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耸入云的天际线是浦东最鲜明的标志,但天际线的意义远不在于高楼本身,每一栋建筑背后,都有一个时代故事。
竖看是摩天楼,横看是金融街
1991年2月18日,邓小平同志到浦东视察,说了一番振聋发聩的话:“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这个要好多年以后,但是现在就要做起。
这一番话指明了当时金融在国家经济中的核心地位,也指明了上海的角色——中国要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上海要做中国的金融中心。在时代的浪花里,陆家嘴成为了我国第一个以“金融贸易区”命名的开发区。
要搞金融贸易,首先就要吸引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先来到浦东。陆家嘴地区的开发一开始就是以建设高标准的商务办公楼宇房地产产业主导,而不是第二产业中的企业工厂。这是一个从工业文明走向城市文明的过程。
1993年《上海陆家嘴中心区规划设计方案》规划中,陆家嘴要有三幢超高层建筑作为黄浦江畔的新地标——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也就是今天著名的“陆家嘴三件套”。
金茂是第一幢,谐音“经贸”,建成时是中国第一、亚洲第二高楼。新华社的一篇文章曾说,金茂大厦展示的是“浦东高度”。28年来,不断被刷新的不只是“高度”。中国加入WTO之后,第一批进入上海的外资银行、合资保险公司、合资基金公司都是入驻金茂大厦。
中电大厦、齐鲁大厦、裕安大厦等“省部楼”则是连接国内各省市、国际市场互联互通的的基地大楼。到1996年先后有20多个省部楼宇在功能区域落户,带来了资金,让浦东成为了全国的浦东。
作为上海最主要的CBD,陆家嘴建设完成商办楼宇228幢,建筑面积约1286万平方米;亿元以上税收楼宇有93幢。竖看是一幢幢摩天楼,横过来看每幢楼都是一条金融街。
“领头羊”来了
“把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的办公大楼搬过江去!”时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毛应樑拍板,“我是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最应该理解中央'浦东开发、金融先行'的深刻含义,这副担子既然落在我的身上,那就让我们来带这个头吧!”
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核心,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当时还位于浦西外滩。浦东要开发金融贸易区,所有的商业银行都在关注央行的反应。
1991年12月央行浦东新大楼奠基,1995年完工,上海分行正式迁至浦东。在落户仪式上,浦东新区管委会向上海分行赠送了一头“小白羊”以示祝贺,意喻着上海分行成为沪上金融业的“领头羊”。
很快,在这个“领头羊”的带动下,跟进了一群“羊”。不仅国资银行,还有外资银行和非金融机构都纷纷进驻浦东。
1991年,央行首次采用“银团贷款”的方式,组织44家金融机构一起启动了东方明珠建设项目。这为浦东开发建设开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此后,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延安东路隧道等重大项目的资金筹集也得益于此模式。
1996年1月,全国银行资金拆借一级网在上海开工运行,标志着全国性货币市场开始形成。
1996年底,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迁址浦东新区后试行人民币业务,上海金融业辐射面进一步扩大。
金融要素市场的聚集
另一个核心金融要素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在1997年也正式迁入浦东证券大厦。很快,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和房地局东迁浦东;期货交易所、产权交易所、商品交易所等7个国家级交易所,也相继东迁浦东;国家级钻石交易所也在陆家嘴建立。
要素市场集聚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入夜林立的摩天大楼灯都亮了起来。
如今的浦东,聚集各类金融机构总数超一万多家,持牌类金融机构1078家,其中外资法人银行17家,占全国的42%;外资保险法人公司22家,占全国的43.1%;航运保险运营中心10家,占全国的91%;合资证券公司5家,占全国的31%;合资公募基金13 家,占全国的29 %。
在最新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The 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中,上海评分再次快速上升,超过东京首次进入全球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