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浦东观察 > 文章详情

“大器星成”陨石文化展亮相上海天文馆

转自:浦东观察 2025-07-18 18:03:17

历时5年的精心策划,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与湖北省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大器星成”陨石文化展于7月18日在上海天文馆B1临展厅开幕。其中,全球首个陨铁金箍棒、全球首套陨石编磬等揭开神秘面纱。


不一样的陨石展:巧设多感官体验

此次文化展中,既有来自“全球最大石陨石雨”的吉林石陨石、来自史载明朝陨石雨降落事件的800千克南丹铁陨石、公认最美的波兰260千克莫拉斯科铁陨石,还有单体坠落最大的隆德石陨石等多件精品陨石。整个展览中,陨石的展出部分不超过10块,但每一位现场参观的观众都发出了惊呼声。


“我们打破了传统的陨石展做法,不是将陨石陈列出来展示,而是进行故事化重构,结合文献的记载去发挥,揭秘星石之美,比如星石是会有声音的,杞人为什么忧天?观众在参观中将产生各种有趣的新思考。”上海科技馆天文研究中心陨石研究室主任杜芝茂介绍道,“在展出的形式上,巧设多感官体验,将陨石的微观之美呈于视觉,宇宙的共鸣之声现于听觉,外星的异质之感流于触觉,更有别出心裁的文创产品让观众感受独特的嗅觉和味觉。”


其中令观众印象最深的无疑是名为“万籁寂”的全球首套陨石编磬。“陨石编磬的原材料均来自星际,独特的维斯台登纹历时数亿年方得造就,此声一起,万籁俱寂,整套陨石编磬因此而得名为‘万籁寂’。”杜芝茂表示。



陨石编磬由20片精选陨铁切片锻造而成,其演奏时而如星体碰撞般铿锵,时而如星际尘埃般缥缈绵长,专业乐师的即兴演奏与机械自动演绎交替呈现,声波与光影在空间中交织成流动的“星际乐章”。作为编磬载体,20只来自《山海经》传说故事的上古神兽也是首次亮相,为整套编磬演奏增添了神秘和空灵。


展览共分为“天机启卷”“神兵破界”“星石有音”三大板块。在第二板块“神兵破界”中,观众既可以亲手触摸真正陨铁锻造的金箍棒,还能见到盘古斧、霸王枪等古人巧造的天外“神兵”。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刚认为,此次充满创意的展览可激发青少年对天文知识的向往。“上海天文馆与湖北省博物馆等联动,这种形式对于科普教育是有极大推动作用的。”

天文嘉年华启动 激发科学探索“新活力”

记者了解到,“大器星成”陨石文化展也是当天启动的上海天文馆“2025夏季天文嘉年华暨临港新片区‘商旅临距离’系列活动”之一。


作为品牌活动之一,天文嘉年华已连续三年围绕“注重公众服务提升,强化科普资源供给”,为观众提供丰富的科普大餐。今年,天文馆积极响应临港打造“城市文旅新名片”的号召,通过此项活动展现科技赋能文旅产业的生动实践。


据上海科技馆天文馆展教中心主任李岩松介绍,活动期间,上海天文馆围绕分众教育体系设计了一系列线上线下教育活动,包含青少年科学诠释者“我的宇宙展台”、星空音乐会、陨石挑战赛、第八届全国天文创新作品大赛、英仙座流星雨直播等17项品牌活动。


此外,上海天文馆推出全新原创球幕星空音乐片《太阳颂歌——光之交响》,该片以一种宏大叙事的结构将地球、太阳、宇宙以及生命、轮回、永恒等主题相互融会贯通。同时结合球幕影院的特性,以影像与音乐的深度融合,为观众营造出沉浸式的体验。


四年耕耘,“连接人与宇宙”的上海天文馆已成为公众心中的打卡圣地。天文馆还在不断尝试“科普+”的跨界合作,分别与上海市144所中小学签约,推动科普走进社区校园等。上海天文馆表示,将持续提升场馆影响力和科普覆盖面,通过科普创新打通天文科普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