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长三角 > 华东局 > 文章详情
上海帮对口支援地区青少年"圆梦微心愿",如何让孩子们有底气提出“上大学”的心愿?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史乐琰 孔令君  2018-08-10 19:21
摘要:在满足“微心愿”之外,如何寻找脱贫的内生动力、长远地满足需求,是需要不断思索的问题。  

8月9日,由上海市合作交流团工委、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策划发起的“青春聚力量,圆梦在行动”扶贫公益活动正式启动。此次活动旨在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与到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中,帮助云南、贵州遵义、新疆喀什、西藏日喀则、青海果洛等上海对口支援地区青少年“圆梦微心愿”。密密麻麻的心愿单上,孩子们的心愿大多很简单——想要一个书包、一个篮球、一盏护目灯,或者一个MP3。  

 

活动面向上海市5个对口支援地区21个贫困县,共征集2000余名贫困学生“微心愿”。这些“微心愿”按照不同地区分类后,将通过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为本次活动开发的专属微信小程序面向社会发布。捐赠人可登录手机微信进入“微心愿”程序捐赠,全部善款将用于本市对口支援地区困难学生微心愿的落地。之后,一支由上海市合作交流系统志愿者成立的“助力脱贫攻坚志愿者服务队”将奔赴各对口支援地区帮助圆梦。 

 

在满足“微心愿”之外,如何寻找脱贫的内生动力、长远地满足需求,是需要不断思索的问题。  

 

记者曾在云南省腾冲县团田乡中心小学的一节英语课上,看到从上海来支教的老师正在给六年级学生讲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和世界名胜的中英文。对于山里的孩子来说,这些词语所描述的东西大多是新奇的、未曾亲历的。他们听得无比认真,了无平日的顽皮样,亮晶晶的眼睛满是对外面世界的憧憬。可家访的老师与孩子和家长交流之后发现,比起考到腾冲第一中学读高中或到外面上大学,似乎还是支教老师带来的零食和精美的文具更有吸引力。  

 

从这个角度看,如何让孩子们有底气、有勇气提出“走出去”、“上大学”的心愿,如何找到支撑当地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才是关键所在。 

 

上海的对口支援工作中,不仅要满足孩子们眼前的“微”需求,更考虑他们长远的成长与发展,切实提高当地学校的教育质量与水平,带出一批理念新、能力强、留得住的本地教师队伍。前不久,作为上海市第三批前往日喀则的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队,55名援藏教师奔赴高原,教育援藏。这其中包括了迎来第一年尝试“万名教师支教计划”的15位职业技术援藏教师。他们将以日喀则为家,将上海的教育带给当地孩子,助力文化脱贫与教育扶贫。上海市组团式教育援藏始于2016年6月,管理干部为三年期,教师为一年期,此次是第三批一年期队员进藏。前两批教育援藏队员共74名,以受援单位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为教育扶贫主阵地,在雪域高原创造了诸多令人称赞的援藏成果。

 

编辑邮箱:alexklj@126.com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