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看不清
忘记密码?
模糊搜索
作者搜索
标题搜索
正文搜索
摘要搜索
查看新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政情
上海一周
伴公汀
@康平路
直通200号
交汇点
海上755
市政厅
反腐记
大国之道
经济
财经连线
产业观察
金融区块链
流量研究所
市场解码
任我行
产经
市场
城生活
财经
文化
文化观澜
文艺清单
文化视点
独家探班
观众席
文旅乐游
片场视听
汇演
艺见
许蜜桃
文汇人文之城
文汇讲堂
台前幕后
文化生活
文娱专访
文汇软实力
文汇馆长说
文汇青年营
文汇视讯
帮侬忙
新民帮侬忙
上海滩
民声
民声直通车
上海辟谣平台
人民建议
问答
读者
城市的味道
民生调查
区情
浦江眼
前沿风
郊野笔记
上海屋檐下
区域
Yeah!上海
十六区
郊野大地
侬好上海
城事更新
海上记忆
精选
新潮
便利贴
评论
观见
时评
新民眼
思想
上观学习
思想汇
深度
纵深
访谈
原点
视点
申观察
科教
教育在线
创新之城
文汇教育
科创前沿
科学新知
科创
教育
健康
医声医事
哎哟不怕
健康生活
我不是唐亿森
求医问药
第医线
医视野
一健通
杏林夜谈
体育
运动+
文汇体育
体坛专访
新民场外音
体坛话题
我在现场
社会
说法
案页
十二公民
社会
新民法谭
上海时刻
江江三人行
在场
文汇都汇聊
潮探007
冲呀花花采访团
魔都三棱镜
新视力
三分•天下
上海歆克勒
厉苒苒
晏秋秋
上海时刻
长三角
华东局
江南
长三角
城市志
会客厅
视觉
图数图说
见识录
大视界
观观观察局
文汇视觉
新民海报
图个明白
新民印象
直播
文汇理论
文汇大家聊
学林
论苑
智库
学人
数据
数据洋葱
要闻
时政要闻
国内
港澳台
北京来信
山海情
风物
京华传真
国际
世界观
大局观
海外惊奇
文汇环球
国际视点
哎哟歪
深海区
侨梁
天下
早读
时事
纵览
话媒堂
上官河
新民早报
汇闻
文艺评论
文汇文艺百家
文汇艺术
文汇经典重读
文汇建筑可阅读
文汇文艺评论
夜光杯
新民艺评
夜光杯朋友圈
十日谈
晨读
夜读
封面人物
纪实
国家艺术
金色池塘
为一个人逛一座城
夜光杯美文课
在读
文学报
新批评
文学现场
世界文学
朝花
朝花时文
笔会
笔会
读书
上书房
文汇读书
书人茶话
新声
新民新音频
听早报
上海闲话
品牌
大区势
企示录
一起来
金融圈
车天下
大健康
文创+
文汇潮
品牌汇
都事汇
教育汇
健康汇
科技汇
文旅在线
山海汇
体坛纵横
文化视界
生活汇
新民汇
新民亲选
万象
援疆风采
喀什风情
专题
直播
上观号
电子报
解放日报
文汇报
新民晚报
上海日报
新闻晨报
上海法治报
社区晨报
东方体育日报
文学报
浦东时报
新民周刊
上海宣传通讯
我的位置:
上观号
>
青春上海
>
文章详情
被年轻人炒到上千!爆火的“捏捏”到底是什么?
转自:
青春上海
2024-05-26 09:52:32
近日
#年轻人为啥愿意花几千买一个捏捏#
#有卖家因制作捏捏致身体不适闭店#
话题登上热搜
这种被称为“捏捏”的慢回弹类解压玩具
在年轻人中爆火
解压玩具“捏捏”风靡
甚至被卖出高价
它们为何能俘获年轻人的心?
又暗藏什么样的安全风险?
排单两个月、每个ID限购一个
解压神器“捏捏”有点火
吐司、饭团、布丁……这些颜色鲜丽,看起来十分好吃的食物正是“捏捏”。它们多是用硅胶类材质制作,有着糯叽叽的手感,可塑性更强,且外形酷似各类美食,又好看又解压,受到不少年轻人追捧。
网友花费15000元购入的“捏捏”。图/截自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的发帖
杭州的小唐今年3月入坑“捏圈”,以前就很喜欢手办、公仔的她,一开始被各种“捏捏”可爱、逼真的外形吸引。“第一次看到就心动了,一口气买了10款,有饭团、布丁、蛋糕等,收到之后上手捏过就更欲罢不能了,那种弹性和舒适感让人感到放松和愉悦。”
此外,社交平台上还涌现出不少人气手工博主,他们自己手工制作“捏捏”进行售卖,售价从十几元到上百元不等,其中不少已售出数千件。
制作“捏捏”的成本并不高,但由于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尤其是填色和脱模的容错率较低,所以手感越好、造型越精致,制作所花费的时间也越长。
网友分享DIY“捏捏”的方法和所需材料。图/截自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的发帖
由于这些“捏捏”都是手工制作,无法做到量产,因而制作周期较长,有些爆款甚至供不应求。“每个ID限购一个,上新当天就卖完了,一般要排单两个月以上。”一名店主说。
而在二手平台上,一些爆款“捏捏”甚至被炒出上百元甚至数千元的售价,而愿意买单的也大有人在。
但记者在社交平台上也发现,有不少网友吐槽部分“捏捏”的价格过高,不合理。
某款“捏捏”在二手平台上拍出上千元的价格。图/截自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的发帖
“捏捏”为何吸引年轻人?
有人消费上万元购买孤品“捏捏”,也有人紧紧抓住“属于自己的时间”,熬夜看着“洗地毯”“开蚌”“拆卡”的短视频或直播。
与碎片化、娱乐化的短视频类似,
“捏捏”这类解压产品让人体验到一种轻松舒适的感觉,对释放压力、缓解焦虑“疗效显著”,同时还能带来收藏的满足感。
解压产品的“魔力”来源于年轻人追求的松弛感。
借用某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所说的: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变大,好不容易休息下来,就想暂时放空大脑,重获内心平静。
对此,北京今日心理事务所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玉敏表示,如今一些年轻人面临升学焦虑、工作内卷、人际交往等压力,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精神内耗。以适当解压的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的焦虑心理,获得短暂的宁静与自在。
同时,巨大的市场需求催生出了所谓的“解压经济”。
天眼查数据显示,近5年来,“解压”相关企业年注册量增长迅猛。截至2022年,企业名称、经营范围、产品服务、商标含“解压”的相关企业有800多家。在电商平台上搜索“解压玩具”“解压神器”等关键词,相关商品超2万件。
解压玩具真的能解压吗?
解压玩具真的能解压吗?对此,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博士牟晓冬表示,像史莱姆、“捏捏”这类解压玩具,能够有一定的解压作用,但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舒缓焦虑的心情,要比我们常见的抠手指、咬指甲、抖腿等方式好。”
专家表示,在玩解压玩具的过程中,其实带有一种发泄的意味,“在捏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掌控感,能够达到你的预期,毕竟在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事都能按照我们的想法来进行。”
但是,解压玩具并不是一个好的解压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做瑜伽、跑步、跳绳等运动来调整自身状态,保持规律作息,健康有效地减压。
“心理依赖”“包装袋甲醛超标”……
解压玩具也存在这些影响
在心理方面,有医生表示长时间使用解压玩具可能带来心理依赖。
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张红莲说,仅仅通过一些解压玩具来缓解压力,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方法。“时间长了可能还会有心理依赖。实际上对注意力的集中,反而还会起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专家提醒,如果(焦虑)时间超过了两个月,那确实可能是出现了情绪上的“感冒”,这个时候最好还是到医院就诊。
此外,有专家指出“捏捏”容易滋生细菌。多数解压玩具都是和手直接接触,容易粘上灰尘和杂物,又在手里捏来捏去,容易滋生细菌,长期接触还容易引发疾病。
另一方面,记者检索发现,也有不少网友开始担忧“捏捏”产品本身的安全性。
网友指出“捏捏”上有甲醛。图/截自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的发帖
“买了一堆‘捏捏’,香精味道很大,拿甲醛仪器简单测了一下,直接超标,这两天不仅疯狂长痘,还得了结膜炎,不知道是不是和‘捏捏’有关。”一名博主说道。
该博主的评论区也引发了不少网友讨论。有人称,“做‘捏捏’的过程超过三小时就很不舒服”,也有人表示,一些“捏捏”外面的PVC包装袋可能有质量问题,“我基本上捏半个小时就会头痛”。
据媒体报道,深圳的沈先生自行购买了甲醛测试仪,对孩子购买的“捏捏”玩具进行了甲醛和TVOC含量的测试。
根据沈先生录制的检测视频,测试地点选在通风的楼梯口,而当沈先生将测试仪放入装有“捏捏”玩具的收纳袋后,数值开始飙升。
从沈先生的测试结果来看,“捏捏”玩具甲醛浓度严重超标,数值较测试前飙升。当沈先生将测试仪从装有“捏捏”玩具的收纳袋取出后,各项数值快速回落。
沈先生测试前后数据显示图
对此,记者咨询了一名卖家,“店里的‘捏捏’都是食品级硅胶做的,但是不可食用,建议放在袋子里玩。”该卖家还提供了一份产品甲醛检测报告,测试结果为“合格”。但当记者问及PVC包装袋的检测报告时,该卖家称“没有”。
“捏捏”多为“三无”产品?
购买须谨慎
据了解,由于不少“捏捏”是个人卖家制作,因此大多缺少生产信息、质量合格证等。一位“捏捏”玩家说:“通常是手工博主买来胶水等材料自己在家制作,不是工厂批量生产的,所以产量有限,品控也参差不齐。”
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检索发现,多个商家销售的“食品级‘捏捏’硅胶”包装上并没有生产厂家、生产日期、质量合格证等信息,是典型的“三无”产品。消费者在购买“捏捏”时,要注意辨别其是否安全。
“网络上有很多关于该类产品甲醛超标、TVOC含量超标等讨论,因为该类产品的销售渠道非常多,国内鲜有非常有名的生产厂家入局,因此相关的监管可能要进一步加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知名消费者行为学专家王丽丽表示。
少先队上海市第九次代表大会
小提案大文章,小声音大影响
少年有担当,未来更精彩
距离
少先队上海市第九次代表大会开幕
还有
6天
敬请期待!
来源:
央广网、人民网科普、齐鲁晚报、羊城晚报、潮新闻、现代快报、读特新闻、网友评论等
制图:
garfield
责任编辑:思瑞
校审:林桂人
终审:
扬清
点亮
点赞、在看
你会买“捏捏”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