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长三角 > 华东局 > 文章详情
【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大江奔流,每一个为此付出的小人物都值得被铭记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刘乐平 等 2018-08-10 19:21
摘要:对普通人而言,只有真正接触过河流,置身在河流中,才能深度激发人们对一条自由奔腾的河流挚爱;只有切身地体验江河、激发公众参与,才是河流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中最直接的路径。

“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采访团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沿江而下、水陆结合,途经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北、湖南等11省市。

 

一路行、一路思。记者们各自用鲜活的笔触、镜头、声音,展现了母亲河奔腾向前、多姿多彩的风采魅力,聚焦了沿线省市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攻坚魄力,记录了生态长江、经济长江、文化长江、民生长江的生动故事,唱响了新时代的“长江之歌”。

 

看见江上的中国

 

浙江日报记者 刘乐平

 

对普通人而言,只有真正接触过河流,置身在河流中,才能深度激发人们对一条自由奔腾的河流挚爱;只有切身地体验江河、激发公众参与,才是河流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中最直接的路径。

 

7月20日起,我和我的同事们参加了由中宣部组织的“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活动。回味这段难忘的采访经历,一些片段让我回味无穷——

 

泛舟滇池,当船上的安全员小李骄傲地向我介绍滇池美景时,我又想起了此前昆明市领导关于滇池治理的介绍——继2016年告别劣Ⅴ类水之后,今年上半年滇池全湖水质为Ⅳ类,为20多年来历史最好水质。曾经,由于昆明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长导致入湖污染负荷迅速增加,当地流行过一首民谣:“20世纪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摸虾做菜,70年代游泳痛快,80年代水质变坏,90年代风光不再。”而今,要找回“烟雨空濛山海际”般的美丽世界,虽有很远的路要走,但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当抵达贵州北部最边远的小城赤水时,我和同伴在晚饭后沿着河边的景观长廊散步,看到很多家长带着小孩在河里游泳,年轻的姑娘在河边兀自快走,还有老人牵着狗在河边溜达……这种久违的人与水的亲近竟然让我有些感动。当地环保局局长说,赤水河边早就没有化工厂,小煤窑、造纸厂关停了很多。去年,市里唯一的水泥厂也停产了。赤水河水质越来越好,“烧开可以直接喝”。

 

在重庆两江新区,我们参观了长安汽车的生产车间,见识了智能制造的神奇和新能源汽车的魔幻;在盼达出行,85后创业者高钰为我们分享了盼达在两年时间内成长为中国汽车分时租赁领域三甲平台的精彩历程……我看到了,作为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重庆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布局数字经济的决心和魄力。而这,正是对“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一精神的践行。

 

诚如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所言,长江经济带必须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思路调整,要不同于以往的要速度、要规模,而是转变为要生态、要高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呵护长江母亲河。

 

“不在尘土飞扬中赚钱”

 

新华日报记者 李睿哲

 

从赤水市复兴污水处理厂的大门走进去,右边围墙上数个蓝色大字颇为醒目——“让生活污水远离母亲河”。

 

7月24日,在贵州赤水复兴镇凯旋村金钗石斛种植园内,20岁的贵州女孩向仲秀告诉我,近几年家乡变化最显著的地方是辛勤劳动的人多了,乱丢垃圾的人少了,出村的路好走了。

 

“清水清来清水清,清水照见鲤鱼鳞……”这首贵州山歌,唱出了千年农耕文明遗留的一抹清新,也蕴含着奔流不息的水与人的故事。这趟“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活动中,我时时处处所见所闻的都是关于水与人的发展记。

 

随团行至四川省时,金沙江水势渐缓,在宜宾市与岷江合流后,江面愈显开阔,行船通航能力剧增。曾经主打基础化工牌的天原集团是宜宾临港经开区的纳税大户,出于环境保护的需要,近年来正向研发高分子新材料、新能源化学电池及材料等方向转型。

 

船至三峡库区重庆市万州区宽阔的水面时,清漂船多了起来。万州区环卫处副主任陈渝介绍,水中的漂浮物不仅会造成航道堵塞,还容易腐败污染水质,而且难以速效清理。曾经,夏季雨水一过,万州江面每天最多可清捞出的垃圾甚至多达150吨。“随着各项保护措施的推进,现在江面漂浮物总量控制住了,但要想使之大幅减少,压力仍然不小。”陈渝坦言。

 

单靠清漂来守护长江生态,并非上策。截至目前,重庆市累计投入三峡后续工作专项资金46亿元,共完成库区生态屏障区植树造林264.5万亩,库区森林覆盖率亦由2010年的37%提高到了去年的51.8%。“即便通过近些年的努力,城区上游生态有了逐步向好的态势,但复绿工程的脚步依旧不能怠慢。”万州区林业科学研究所原所长任凭明白,重庆城区江岸生态修复,将对整个三峡库区和长江中下游流域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湖南省岳阳市的城陵矶水域,天欣集团投资建设的灌浆混凝土生产线正在拆卸。“不在尘土飞扬中赚钱”,经营者这句话道明了这家企业经营思路的转变。岳阳市地方海事局副局长李中汉说,在天欣码头规划重建后,天欣集团仍然可以参股形式入驻绿色码头的工程建设。

 

而这些转变,都只是长江母亲河转变的缩影。“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一句原本描绘思念之情的语句,却在今天道出了人们对长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共同期待。

 

旅途虽辛苦,使命更光荣

 

安徽日报记者 范克龙

 

走过11省市,跨越数千公里,几十家媒体,上百名记者……此次由中宣部组织的“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堪称一次新闻长征。

 

7月31日,我从宜昌上船,接替同事负责长江中游的报道,虽然只有短短一个多星期的行程,但采访行程之密集、发稿密度之高超乎寻常。报道组乘船沿江而下,基本上夜间行船,白天入港,记者白天上岸采访,晚上回船写稿,一天要采访五六个点。报社要求以通讯配短评的形式每天发稿,为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我几乎都是头天晚上熟悉行程,初步确定选题,次日跟团采访马不停蹄,趁着在大巴上休息的空,构思评论,晚上五六点钟回船后,简单吃过晚饭就去赶稿。像我这样节奏的记者不在少数,由于天气炎热、旅途辛苦,再加上发稿压力,有些记者因此生病。一个多星期下来,我也深感疲惫,有次夜里甚至因小腿抽筋被疼痛惊醒。

 

尽管旅途辛苦,但是使命光荣。长江之行,最难忘的是母亲河的美,最担忧的则是母亲河的健康。

 

8月5日,大江奔流报道组来到江西九江。九江市独拥江西省152公里长江岸线,但曾经粗放的发展方式,影响了沿岸的生态环境带,小码头、小工厂林立,让长江岸线支离破碎。而今,拆码头、迁工厂、复绿地,一段水美、岸美、产业美、环境美的长江“最美岸线”正在生成。  

 

长江是重要的生态宝库,也是一条黄金水道,理应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指明了道路。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只有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在长江边种一棵树

 

央视网记者 何川

 

在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镇,由北向南的金沙江,突然急转向东,形成奇特的“U”型大弯道。长江上游金沙江因江中沙土呈黄色而得名。两岸青山,沿岸菜花,江水如碧,宛如一幅丹青水墨。这是长江头的小码头,当地请记者们挖坑种树,大伙挥汗如雨,共同栽下了100棵雪松,能够亲手为长江做出一点点贡献——这次长江经济带的采访,刚一出发就让记者们觉得很有意义。

 

这种“保护长江”的感觉,在沿江而下的采访中不断出现。另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发生在江西省九江市的琵琶亭,当地一位博物馆馆长介绍了不少后,突然对着长江感慨:时代一直在进步,长江两岸的城市日渐繁华,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能够留给后人的,最终还是文化积淀,比如描写浔阳江畔的诗歌《琵琶行》,至今人们读之依旧感动,甚至成了九江人的一份乡愁。在场的记者们默默听着,也许大家都和我一样,心中暗想,一定要守好这份乡愁。

 

在长江上看到的不仅是乡愁,还有高科技。我在三峡看到了目前世界上技术难度最高、规模最大的升船机,轮船乘坐这“船舶电梯”,只需约10分钟,就可以完成近40层楼高度的垂直上升或下降。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三峡升船机还在各项指标上大幅刷新世界纪录,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全靠背后多项领先国际的科技实现。比如,三峡升船机是沿铺设在混凝土塔柱墙壁上的4套齿轮装置垂直升降。齿轮、齿条全是国产货,异常坚固。经过试验测算,运行寿命可达70年。万一客轮晃动、船厢失去平衡,甚至突发地震,齿条不仅可以把地震的力量转移到塔柱上,还可以通过前后摇摆的四连杆支架,调整塔柱与船厢相对变位,相当于汽车的减震器。这个长江航道上的“大家伙”,让我国大型装备在设计、原材料冶炼、加工、热处理、装配等方面的能力和工艺技术得到了长足进步,推动我国重大装备的成套制造、安装、调试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长江上的乡愁、文化与高科技共存,若不沿江走一趟,实在难以想象。

 

在船上看到了野生江豚

 

上海广播电视台记者 陈瑞

 

乘船沿长江而下,过安徽铜陵时,数位同行的记者都在朋友圈里惊叹:看到了野生江豚。细细打听,才知道这惊喜背后的生态故事:2006年2月11日,安徽省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年,半辈子在长江上跑船的张八斤成了保护区里唯一的投食员。12年相守,张八斤已近六旬,他亲历保护区里的江豚健康生长,从原来的4头繁殖增加到11头。目前,为了保护江豚栖息地,铜陵淡水豚国家自然保护区成了唯一一个在长江干流对船舶进行限速航行管制保护区。长江江豚是长江生态系统完整性与否的直接证明,看到江豚,我们安心了很多。

 

江豚跳跃,也是整个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的证明。一路下来,我体会到了“共抓大保护”中的“共”字。在云贵川一带,一条跨流域的赤水河,是不少白酒企业的水源地,为了经济效益,深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企业主很有动力,对上游进行流域补偿,共同保护环境。我在宜宾看到,这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城”的地方,肩负着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保护重任。近年来,宜宾市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在追求产业聚合经济效益的同时,坚持将长江生态综合治理放在首位,拆掉沿江化工厂,杜绝污水直排长江,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

 

不仅是企业与政府在发力,长江沿岸普通群众所谈最多的也是绿色生态。在贵州遵义湄潭县湄江镇的核桃坝村,数十年前曾流行一句顺口溜:“核桃坝,几道弯,十年就有九年干。顿顿吃的红烧包谷饭,吃水都要翻几座山。不少男的往外走,姑娘不愿嫁进山。一年辛苦无收成,大田变成放牛山……”而今,通过“茶叶+旅游”的模式,这个穷山沟摇身一变,成了“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全村茶园总面积12000亩。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茶、开茶厂或开店卖茶,还有不少村民创立了自己的茶叶品牌。2016年,核桃坝村茶叶产值达到2.24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6400元。  

 

每一个为此付出的小人物都值得被铭记

 

澎湃新闻记者 陈凯姿

 

“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要听哪个?”淳朴好耍的贵州农家人,喜欢在我关于“绿色发展”的问题一开始,就抛出类似的问号。作为记者,当然两个都想听。

 

好的是,污染源没了,环境立竿见影;不好的是,拆了养鱼网箱,留在山里的男人们无法养家糊口。这大概是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发展中一个小的缩影:污染企业倒闭、水电站关停、养鱼网箱拆除后,长江流域生态正趋和谐,可持续发展迈开脚步。而为此付出工作岗位、稳定收入乃至巨大经济利益的人,正经历阵痛。

 

当我认为,许多因顾大局牺牲自己的普通人,可能从此消沉、一蹶不振的时候,他们脸上却又露出几丝笑容,说相信这个国家、这个时代不会让他们的付出白费。这使得我这位外来人顿时哑口无言。

 

长痛不如短痛,在环境保护上更是如此。

 

遵义市余庆县花山乡茶农朱光发,“歪打正着”铲掉烟叶,改种更为环保的白茶,引起200多户农家脱贫致富。在他自己看来,这是一场环境反哺的命运反转。

 

为禁止违法捕捞“六亲不认”的护河队员王健,同时是位渔民。禁渔、拆网箱后,江水变清,违捕消失,他也因此失业。曾以为要经历漫长等待才会迎来人生变局的王健,在最失意之时,听到了家乡即将规划景区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46岁的遵义乌江镇养鱼大户刘立强,祖辈都居住在贵州母亲河乌江边上。他亲身体验了“小时候能捧起水就喝”的乌江,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被污染的无奈。乌江流域走到了向绿色发展转型的十字路口。今年6月,刘立强毅然带头,一边抹泪一边拆除自家180余个网箱,折合损失300余万元。众人效仿,仅隔一月,刘立强感觉到,大型水域网箱全部清除的乌江,变得“清爽了”。听到5岁的女儿奶声奶气地对他说“爸爸,河里的水不臭了”时,他深深觉得自己做对了:子孙们从此不再受污水的困扰。

 

7月24日我由此采写的《大江奔流·口述|哭着拆网箱护乌江,“但我知道这次做对了”》发布后,引发诸多共鸣。我也因此更明白了,千里乌江,像刘立强、朱光发、王健这样的人,多到数不清。对于绿色发展,他们讲不出多么高深的内涵,甚至在做出牺牲自己的抉择时,也不知能撑多久。

 

但小人物,往往有大的觉悟。绿色发展,既要有绿色,又要有发展。这次变革,为整个乌江流域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一个生动范本。乌江水孕育出的山里人坚信,不久的将来,坏消息就会变成好消息。

 

(孔令君 林环 整理)

 

编辑邮箱:alexklj@126.com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