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图片回顾专栏往期内容
2025年春末,嘉定工业区的樱花已谢,但玻璃幕墙上仍凝着晨露。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嘉北人民法庭的信箱里,一份盖着平台公司红色公章的《司法建议书回复函》静静躺着——这是去年那场“VR打卡返现”群体性纠纷留下的“余韵”。
此刻,嘉北人民法庭庭长张晓霞站在窗前,望着楼下正在取件的快递员,思绪突然被拉回一年多前的那个清晨……
晨雾未散,工业园区里的人民调解室里,李女士的手紧紧攥着协议,直到银行到账的短信提示音响起,她才长舒一口气。
“半年了,总算不是空头支票。”她望着窗外,书记员正帮着消费者们核对撤诉材料。窗台上,那台VR一体机的包装盒还沾着运输的灰尘。
还记得那个寒冬的早晨,第一批消费者裹着寒气涌进立案窗口。王某的起诉书边角翘起,露出设备保修卡的一角:“说好运动打卡180天返全款,我明明都完成了!”立案窗口堆满相同设备包装盒,像座沉默的小山。
“这批案子怕是冰山一角。”张晓霞翻着卷宗,某平台自营店的交易记录像藤蔓般延伸至全国。
“参与这个打卡活动的消费者基数肯定不小,现在只有三十多人起诉,但遍布全国各地。一旦处理不好,后面可能就是一大批群体性诉讼涌来。”她抓起电话:“联系平台,我们要所有参与活动的消费者名单。”
图片源自网络
“确实有127人完成打卡,但品牌方说系统漏单……”电话那头,平台法务负责人解释。
法官助理在白板上画流程图:“返现流程分七步?现在卡在哪一步?”
平台法务负责人进一步诉苦,“资金周转确实吃力,审核流程需要时间。”张晓霞劝导道:“消费者天天都在询问进展,平台能否协调分期兑付?既缓解资金压力,也给消费者吃颗定心丸。”
三天后,线上调解在法院“云端会议室”展开。法官、企业、消费者三方通过视频连线。
“这些钱关系着我们的房租、房贷、日常开销,我们按规则完成了打卡,企业就该兑现承诺!”消费者们愤愤不平。
“贵司的拖延行为已构成严重违约,这不仅将导致支付逾期违约金的法律风险,更会重创品牌商誉和市场信任。”张晓霞耐心引导。
“我们本月内尽快筹措资金返还。”品牌方代表承诺。
当今年春雷响时,最后一批返现终于到账。但是,张晓霞的工作还没结束,她深知,真正的“治未病”,在于消除所有潜在的风险点。“已诉的解决了,但那些默默完成打卡、还在等待或犹豫是否起诉的消费者呢?问题并未完全解决。”
“我们不仅仅要做救火队,还要做防火墙。”案件处理结束后,张晓霞带着团队回访平台,向平台制发《消费纠纷类案处理要件指南》,对涉诉品牌方开出《法治营商建议书》。
法庭通过平台实施高效监督,引导品牌方主动核查消费者打卡数据,推动其及时履行返卡承诺,成功将潜在群体性诉讼风险化解于诉前。
图片源自网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制度”。近期,《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消费等民生领域司法保护”。在高效化解这批纠纷背后,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立足于“全国首家数字经济司法研究及实践基地”功能定位,建立数字经济典型案例“智库会商-研讨论证-共认发布”机制,已成功孵化五批50个典型案例,并发布涉数字经济白皮书、法律风险提示及专项司法建议十余篇,推进12项长效机制的“数字孪生”场景建设,以数字赋能治理、主动延伸服务的生动实践,努力托起数字经济时代的消费信心。
来源丨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
文字:张源
责任编辑:张巧雨
编辑:孙小敏
声明丨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高院”公众号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上海高院”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