但重教育、轻保育,重理论、轻操作,且培养周期长,无法满足当前的托育人才需求。”她表示,0-3岁婴幼儿与3-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很大不同,应当加强这一年龄段专门化护理与教育职业培养,为婴幼儿和母亲提供服务和指导。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图片编辑:朱瓅
图片来源:上海开放大学提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