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企示录 > 文章详情
从普通村庄到风貌优美、产业复苏只花了一年!这个江苏乡村是怎么做到的?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戚颖璞 2018-08-09 15:02
摘要:乡村振兴始于乡村人居环境优化,核心是产业振兴。

距离上海260公里的农村,如何过上城市“夜生活”?位于江苏中部的兴化缸顾乡东罗村,每晚都不乏人气。崭新宽敞的村民食堂里,本村和周边村民边聚餐边看球赛,吃着“就地取材”的特色美食。

 

白天的东罗村风景宜人。从村口进入,邻水一侧是星罗棋布的湖荡,小船泊在垛田一角。沿着青石板路走,时代感厚重的大礼堂、粉墙红砖的特色公厕、墙绘精美的民宅逐一进入眼帘。漂亮的外壳之下,产业也正在复苏:本地大米不再散装售卖,而是有礼盒、有品牌的全新特色农产品形象。

 

就在一年前,东罗村还是落寞农村。大礼堂因年久失修,已废弃不用;公共厕所环境欠佳,有些就甚至仅用简易木架子搭起来;一些房屋几近破败。70%以上劳动力外出打工,独居老人达到14%,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不到2万元。去年8月,东罗村入选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引入社会资本进行设计和运营,一场“变形记”正式开始。

 

 

东罗村整洁干净的村民食堂

 

改造前的东罗村公厕非常简易,环境欠佳

 

改造后的东罗村公厕,外貌采用江南风格的建筑元素,内部是现代的卫生设备

 


针灸式改造“疏经脉”

 

到今年7月,东罗村改造正好满一年,一期规划建设也已完成。但环顾一圈,村庄风貌却没有给人强烈的“焕然一新”之感:墙皮白净,却不是生硬的“雪雪白”;巷道底下铺设了新的污水管网,但路面保留了小青砖的质朴材质。 

 

沿路而建的民宅依次排开,外貌竟不是“一个模子”刻出来:有些民居粉墙黛瓦,外立面涂着精美的“锦鲤”“菜花”的墙绘;有些民居是青砖红瓦,墙面被精心清洗过;还有原木、青砖、粉墙“混搭”的民宿,由老宅改建而成……各式各样的民居凑在一块儿,却意外和谐,犹如一本江南水乡元素的图集。正因为没有刻意修饰的痕迹,这些民居仿佛原地长出来的,分外亲近自然。

 

东罗村民宅旁都依着小花圃,栽种了本土树木

 

东罗村的原生态肌理风貌,背后有着“人为”考量。“乡村老建筑能保留则保留,不刻意营造传统村落风貌,也不片面追求城镇化。”负责田园乡村整体建设运营的南京万科副总经理管欣表示,乡村设计是要让东罗村更像“农村”,最大限度保留村落传统风貌。在介入东罗村特色田园建设时,万科也明确不搞大拆大建。

 

 

保留原貌也有一套“方法论”。在东罗村设计改造中,没有大拆大建,一期主要围绕大礼堂、村民食堂、公共服务中心、村史博物馆等公共服务配套建筑,同时对重点建筑进行针对性改造。

 

这种改造虽然微小,却像老中医手中的银针,一针疏通经脉,激活了整块区域的活力。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东罗大礼堂,时代特色鲜明,所以被保留下来。如今,它成了村里的影剧院,常常座无虚席。谁也想不到,在一年前,它还因年久失修而无人问津。

 

 

修缮后的东罗大礼堂,外貌保持着原有风貌

 

既要修复,又要加入新功能,设计施工人员在这只“麻雀”上费了不少功夫。清洗砖墙面、增补门窗还算容易,但结构老化存在隐患,必须重新设计大礼堂的屋顶和建筑结构。考虑到采光等环境需求,室内不能“简单粗暴”用“老面孔”见人,反而用上了明亮的白色石膏板,仅在舞台正中心大背景墙及两侧墙面上下处裸露出红砖,凸显建筑原貌。

 

“留”也不是一味地全部保留,老房子也有 “退出机制”。正在改造的“民俗街”,院落、道路保持了原有风貌。南京万科田园乡村事业部负责人徐朝晖告诉记者,如果没有把周边的违章建筑“剥离”,很难恢复这么原汁原味的传统样式:“在具体改造过程中,我们会对现有的建筑进行质量评价,确定保护、修饰、拆除的建筑,保留有价值的建筑,也会拆除废弃、无人居住的破败危房。”

 

东罗村规划改造之前,不少民宅已经无人使用

 

 

修缮后的“民俗街”民居,将变身展示场所

 

 


乡村设计带来工种“百花齐放”

 

这场乡村设计,引来了一连串连锁反应:东罗村在设计改造时,特意招募了一批当地年轻员工,人一多,村里食品超市生意顿时好了,经营者晏德贵嗅到“商机”,放弃外出打工的念头,准备加盖自家楼房做民宿生意。新的展览馆建好,在外当导游的本地姑娘卜玥被吸引返乡,成为一名东罗村解说员……

 

晏德贵家里正在加盖一层楼用作民宿,外观设计由运营方统一进行

 

雪景中的东罗村展览馆,这里陈列了不少从村民家中收罗的老物件

 

世界四大花海之一的千垛菜花景区,每逢春季游客纷至沓来

 

村子越来越美,游客越来越多,村民们都乐呵起来,但东罗村村委书记罗保田有了新的烦恼:“东罗村紧邻世界四大花海之一的千垛菜花景区。每逢花期,来赏花的人太多,村子里连车都停不下。可因为缺乏完善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游客来了便走。”

 

运营团队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帮助东罗村设立了“二十四节气”研学游项目。除了短暂的油菜花景观,还有提供民宿、农家乐、农村文化体验等等,游客一年四季都能来旅游。项目成立后短短一个月,兴化当地就有上千名学生过来参观。

 

学生们专程前来体验农活

 

在油菜花盛开的季节,游客也最多,东罗村还打造出“碧水东罗民俗节”,展示舞花船、茅山号子、吹糖人、草编等一系列民俗,给当地手工艺人带来创收。村里有人气了,有的村民开始做起民宿生意,将自己的房屋加盖或改造成民宿,按照统一的服务标准进行运营。

 

村民将自家房屋改造成民宿,按照统一的服务标准进行运营

 

短短一年,东罗村从打工、务农两种选择,变成工种“百花齐放”。除了打造旅游产业链,东罗村把更多精力花在了实现农产品现代化之上。兴化本身是农业大县,拥有全国最大的粮食交易市场,一些农产品还在《舌尖上的中国》亮相。但和全国绝大多数农村一样,东罗村的农作物由于缺乏品牌,市场知名度不高。

 

能给农民增收的农产品,就好像明星,既要实力,还要包装。于是,兴化市政府就和万科联合进行“兴化大米”品牌运营,选择了全国最好的大米品种之一,和本地的公司合作,划定规范种植的核心示范产区,一改过去粗放式生产和管理的方式。甚至采用物联网技术,对水稻生长过程全程监控,聘请专家进行专业指导。大米品质大大提升,原来2、3元/斤的大米,如今能卖到6元/斤——成为当地农业IP“八十八仓”的首个产品线。

 

“八十八仓”的另一个产品线,是大麦若叶青汁,原以日本产最出名,风靡全球。如果你在村食堂吃饭,当地阿姨准会热情又自豪地推荐一杯:“好喝的!纤体又健康,还没有日本的贵。”如今口口相传的大麦若叶青汁,在一年前,除了村里人,其他人知之甚少。青汁由大麦嫩叶为主要原料精加工而成,在兴化当地已有较为成熟的生产线,然而市场知名度尚未完全打开。依托当地资源,万科努力打通城乡之间的物流通道,进一步提升大麦若叶青汁的市场影响力。今年下半年,东罗村农产品由兴化周边城市进一步扩大辐射范围。

 

未来“八十八仓”还将继续把兴化的更多优质农产品纳入粮仓,丰富产品线和产品内容。今年下半年,八十八仓将进驻万科社区,扩大推广渠道。“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是第一步,乡村产业振兴才是最核心的重中之重。相比环境和设施改善,产业涉及面更广更深,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系统性的工作。”从开始接手田园乡村建设,到现在已经一年有余,管欣感触很深,“要把产业做好做实,不但需要结合实际,更需要拉通城乡资源的有效互动。我们希望结合自身优势和力量,继续与兴化市政府携手合作,带动村民循序渐进地推进产业振兴道路,这条振兴之路不仅是因地制宜、有当地特色的,也应该是可持续和可复制的。”

栏目主编:李吉 题图来源:东罗村,图为东罗村鸟瞰图 图片编辑:曹立媛 编辑邮箱:shgcgggkj@126.com
内文图来源:戚颖璞 摄,南京万科
专题推广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