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市档案馆联合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上海浦东新区万科实验小学、上海浦东新区民办正达外国语学校,将档案馆教育资源与学校特色、学生学习需求有机结合,通过“一校一课”的方式定制开展特色实景教育活动,推进馆校课程体系深度融合,携手打造思政教育新格局。
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联手打造“强国之路”档案思政大课
上海市档案馆根据复旦大学“强国之路”思政大课的“学、思、践、悟”四个阶段的教学设计,为复旦大学历史系学生打造一堂体验式、探究式思政大课。
在学生来馆前,与复旦大学思政老师共同设计思考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档案作为历史研究的重要载体,如何帮助我们还原历史真相、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结合上海的历史发展,谈谈档案资源在新时代历史学研究和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在现场教学环节,市档案馆编研部主任张姚俊以《存史、资政、育人——上海市档案馆及馆藏资源简介》为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专题报告。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毕业生、市档案局业务指导处张攸蔚老师与同学们分享了在工作中不断克服困难、精益求精的故事。通过讲座交流以及参观档案查阅室,同学们对档案工作与档案使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与认识;通过参观红色档案展,深入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增强了党性教育和历史使命感。
从专业学习到就业规划,从学术研究到强国思考,这堂思政大课让同学们在学思践悟中深刻感悟强国责任,坚定选择强国之路。
市档案馆编研部主任张姚俊作专题报告
市档案局业务指导处张攸蔚分享工作经历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学生参观市档案馆“城市记忆 时光珍藏”常设主题展
与浦东新区万科实验小学
开展“小眼看世界”实践活动
走出教室,走进红色历史的鲜活课堂;放下课本,触摸滚烫的精神脉搏。在上海市档案馆,万科实验小学张江校区的三年级同学们开启了一场红色学习之旅。
参观上海市档案馆前,各班分成不同小组进行探究,每组明确分工,有人负责查找资料,有人设计探究单,带着问题与思考,让这次综合实践更有深度。在专题展厅,同学们寻找藏在档案里的“城市守护者”,在红色记忆的浸润中,触摸信仰的温度,感悟初心的力量;在“儿童眼中的人民城市”画作前,感知城市的变迁,感悟对人民城市的热爱;在“档案互动小课堂”,市档案馆青年讲师姚龙吟带领同学们在一问一答之中感受档案文化的独特魅力。
师生们表示:“档案不是‘老照片’,是刻在城市血脉里的‘人民故事’。这场综合实践,不只是打卡档案馆,更是让‘人民城市’的理念,从历史走进童心,从感动化作行动。”
浦东新区万科实验小学学生设计的探究单
学生们参观市档案馆专题展厅、参与档案互动小课堂
与浦东新区民办正达外国语学校
开展“探寻历史记忆
感悟多元文化”研学考察活动
市档案馆与浦东新区民办正达外国语学校积极探索将文化探寻与红色教育深度融合,以“探寻历史记忆,感悟多元文化”为主题,组织学校党、团员来馆开展研学考察活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被丰富的档案资料深深吸引,专注聆听讲解员细致讲解,用笔认真记录感悟与疑问。党、团员老师积极融入其中,一同探讨,答疑解惑,分享专业见解,让尘封的历史知识瞬间鲜活起来。
参观结束后,市档案馆青年讲师赵颖为大家带来《国歌与上海》思政课。借助珍贵的档案资料,生动讲述国歌诞生与上海的紧密联系。从创作时代背景,到词曲作者在上海的创作历程,每个细节都引人入胜。队员们对国歌的认知更加深刻,红色精神深深扎根于师生心中,不断传承。
浦东新区民办正达外国语学校学生参观市档案馆专题展厅
《国歌与上海》思政课
撰稿:方华
图片: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上海浦东新区万科实验小学、上海浦东新区民办正达外国语学校
支持:张斌、张姚俊、何品、邬霜鹤、王颖杰、张攸蔚、许丹丹、赵颖、姚龙吟
新媒体编辑:曾婧
校对:王礼荣
版式:龚紫珺
钩沉·上海新生:破晓东方,激战外白渡桥
钩沉·上海新生:保全上海工业,完整交给人民
钩沉·上海新生:为上海解放“保驾护航”
钩沉·上海新生:1949年5月,送给上海市民的“见面礼”
钩沉·上海新生:解放初期的上海,经得起封锁,顶得住轰炸
钩沉·上海新生:意义非凡的上海金融保卫战
扫码关注我们
聚焦城市记忆、留存城市发展、传承城市历史。我们架起档案为民服务的桥梁,讲述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滋养下生生不息的上海故事。这里是上海市档案局(馆)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