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看不清
忘记密码?
模糊搜索
作者搜索
标题搜索
正文搜索
摘要搜索
查看新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要闻
时政要闻
政情
观见
伴公汀
@康平路
上海一周
直通200号
公务员论坛
港澳台
法治
时评
十二公民
反腐记
军事前哨
北京来信
财经
市场解码
财经连线
公共空间
产业观察
金融区块链
创客驿站
上海老字号
区情
区势微头条
前沿风
浦江眼
上海屋檐下
郊野笔记
城事
创新之城
教育在线
医声医事
运动+
任我行
海上医聊
微观上海
海外惊奇
中产话题
文化
海上记忆
文化观澜
文艺清单
朝花时文
徐芳访谈
上书房
非虚构
着调青年
天下
早读
世界观
舆情
原点
上观访谈
思想汇
上观学习
华东局
纵深
互联网观察
时政纵览
民声
民情12345
人民建议
问答
上海辟谣平台
视觉
大视界
见识录
图数图说
艺术范
活动
论坛
公益
扫描新街镇
迪士尼朋友圈
企示录
一起来
读者俱乐部
微信排行榜
专题
直播
电子报
解放日报
文汇报
新民晚报
上海日报
新闻晨报
上海法治报
社区晨报
东方体育日报
文学报
浦东时报
新民周刊
上海宣传通讯
我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朝花时文
郭沫若、盖叫天为这位“忘形得意”的画家叫好
关良的绘画其以独特的方式遥接了文人画“忘形得意”的理想。
作者:彭莱 2020-07-04 13:03
(6)
(0)
39年前我采访了沈醉父女,率先在报纸上披露沈醉“起义将领”身份
在1980年之前,人们知道的沈醉,是臭名昭著的军统局总务处少将处长,是长篇小说《红岩》中特务头子“严醉”的人物原型。事实上,1960年获得特赦的沈醉,1980年经国家有关部门甄别,已被认定为起义将领,其家属享受相关待遇。我在1981年6月偶然了解到这一信息后,即在新闻专访中向外界披露了沈醉的这一最新身份。
作者:洪伟成 2020-06-30 07:52
(4)
(0)
申纪兰:一位中国农村妇女的独特传奇
正像那素雅淡泊、清香飘逸的傲骨幽兰
作者:成志伟 2020-06-29 14:51
(12)
(2)
今年第一部上9分的国产网剧,最终选择相信童话还是真相?
还有一个隐秘的叙事
作者:曾于里 2020-06-27 07:51
(9)
(0)
上海福煦路多福里21号的抗战风云
上海市静安区从成都北路到石门一路之间短短的一段延安中路上,集中了多处共产党早期活动的场所,有中共二大会址、人民出版社、平民女校以及八路军驻沪办事处旧址。人们对于西安、武汉的八路军办事处比较熟悉,对于八路军驻沪办事处了解并不太多。因为它在1937年9月设立,当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后便转入地下,1939年11月撤销。时间不长,却在鼓舞人民、宣传抗日上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笑 之 2020-06-26 07:46
(9)
(0)
儿子笔下的刘广宁:爱艺术的大小姐是如何走入上译厂的
25日凌晨,惊闻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刘广宁因病离世,特将她的儿子潘争所著《棚内棚外——上海电影译制厂的辉煌与悲怆》一书(本报曾连载)中有关她的片断摘录出来,以怀念她的“中国好声音”。
作者:潘争 2020-06-25 11:02
(27)
(0)
听陈西滢、凌叔华之女陈小滢谈父辈的故事
她是真正的名门闺秀——父母是文坛耀眼的作家陈西滢、凌叔华。1945年7月,抗日战争的危急关头,这个14岁的少女,写下“以个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奠国家民族亿万载不朽之根基”的誓言,又用指血写下“我祖国万岁”的血书,坚决要求从军。这个夏天,走入她的家门,听她讲父母这一代的故事,仿佛走进了历史
作者:许云倩 2020-06-25 08:16
(5)
(0)
记忆的镜子,照着童年的端午
对我来说,端午节,只属于童年。记忆是一面神奇的镜子,美好和幸福照在上面,永远不会消失,让离童年越来越远的人,回味一生。
作者:张芳芳 2020-06-25 07:36
(2)
(0)
屈子去哪儿了
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屈子。
作者:李之柔 2020-06-24 10:59
(2)
(0)
攀山,翻岭,接姐姐过端午的幸福路
母亲把平时的日子都看淡了,把即将到来的端午看得春节一般不能疏忽。
作者:兰善清 2020-06-24 08:01
(1)
(0)
毛尖:岁月和星辰的序列
也许,我们那封可怕的情书,也已经成了狮子的明月光?
作者:毛尖 2020-06-23 14:34
(2)
(0)
《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越受欢迎,我们越该对此有所反思
是凭什么火的?
作者:晓雯 2020-06-21 16:35
(2)
(0)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热门文章排行
一天
一周
一月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