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90岁父亲站我面前,他需要什么?” 康复辅助技术亟待与前沿科技结合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彭德倩 2018-07-16 17:55
摘要:“目前全球有需求的群体,10人中仅有1个人获得了辅助康复技术的帮助,”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查波尔先生给出数据,他话锋一转,“这也意味着,这90%有需要的人,在获得康复辅助技术领域有着需求,是技术和投资都应该注意到的可成长空间。”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主要通过国家集中采购等方式,降低成本,惠及有需要的人群。

“90岁的老父亲站在我面前,他需要什么?”日前在上海理工大学和亚洲康复工程与辅助技术联盟共同主办的第12届国际康复工程与辅助技术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代表查波尔先生发问。随着全球老龄化及疾病引起的物理残障人数增多,康复辅助技术亟待与前沿科技更紧密结合。大会上,外骨骼、虚拟现实等高新技术应用方向引发关注。

学生研发的外骨骼辅助系统。

90%的市场空白,呼唤技术可达性创新

 

什么是康复辅助?许多人对此的认知还停留在假肢、矫形器、轮椅等“老三样”。事实上,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人体功能辅助及相关病患诊疗分析的技术,已经大大拓展了这个概念的内涵,及至帮助有需要的人跑得更快、听得更清、看得更远。

 

当前,全球范围内的三个因素,形成对完善康复辅助技术的巨大刚需。大会上,有专家举例,老龄化带来的行为及视觉听觉障碍,慢性病人数增加,以及交通、运动等意外带来的损伤,独立或交织在一起,令康复辅助技术及产品需求走高。

 

“目前全球有需求的群体,10人中仅有1个人获得了辅助康复技术的帮助,”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查波尔先生给出数据,他话锋一转,“这也意味着,这90%有需要的人,在获得康复辅助技术领域有着需求,是技术和投资都应该注意到的可成长空间。”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主要通过国家集中采购等方式,降低成本,惠及有需要的人群。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技术拓展方向是可达性创新,成为学界和产业界的共识。专家坦言,传统的康复辅助技术,往往需要“接触”,随着互联网等技术发展,怎样让康复辅助的创新,打破空间界限,需要其与多项其他领域的最前沿研究相融合。

鼓励更多人工智能融入研发

 

当前,脑计划研究、计算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领域,正在逐步与康复辅助技术领域碰撞出新的火花。技术发展来看,集成60个电极的视网膜假体,可以令盲人获得某种视觉;用弹簧、智能部件以及橡胶材料组合而成的机器手臂,已在全球售出2万多只,”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教授罗伯特·瑞纳介绍。

 

有趣的是,在与会议同期举行的康复工程与辅助技术全球大学生挑战赛上,穿戴在手臂上协助中风患者完成取水喝水动作的上肢外骨骼机器人,让腿部肌无力患者独立行走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以及专门为智障儿童设计的康复治疗机器人等,已经从大学生奇思妙想的创新中,走进现实。

 

其中,设计出国内首款轻型仿生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是上海理工大学学生团队。“我们想做的是能够真正帮助到那些完全脊髓损伤的病人重新站起来。”团队队长王峰谈起了他们的目标。这款作品是采用人体仿生设计,和别的产品不同的是,它只采用了髋关节双电机驱动,而膝关节处采用四杆联动机构来模拟行走过程中膝关节的瞬时转动中心变化,以此实现行走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步态的相对自然性,气弹簧机构和杆件的课调节性使这款产品适用于不同体型的使用者。据悉,该项设计国内还未有先例。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主任樊瑜波指出,辅助技术的基础上医工结合领域,更加急需来自新技术的激荡。举例来说,他带领的课题组致力于解决卒中后功能评价及康复。传统物理方法难以量化精细数据,同时,病患在测评中也很难感受真实场景。为此,研究人员他们将虚拟技术与力反馈技术紧密融合,有意识虚拟出不同的任务场景,有针对性地考察不同动作中力的变化,以评价关节活动度,手眼配合度等,甚至动作过程中犹豫等细微节奏变化都能一一记录。“以这一技术思想为核心完成的评测系统,可以是个性化配件组合,以适应互联网远程诊疗环境,” 樊瑜波说,“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图片编辑:苏唯
图片来源:王多琎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