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看不清
忘记密码?
模糊搜索
作者搜索
标题搜索
正文搜索
摘要搜索
查看新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要闻
时政要闻
政情
观见
伴公汀
@康平路
上海一周
直通200号
公务员论坛
港澳台
法治
时评
十二公民
反腐记
军事前哨
北京来信
财经
市场解码
财经连线
公共空间
产业观察
金融区块链
创客驿站
上海老字号
区情
区势微头条
前沿风
浦江眼
上海屋檐下
郊野笔记
城事
创新之城
教育在线
医声医事
运动+
任我行
海上医聊
微观上海
海外惊奇
中产话题
文化
海上记忆
文化观澜
文艺清单
朝花时文
徐芳访谈
上书房
非虚构
着调青年
天下
早读
世界观
舆情
原点
上观访谈
思想汇
上观学习
华东局
纵深
互联网观察
时政纵览
民声
民情12345
人民建议
问答
上海辟谣平台
视觉
大视界
见识录
图数图说
艺术范
活动
论坛
公益
扫描新街镇
迪士尼朋友圈
企示录
一起来
读者俱乐部
微信排行榜
专题
直播
电子报
解放日报
文汇报
新民晚报
上海日报
新闻晨报
上海法治报
社区晨报
东方体育日报
文学报
浦东时报
新民周刊
上海宣传通讯
我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朝花时文
上海乌鲁木齐中路400号,电影《宝葫芦的秘密》的初生地
上世纪60年代,中国的孩子们大都看过或听说过一部电影《宝葫芦的秘密》。这部在当时来说充满精彩特技的魔幻电影,童趣盎然,让孩子们在欢乐的观影中受到启迪。这部电影的导演杨小仲就是在上海乌鲁木齐中路400号的家中酝酿此片,并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获得灵感。他的其它电影作品《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兰兰与冬冬》也都大受孩子们的喜爱。
作者:郑 宪 2020-09-17 07:46
(13)
(0)
这是被西方误读的《花木兰》,恐难赢得中国观众的青睐
讲了一个西方观众熟悉并乐于接受的西方故事,但既未真正领悟中国传统文化,也没有真正尊重中国观众的审美取向
作者:从易 2020-09-14 10:25
(13)
(4)
一封有关复旦的京城来信
仿佛上了一堂生动的校史课
作者:读史老张 2020-09-12 08:01
(5)
(0)
汤沐黎撰文纪念父亲——“银幕将军”汤晓丹
2020年,是先父汤晓丹导演110周年诞辰。
作者:汤沐黎 2020-09-11 07:37
(1)
(0)
我们是顶普通的小学老师,我们背着孩子这样说……
初工作,难免惊骇叹息,忽忽然时光流逝,再看校园之中已无新事。
作者:程果儿 2020-09-10 07:29
(19)
(2)
仔细看看,你就会发现,身边的麝月和沙僧有很多……
麝月和沙僧
作者:闫晗 2020-09-08 10:33
(2)
(2)
燃烧自己只为照亮他人的花鸟岛灯塔守护人
花鸟岛是嵊泗东北端的一个小岛,处于候鸟从西伯利亚至澳洲南北迁徙的中途,是它们可以栖息片刻的海上绿洲,素有“海上仙山”美誉。
作者:黄胜 2020-09-07 07:16
(1)
(1)
浮世绘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铃木春信创造的“春信样式”,何以有仇英的影子?
作者:陈俊珺 2020-09-05 08:16
(4)
(0)
摇啊摇,从浦西到浦东——黄浦江上轮渡的故事
今天的黄浦江上下,大桥如长虹卧波,隧道、地铁似潜龙在渊,迅捷便利的越江交通使得“天堑变通途”。而上溯几百年,人们只能依靠摆渡船跨越浦江。机械动力渡船,俗称的“轮渡”,也伴随我们这座城市走过了一个多世纪。浦江轮渡的初生、嬗变无不是上海民生百态的生动演绎,成为申江记忆中一抹隽永的亮色。
作者:张姚俊 2020-09-03 07:46
(2)
(0)
国画是老年人的艺术?画得太像就不高级?你的误解太深了
欣赏中国画,最重要的是形象、笔墨与意境。
作者:陈俊珺 2020-08-29 08:03
(5)
(0)
八月醉黄桃
桃园的篱笆墙上,开着兼种南瓜丝瓜的绿叶黄花,花状如一个个向天欢奏的喇叭,在光和风中舒展摇曳。
作者:郑宪 2020-08-26 08:01
(3)
(0)
爱诗的人,心不死
“替我祈祷”,他说。我建议他关闭微信一周,好好休息,后来他说联系了家庭医生,但是因为诊所不开门,只能电话处理。后来又说联系不上医生了,再捱两天看看。
作者:枫雨 2020-08-25 15:22
(1)
(1)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热门文章排行
一天
一周
一月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