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看不清
忘记密码?
模糊搜索
作者搜索
标题搜索
正文搜索
摘要搜索
登录
注册
首页
要闻
时政要闻
政情
观见
伴公汀
@康平路
上海一周
直通200号
港澳台
法治
时评
韩正一周
十二公民
反腐记
军事前哨
北京来信
财经
市场解码
财经连线
公共空间
产业观察
金融区块链
创客驿站
上海老字号
区情
区势微头条
前沿风
浦江眼
上海屋檐下
郊野笔记
城事
微观上海
教育在线
医声医事
运动+
创新之城
任我行
海上医聊
海外惊奇
中产话题
文化
海上记忆
文化观澜
文艺清单
朝花时文
徐芳访谈
上书房
非虚构
着调青年
天下
世界观
舆情
原点
上观访谈
思想汇
上观学习
华东局
纵深
互联网观察
时政纵览
互动
上海辟谣平台
民情12345
公务员论坛
灯下漫笔
活动
论坛
公益
扫描新街镇
迪士尼朋友圈
企示录
一起来
读者俱乐部
微信排行榜
视觉
大视界
见识录
图数图说
艺术范
专题
直播
电子报
解放日报
文汇报
新民晚报
上海日报
新闻晨报
申江服务导报
新民晚报社区版
上海法治报
社区晨报
东方体育日报
文学报
浦东时报
新民周刊
我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朝花时文
他的文字由传统文化和大自然秘制加工而成
读汪文,一开始会觉清雅素淡,就像他笔下那些家乡小菜,凉拌枸杞头、煮干丝……却越读越觉滋味全出。待读得多了、深了,又在这“清淡”里咂磨出两个字来:底蕴。他的文字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民俗乃至大自然中秘制加工、又反复腌渍而出的,乍看颜色无奇,待真正打开“盖子”,其香扑面,尝一口,回味绵长。
作者:李佳 2019-11-10 07:50
(1)
(0)
星火的晨雾
据老船员介绍,这种场面堪称空前,从大水闸口到场部对面绵延近千米河道满满是船。
作者:叶良优 2019-11-09 07:37
(1)
(0)
这样的江南立冬,谁还会觉得萧瑟
若在这样的晚夕,坐在大痴行过的山里,吊一桶支遁凿出来的泉水,听楝果子有一声没一声地落着,花叶影影绰绰摇着,一桌人擎着签筒子,这个抽中了梨花,“座中白衣当饮”,那个抽中了茉莉,“冷梅花陪热茉莉共饮一杯”……这样的立冬,谁还会觉得萧瑟?
作者:任淡如 2019-11-08 07:51
(1)
(0)
《少年的你》:在校园霸凌这个沉重主题之上,尊严的反思
少年的你,不是指未满18岁,或是未经历过高考的你。少年的你,是选择与沉默的大多数彻底决裂的你,是奋不顾身为爱牺牲的你,是人格上干干净净、没有一丝灰尘的你。这是陈念和小北这两个少年显得那么弥足珍贵的原因,也是为什么我们每一天都在兢兢业业地把自己变成和别人一样的“成人”,偏又要跑到电影院为这样的“少年”而流泪的原因。
作者:赵琦 2019-11-07 16:18
(3)
(0)
宋超:站在原点上的发问——采写《他,永远是他》的思考及其他
年轻新闻工作者要走出一条路来,阻力与不赞成会来自方方面面,确实不容易,但必须往前走,该怎么干就怎么干。惯性运转是常态,真正的向前是从突破常态始。新闻工作者着力追求的是思考与觉醒,而不只在于生存。直面现实问题、应对时代挑战,做出舆论传播的努力,这正是新闻工作的价值所在。在当下融媒体传播时代,这个问题更为突出、更为尖锐,特别需要我们把好分寸把好度。但如果明确和坚定自己的出发原点,我们也必然拥有更多的优化选择和智慧表达。
作者:宋超 2019-11-07 08:01
(20)
(0)
当不知名的早岁戏作,遇到西方文化景观中的一个山头
若说《假扮园丁的姑娘》代表天才迈向成熟的起步,那么紧随其后的《魔笛》就是这一探索的终结与华彩,同时又是一部别开新局的奠基之作。
作者:伍维曦 2019-11-03 08:01
(1)
(0)
这一袭水性江南
至柔至刚。水是柔软的,柳丝点水水面破,微风吹水起波纹,软,几乎没有比之再软者。但也刚,水滴石穿就是明证。
作者:老九 2019-11-02 15:11
(3)
(0)
我是一片树叶,长在复旦的大树上
我从复旦新闻系毕业已经55年,离开复旦已经41年,但在心灵深处,我一天也没离开过复旦,一直把复旦当作自己的家——精神上的家。
作者:贾树枚 2019-11-02 13:35
(2)
(0)
是谁创办了复旦新闻系?——写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90华诞之际
11月2日,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90华诞。在复旦新闻学院办公楼二楼墙上,悬挂着历届新闻系主任(院长)的照片,排在头一位的,是新闻系创办者谢六逸先生。谢六逸(1898-1945),贵州贵阳人,著名作家、翻译家和新闻编辑家。他虽英年早逝,却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印迹。
作者:读史老张 2019-11-02 07:51
(4)
(0)
不知怎的,我又想起了雾灵山上的花草
山上花草的植株普遍矮小,大多伏地而行,岂止其貌不扬,简直卑微苟活。它们也想高大威仪,但是狂风吹过,只能匍匐而生,或集成垫状、半球体,这样才能存活。
作者:朱全弟 2019-11-01 07:41
(2)
(0)
70年前,他挥舞出共和国的第一个音符
70年前的开国大典上,当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随即,罗浪举起指挥棒,沉着地指挥着军乐队队员演奏了雄浑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就在三天前,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义勇军进行曲》刚刚被确定为代国歌。
作者:王建柱 2019-10-31 07:40
(2)
(0)
李辉怀念从维熙:我与老从
作家从维熙今(29日)晨在北京病逝,享年86岁。李辉的《我与老从》记取了这位“大墙文学”之父的几个侧面,“老从与我也是忘年交。他很愿意听我说,因为他知道我是爱护他的。有时候,他会给我打电话抱怨文章发不出来。我就劝他,跟着时代走,做有意义的事,没意思的事不做。”
作者:李辉 2019-10-29 14:06
(1)
(0)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热门文章排行
一天
一周
一月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上海品牌之都建设推广服务平台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