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浦江眼 > 文章详情
这个老集镇“城中村”即将变身,两年半后动迁安置房将在原址拔地而起
分享至:
 (2)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周楠 2018-08-01 11:03
摘要:2016年,这个城中村成为上海市4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中最后完成审批的。从去年8月开始,正式启动核心区域的动迁。如今动迁安置房即将建设,也将同时开展生态修复、人文重塑,让人们记住美丽乡愁,真正根治老街之痛。

今天上午,家住宝山杨行镇东街村的李老伯和周边的村民们一起来到宝杨路、松兰路口,见证杨行老集镇“城中村”改造动迁安置房项目奠基,这标志着741户居民回迁的动迁安置房正式进入建设阶段,按照建设计划,涉及杨北村,城西一村、二村、东街村和西街村的老百姓们将在两年半后实现回迁上楼。

 

8时,第一锹土落下,66岁的李老伯乐得合不上嘴,“在农村住了大半辈子,以后也有自己的公寓啦!”李老伯说,他有1个儿子,也有自己的宅基地,他们的选房序号在100多号,他要给老伴,给自己的孙女都选个大房子。

 

东街、西街,曾经是杨行镇颇有历史的老街。早在南宋时期,杨行就已形成集镇,当时商贾云集。即便今天,还能在老街的牌坊里依稀找到当年的痕迹。然而,近些年,随着城市的变迁,曾经的小桥流水荡然无存,这里已经沦落为一个环境恶劣的城中村:垃圾恶臭,无处落脚,农民房层层转租,流动商铺见缝插针,外来人口聚集。夏天的自来水,就像眼泪水一样,只能滴滴嗒嗒。有的嫁出去的女儿,回来竟然找不到自己的房子。

 

杨行镇镇长陈江介绍,老集镇“城中村”就处于杨行镇中心位置,距离1号线很近,就好似一个“疮疤”嵌在城市中。当地村民盼动迁足有20年了。2016年,这个城中村成为上海市4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中最后完成审批的。从去年8月开始,正式启动核心区域的动迁。如今动迁安置房即将建设,也将同时开展生态修复、人文重塑,让人们记住美丽乡愁,真正根治老街之痛。

 

李老伯告诉记者,对于杨行本地居民来说,这里的断头路很多,出行难是一个大问题,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村周围的主干道都十分拥堵。宝山的内部交通问题一直是一个民生痛点,结合此次杨行城中村改造,区交通、规划等职能部门共同协商,制定了合理的解决方案,计划用两年时间先后打通月城路、杨北路、湄宝路、铁和路和规划二路等5条断头路,届时村民回迁后可以不再为出行而烦恼了。

 

据了解,杨行镇老集镇“城中村”改造范围共涉及6个区块,即杨泰路西侧区块、宝杨路南侧区块、城西二村区块、绿龙路南侧和绿龙路北侧区块、湄宝路北侧区块,这些区块将建成住宅82.56万平方米、公建配套3.29 万平方米,其中包括3所幼儿园,2个菜场以及社区级服务中心、垃圾压缩站和邮局等公共服务设施,对于这个村落集中的区域来说,将一改往日旧颜,重新塑造城市形象。此次开工的是第一期动迁安置房项目,总建筑面积17.04万平方米,由13幢26层的高层住宅和2幢商业、2幢社区配套用房,以及一座地下车库。该项目建成之后,将提供1337套动迁安置房源,有效改善当地百姓的居住条件。

 

根据近日公示的《宝山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宝山将形成“一带两轴三分区”的空间格局。一带即“T”形滨江综合功能发展带。两轴即沪太路城镇发展轴和宝杨路-宝安公路功能拓展轴。其中,将沿宝杨路-宝安公路由西至东串联顾村、杨行、淞宝等重要城镇功能组团,以现代服务业为发展重点,沿线集聚商务办公、商业商贸等功能板块,加速中部地区东西向联动发展。未来,杨行镇将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和空间调整,促进产城融合。

栏目主编:唐烨 文字编辑:杜晨薇 图片编辑:笪曦
本文图片由张海峰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