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看不清
忘记密码?
模糊搜索
作者搜索
标题搜索
正文搜索
摘要搜索
查看新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要闻
时政要闻
政情
观见
伴公汀
@康平路
上海一周
直通200号
公务员论坛
港澳台
法治
时评
十二公民
反腐记
军事前哨
北京来信
财经
市场解码
财经连线
公共空间
产业观察
金融区块链
创客驿站
上海老字号
区情
区势微头条
前沿风
浦江眼
上海屋檐下
郊野笔记
城事
创新之城
教育在线
医声医事
运动+
任我行
海上医聊
微观上海
海外惊奇
中产话题
文化
海上记忆
文化观澜
文艺清单
朝花时文
徐芳访谈
上书房
非虚构
着调青年
天下
早读
世界观
舆情
原点
上观访谈
思想汇
上观学习
华东局
纵深
互联网观察
时政纵览
民声
民情12345
人民建议
问答
上海辟谣平台
视觉
大视界
见识录
图数图说
艺术范
活动
论坛
公益
扫描新街镇
迪士尼朋友圈
企示录
一起来
读者俱乐部
微信排行榜
专题
直播
电子报
解放日报
文汇报
新民晚报
上海日报
新闻晨报
上海法治报
社区晨报
东方体育日报
文学报
浦东时报
新民周刊
上海宣传通讯
我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朝花时文
皖徽州604,一群来自上海的小三线人的青春记号
604(信箱),在安徽黄山脚下的岩寺。这个神秘数字暗语,代表当年一个小三线工厂的通信保密代号,指向生产一种克敌制胜的军工产品。20世纪70年代,数百位上海青年涌入这里,挥洒他们的青春,留下他们的足迹。
作者:郑宪 2020-10-30 07:44
(12)
(2)
幕后故事:这一枚“金黄澄亮罗汉钱”是如何诞生的呢?
1984年、2016年,著名沪剧演员茅善玉两度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演唱了紫竹调《燕燕做媒》,这使得苏浙沪之外的很多观众、听众也喜欢上了沪剧。这段唱腔就出自沪剧经典《罗汉钱》,那么从小说《登记》到沪剧《罗汉钱》,又有着怎样的创作历程呢?
作者:沈鸿鑫 2020-10-29 07:41
(7)
(2)
山口百惠的《命运》,我的命运
怎么,林老师跟山口百惠套上近乎了?
作者:林少华 2020-10-27 07:51
(3)
(2)
庭院深深啊,怎能不给人一种博大精深的震撼呢
长沙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这我早在少年时代就略有所闻。这岳麓山脚下就是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著名学府,特别是岳麓书院,它沧桑千年而至今依然弦歌不绝。
作者:张建安 2020-10-26 15:31
(3)
(2)
留下传世之作的他,本职竟是水利专家,还曾治理过吴淞江
青浦人、画马高手、水利专家,他的名字叫任仁发。
作者:陈俊珺 2020-10-25 10:23
(0)
(0)
真正的名媛,不言富贵,饱享诗书——访文洁若、陈小滢两位先生
秋风乍起,今又重阳!不知何时,岁月的风沙已把我们吹老了,把老的吹跑了。秋天是怀人的季节,故人安然无恙否?重阳节前,我做了次京华之旅,拜访了久违的文洁若、陈小滢先生。
作者:张昌华 2020-10-25 08:01
(6)
(0)
程多多:昆曲与中国画,在父亲的笔下共鸣
“以虚拟实”之美,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
作者:程多多 2020-10-24 09:18
(6)
(1)
那些与家乡有关的人情往来,要比屏幕上的塑料情感、虚构情节动人得多
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作者:肖遥 2020-10-24 08:01
(10)
(2)
照片上的这些志愿军女战士是否安好?
近日,读者谢波华在解放日报新闻客户端“上观”后台留言,披露了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过程中与本报有关的一则故事。经与他联系,了解到故事的详细内容。今天,上观刊登这篇他的来稿,共同纪念那段难忘的历史。
作者:谢波华 2020-10-23 07:31
(79)
(17)
厦门大学的沪上情缘:上海是她的孕育之所、启航之地
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上海与厦门大学有着极为深厚的历史渊源,是厦门大学孕育之所、启航之地,也是众多厦大学子心怀天下、回报社会的一个大舞台。
作者:郭俊秀 魏昊 谢图南 2020-10-22 08:16
(20)
(7)
没有微信的年代,看苏东坡如何为好友“点赞”
自苏轼开始,文人不仅通过诗赋、文章、书法来抒发情感、完善人格,绘画也成了一种重要的表达手段。
作者: 陈俊珺 2020-10-17 08:01
(5)
(2)
想起15年前,谭元寿先生饰演的刘备,在台上始终“带着”我这个孙尚香
谭先生不仅有艺术魅力,更有人格魅力。
作者:李佩泓 2020-10-16 13:14
(0)
(2)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热门文章排行
一天
一周
一月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