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我需要你”或“我爱你”,性别决定了《第二性》不同解读?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诸葛漪 2018-07-20 19:12
摘要:中国人写外国人

1929年,21岁的波伏瓦认识了萨特,互相钟情。萨特提出和她签一份特殊的契约,彼此尊重各自私生活的自由,并相互坦诚,长久相伴。在相守的半个世纪中,他们的情感充满了坚持、纠结、挣扎甚至疯狂。这期间,波伏瓦撰写了著名的女性主义著作《第二性》。

萨特与波伏瓦

原创话剧《第二性》7月19日在虹桥艺术中心上演。原剧本由编剧赵潋创作,探讨法国著名学者西蒙娜·德·波伏瓦与让·保罗·萨特的爱情。赵潋2010年就开始构思该剧本,她认为《第二性》已成为波伏瓦一生的符号,也是萨特与波伏瓦一生关系的象征。正是他们的契约爱情促使波伏瓦对两性关系有了更深刻和透彻的感悟;如果没有萨特,就不可能有波伏瓦的《第二性》。

萨特(王俊东饰)

作为一位女性编剧,赵潋敏锐地感觉到,波伏瓦与萨特的故事是个不容错过的戏剧素材,而“第二性”则是最恰如其分的剧名。中国编剧写外国人的戏,这被认为是个非常大胆的举动。

波伏瓦与奥尔加

该剧本一经完成便获得著名演员奚美娟、著名导演王晓鹰认可。赵潋说:“我要说的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想借此探讨当代社会的两性模式以及女性的生存方式。在今天的大都市,波伏瓦无处不在。”

编剧赵潋在花神咖啡馆

今年《第二性》由导演徐紫东重新搬上舞台。他站在一个男性导演的视角,在赵潋的原剧本基础上,做了颠覆性的改编,不同于原剧本在女性视角上的纠结和人性的撕扯,2018版《第二性》更多地是用现代生活的视角来探讨两性关系的矛盾冲突。

 

全剧以契约贯穿始终,演绎了在这段超越传统的爱情关系背后,两位大师不为人知的心路历程。在导演看来,波伏瓦用一生去实践、实验、完善了她自己所坚信的信念。波伏瓦与萨特选择彼此是命运的安排,又不仅是命运的安排。两个人互相吸引,初衷可能是爱,但要维系两人的长期关系,靠的是彼此欣赏,彼此需要,“时间久了,我需要你比我爱你更重要。”

波伏瓦(杨景然饰)

本剧舞台采用两个圆环平台与两层圆形白纱将舞台分割成了两个空间,两个圆环象征两个戒指,代表着萨特在与波伏瓦始终游离于婚姻之外,内层白纱通过灯光明暗变化,营造一种迷幻的虚拟环境,角色在舞台上通过与自己内心的另一面对话,表现出萨特和波伏瓦在生命的每个阶段,所遇到的彷徨与喜悦。

栏目主编:李君娜 文字编辑:李君娜 图片编辑:笪曦
本文图片由主办方供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