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曹雷、梁波罗、王汝刚、赵志刚、李九松……他们为什么都来到上海大世界?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熠 2018-07-30 09:56
摘要:20余位艺术名家回到“娘家”大世界。

上海大世界是名副其实的“巨星诞生地”。一百年来,一代代艺人在这里成长为各领域的大家。京剧名家孟小冬、京韵大鼓名家骆玉笙、滑稽戏大腕杨华生、沪剧名家杨飞飞,当年都是在大世界舞台上成名的。

 

7月29日上午,大世界热闹非凡,曹雷、陈醇、梁波罗、王汝刚、赵志刚、李九松等20多位响当当的影视、曲艺名家,带着各自的拿手绝活回到大世界。这场“2018大世界艺术名家回娘家”活动吸引了许多“追星”的观众,白色连廊上挤满了人,重现了大世界当年的演出盛况。

配音艺术家曹雷朗诵《爱莲说》  

 

巨星的诞生地

 

“少时学艺,中年演艺,老年传艺,戏曲、曲艺演员的人生三部曲,离不开大世界这个艺术的摇篮。”上海人民滑稽剧团团长王汝刚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和老搭档李九松就曾在大世界的舞台上演出独脚戏。当时上海有一个传统,一年中,每个剧团6个月在市区演出,3个月下农村,剩下的3个月一定是驻场大世界。“大世界人多、观众杂,且舞台是敞开的,一表演不好,观众就流失了,场子冷冷清清。因此大家都卯着一股劲,这给了演员很大的锻炼。”大世界在节目管理上也很严格,有稽查制度,如果观众一直很少,节目就会遭到黄牌警告。

杂技《俏花旦》

 

大世界建立之初,便汇聚了全国各地的戏曲、曲艺,南北方曲艺演员都以在这里演出为荣。最多的时候,大世界的文化娱乐项目有60多种,表演的艺人达1000多人。其中,土生土长的滑稽戏最受市民欢迎。杨华生、笑嘻嘻、周柏春、姚慕双,都在这里唱响了名声。值得一提的是,滑稽戏泰斗杨华生的艺名与大世界有关,他在这里参加华光新剧社,最初学艺演文明戏,得名于此。妹妹绿杨看哥哥表演看多了,也迷上了艺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女滑稽”表演风格,成就一段滑稽界的兄妹佳话。

 

说起大世界与滑稽戏的渊源,王汝刚讲了一段趣事。当年,大世界四楼刚新建好,虽然有电梯,但运载量有限,上四楼观看的观众数量稀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世界请来了一位滑稽剧团的老先生。老先生想了一个办法,叫“火车开进大世界”,即用口技的方法,把算盘反过来,模仿火车开过的声音。“大家很好奇,于是大批观众涌进四楼,一下子就把场子坐活了。”

 

此次“回娘家”,王汝刚与“老娘舅”李九松专门创排了独脚戏《春风吹进大世界》,幽默诙谐的语言、惟妙惟肖的表演,逗得台下观众捧腹大笑。这对滑稽黄金搭档以沪语文化的深入传承为己任。今年5月,大世界沪语节亮相,王汝刚、钱懿、陶德兴等表演艺术家带领观众重温海派滑稽戏的魅力。“未来继续把沪语节办下去,让演员和观众互动更多一点,节日期间,一走进大世界,人人都讲上海话,把这里打造成沪语的天地。”

 

“白相”大世界

 

配音表演艺术家曹雷对大世界的印象就更为复杂了。“解放前的大世界是个藏污纳垢之地,三教九流聚集,一度令我很发怵。”1946年,6岁的曹雷在邻居的带领下,第一次来大世界看演出,却差点被拐走,使她一度对这里敬而远之。到了解放后,大世界经整改完全改变面貌,才使她逐渐扭转了对大世界的印象。1974年改名为上海市青年宫后,曹雷也曾与朋友一起在这里参加活动并演出。

现场坐满了观众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当天,在琴歌演唱家杜金鹏的伴奏下,曹雷饱含深情地朗诵了周敦颐的《爱莲说》。这是她自大世界重新开放后第二次登台,在舞台上,她尝试让朗诵艺术与更多的艺术门类结合、碰撞,将朗诵作为语言媒介,把更多曲艺介绍给年轻观众。今年上半年,曹雷与评弹艺术家徐惠新、周红合作,尝试用评弹方式演绎古诗词。节目上半场,她朗诵《春夜喜雨》《江城子》《忆江南》等古诗词,解说诗词创作背景;下半场,评弹艺术家演唱《望月怀远》《秋词》《过零丁洋》《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诗词,将评弹的唱腔流派与诗词韵律、平仄自然嫁接。“这样的合作很新颖,用朗诵把传统的艺术和现代的观众结合,令评弹打破了地域和年龄的限制。”创新演绎让节目走向全国各地,受到合肥、南京、烟台等地观众的热烈欢迎。

 

配音演员张欢是《神探亨特》里的“麦考尔”、《成长的烦恼》里的“麦琪”,也是《侠骨柔情》中的“阿曼达”。儿时她最喜欢看大世界中的哈哈镜,“长的、圆的,各种形象,简直流连忘返”;在儿童艺术剧院担任话剧演员时,她也常在大世界演出独幕剧、小戏等。张欢说:“大世界是上海的一张名片,现在引入不少新的演出、剧目,非常吸引人。”表演艺术家郑毓芝说:“重新恢复开放后,建筑都是原来的样子,我们的大世界又回来了!”

魔术《金币的变换》

 

百年大世界,经典剧目层出不穷,不少文艺作品中有着大世界的影子。“大世界是热闹得来,走进去,有两面哈哈镜。”沪剧名家石筱英的著名唱段《阿必大回娘家》就活灵活现地表现了角色带着全家“白相”大世界的情景。而对于观众来说,大世界更是童年记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65岁的张阿姨说,现在经常祖孙三代一同游玩大世界,大家各有喜好,“我喜欢滑稽戏、沪剧,80后女儿难忘童年的哈哈镜,10岁的外孙女最喜欢魔术、杂技演出”。70岁的舒老先生说:“修缮一新后,大世界很气派,每个月都要来一两次,带着回忆看演出。”

 

据悉,“大世界艺术名家回娘家”系列活动将于每年7月举办,通过这个平台,形成更强大的社会力量,向艺术家致敬。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编辑:邵竞
题图说明:配音艺术家曹雷朗诵《爱莲说》
本文图片:张熠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