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教育强国,上海教育如何有新作为?

教育在线 2018-09-12 21:15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瑞哲 彭德倩 许沁 龚洁芸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教育,既是国计,又是民生;教育,既是国之大计,又是党之大计。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全国教育大会日前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在上海教育系统引起热烈反响。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说,总书记在讲话中代表党中央庄重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这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重申,也是进一步强调,体现了鲜明的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上海教育如何有新作为?

 


深化教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对于习总书记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性,上海市建平中学西校校长赵之浩说:“作为一名中学校长,总书记讲话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作至关重要,极具指导意义。”面临新中考改革,如何在改革形势下,继续保持学校过去的优势,给予学生最适合的教育,并享受更多的改革红利?为此,建平西校正努力利用好信息化手段,打造教学改革平台和学生社会实践平台,作为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的抓手。

 

“全国教育大会对教育的方向、目标和任务越来越清晰、明确,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关键在于贯彻落实,将工作落地。”长宁区教育局局长姚期说,比如从课堂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说,学校、社会和家长普遍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关注度很高,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容易忽略。

 

同时,眼下他最担心的是,社会上这么多培训机构,也往往更多关注知识和能力,希望靠刷题来重复应试教育,这对整个教育发展是不利的。为此,教育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对开展学科及延伸类培训(教学)活动机构的规范整顿,加强对培训机构日常教学培训活动监督监管和引导。

 

“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深刻感受到党中央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坚强决心,也深刻认识到大学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同济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陈杰表示,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坚持“四个自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尊师重教,扎根中国大地教书育人

 

教育强,国才强。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对此上海市教育功臣、打虎山路第一小学校长卞松泉在办学中深刻体会“有了好老师,才有好学校,才有好学生”的道理,“全民尊师重教,教师爱岗敬业,这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础。我们将为实现教育强国梦而脚踏实地继续努力。”

 

“老师们上一节课只需要40分钟,但是可能花4个小时准备教案,用4天时间思考如何讲解,甚至在4个月前开始收集素材。”从解剖学教授张黎声、藏药植物学教授赵志礼到推拿学教授李征宇,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曹锡康例举着学生心中的好老师,如何扎根中国大地教书育人。他说,全体教师都要提升育德能力和专业素养,培养更优秀的中医药人才。“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要善于把价值观的‘盐’溶到知识传授的‘汤’里,做传道的大师,而不仅仅是传授手艺的匠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向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祝贺和问候,令老师们感触颇深、倍受鼓舞。在带领团队致力于云南洱海治理的十余年间,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孔海南表示, “我时刻告诫团队成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则,坚持严谨治学的态度和脚踏实地、勇于奉献的精神;要身正为范,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和家国情怀,以实际行动践行‘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德智体美劳,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新时代新期待,祖国需要什么样的栋梁之材?”复旦大学化学系2017级硕士研究生赵冠宇学习了总书记重要讲话后,深入这样的思考。他说,“教育应当做到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做到教育全面、知行合一,在教育中学习本领,在实践中磨练意志,从而更好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如何落实高中生的核心素养问题?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校长李龙权说,要以“文理相融、艺术创意”等特色创建举措,培育学生创新素养。在他看来,学校结合新高考改革要抓好课程建设,从学科基础、艺术创意及素养拓展、专业志趣研究性学习和生涯规划等整合课程,为每位学生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同时在高中阶段做出个人最佳选择,找到自己成功之路,幸福快乐成长,成为一个既有丰富知识、健康体魄、高尚道德,又具鲜明个性的人。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大中小幼“教育链上下游协同。在华东师范大学,面向全体大学生的美育课程“大学美术”正开讲。华东师大美术学院教授、课程发起人顾平表示,大学教育是人的教育,而在学科细分的当代高等教育体系下,学生们长于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具备了所谓的专业 “智识”,而普遍缺失“感性认知”。顾平说,“我们要用智慧提取专业的“养分”转换为课程资源,激活学生的感性认知,形成学生获得审美真知的有效通道,跳出所谓专业教育的限定,躬身落地服务于全体学生。”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