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学生都玩些什么?高尔夫球、卡丁车、攀岩、帆船……没错,这些常人眼里小众且贵族的运动项目,已经走进了松江不少学校。在不久前举行的上海市学生运动会中,松江区取得高尔夫球项目3金1银1铜、总分排名第二的好成绩,不少选手就属于速成出道。
2023年,松江区教育局联合松江区体育局,在全区中小学布局新兴运动项目,试图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建立“教、训、赛”体系,构建校园体育新生态,开辟体教融合新赛道。如今,在一批“吃螃蟹”的试点学校,这些所谓的“小众运动 ”“贵族运动”深受学生喜爱。与此同时,“寻常孩子玩得起吗” “普通学校搞得下去吗”等“灵魂拷问”也在试水期间被频频提及。
与足球、篮球这类普适运动不同,校园里打高尔夫球受到场地和师资限制,怎么解决?
记者在上师大附外小看到,课后服务时段,学校的足球场辟出了四分之一供高尔夫球社团使用,来自上海和喜青少年高尔夫俱乐部的专业教练俞玉萍和同事正在指导孩子们练习推杆、挥杆。30来个一年级的学生挺直身板,双手紧握球杆,旋转髋部、躯干、肩膀和手臂,一气呵成地完成了挥杆动作。“普及阶段用的是模拟杆,校园没有场地,我们就用球替等训练器械。” 俞玉萍说,平时或周末,孩子们都可以去俱乐部的专业场地免费练习。
与上师大附外小一样,包括上外云间小学、上外云间小学东校、三新东校等7所高尔夫球试点校,目前均采取这种方式开展高尔夫球普及教育。除了每周一个半小时的社团普及课,每周末,有兴趣、有潜力入选校苗子队的队员,还由教师带队前往俱乐部加练。此次市学运中的银牌得主——上外云间小学三年级学生吴聆月、韩孝涵接触高尔夫球仅一年多,均为从学校高尔夫球社团中脱颖而出的“新星”。
“吴聆月、韩孝涵这类苗子的出现拓宽了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的路径。”松江区体育局竞训科科长刘丽霞说,“体育为学生身心健康赋能,教育为体育后备人才赋智,孩子们成为受益者,这是体教融合的题中之义。”
成绩的取得固然可喜,但不得不承认的是,高尔夫球这类运动确实对场地比较挑剔。既然如此,为何还要推广?
上海和喜青少年高尔夫俱乐部负责人梁海云介绍,日常的高尔夫球课由运动技能、体能训练组成。其中,体能训练涉及跳绳梯、折返跑、端板上球、躲避球等,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平衡、灵活和柔韧性。高尔夫球不只练习击打,这项运动的起源、文化与礼仪也是必修课。作为一项国际化的社交运动,这项运动的内质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等很接近。
松江区教育局体育艺术科技科负责人鲁勤表示,体育运动不光是强身健体的代名词,也承载着有别于文化学科的育人功能。新兴体育项目是凸显城市现代化的典型元素,符合青少年追求个性、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在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地域体育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求知欲等方面更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
当然,新事物的孕育萌发也需要肥沃的土壤,家长能否支持,场地、师资问题能否解决等都需要考虑。对此,鲁勤坦言,项目布局前,区教育局和区体育局会进行多次可行性调研、讨论。且早在2017年,项目落地前,上师大附外小就已先行探索,这些年已培养出了不少高尔夫球苗子。另外,松江其实具备开展高尔夫球、帆船等“小众运动”的地缘优势,辖区内有佘山天马高尔夫球场、月湖雕塑公园申鑫迈驰帆船俱乐部等。
育人价值佳,地缘优势有之后,家长最关心是能否走得长远。事实上,普及之外,“小众运动”的可持续性发展也是教育决策的重点。
“小学阶段可以玩玩,初高中学业负担加重后,面对摆在眼前的升学现实问题,还有充足的时间训练吗?”“如果坚持玩下去,势必要考虑后续的出路问题”……对于家长最关心的这些内容,或许可以从松江区体教融合“一条龙”布局这盘大棋中找到答案。
松江区教育局副局长朱永介绍,这几年,优势项目、特色项目“一条龙”布局在松江区形成规模化、广泛化势头。新兴体育项目也列入顶层设计“施工图”,高尔夫球、卡丁车、攀岩、帆船等区域特色项目无缝衔接培养格局已经打开。例如:攀岩“一条龙”,高中阶段可进入松江二中继续培养;高尔夫球“一条龙”可进入上外云间中学继续培养。目前,国内不少双一流大学也开辟了“小众运动”培养通道。松江家门口的东华大学在推广攀岩等新兴运动项目方面卓有成效,并与东华附校攀岩社团形成联动。今年新开的上外松外北校(暂名)也引进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专业匹克球教师,开设了匹克球社团。
“相信通过内培外引,加强与高校、社会专业力量的合作,在不久的将来,‘小众运动’也能像普适运动一样赋能学生可持续发展。” 朱永说,除了用好用活大学、社会资源,师资招录上也会有所考虑。比如,上外云间小学东校高尔夫球社团的指导教师宋俊飞,在大学学的就是高尔夫球专业。
文字、图片:王梅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张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