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郊野笔记 > 文章详情
湖南小伙在上海奉贤当村支书,踩着“风火轮”走家串户,把村民吓一跳
分享至: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杜晨薇 2018-07-16 06:40
摘要:一个外乡小青年要扎根奉贤农村,跟世代而居奉贤“原住民”打交道,难过的,还不仅仅是“语言关”……

【小编说】

郊区乡村,占据着上海85%陆域面积,是数千名村干部发挥本领的战场和舞台。过去,多数岗位由当地有一定影响和威望的中老年长者长期担任,大批“老村干部”成为肩负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近年,在农村的换届选举中,一些80、90后的青年村干部开始崭露头角,逐渐走上村支书、主任的岗位,成为一方百姓的“领头雁”。他们尽管经验有限,但创意无穷;尽管放低“姿态”,但办起事情来有章有法。在上海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他们,正在发挥怎样的能量与作用?

 


 

曾耀头一回踩着平衡车去奉贤区南桥镇华严村走家串户,可把老百姓“吓”一跳。“这是什么新鲜玩意儿?踩在上面人就能移动,还走得飞快,像风火轮似的”。

 

村里路窄,行人多,平衡车既不占地,也好控制行进速度,自然是村干部巡村的好帮手。只是这东西“时髦”,别说是村里的老百姓,就是城市里的年轻人也不见得人人会玩。于是,曾耀这个新上任的80后村支书,因头顶草帽、脚踩“风火轮”的几次特殊亮相,让华严村的老百姓们记牢他了。

 

近几来,上海有不少的年轻村干部在选举中脱颖而出。可像曾耀这种身份的,依然罕见。他不仅年轻,还是个来自湖南的外乡人。一个外乡小青年要扎根奉贤农村,跟世代而居奉贤“原住民”打交道,难过的,还不仅仅是“语言关”……

 


“不认识的”小曾

 

如果说机关干部是“文职”,奋战在居村一线的基层干部就有些“武官”的意味了。前者每天坐在办公桌前,与文字材料打交道;后者则总是“赤膊上阵”,和老百姓们融成一片。参加工作至今9年,曾耀先后任过南桥镇政府办公室的科员、副主任。2016年又调至华严村担当村支书,基层工作一把抓,可以说是完成了文职到武官的“跨越式”发展。

 

不少曾经在机关里工作的同事直呼,“曾耀当了村支书后变了个人,有点‘不认识’了。”镇里的前同事杨珺第一次在华严村的村民代表大会上见到曾耀,是一副气势十足,神态威严,口若悬河的样子。“和过去那个腼腆的,多说两句话便会脸红的‘小曾’简直判若两人。”

 

走出办公室的曾耀,变化确实有点儿大。过去在机关,即便操着一口湖南口音也不耽误做事,奉贤话更是半句也不会讲;现在,他不仅听得懂村里百姓纯正的方言,自己也能说上几句。过去,日复一日地重复工作,曾耀很少花心思、动脑子,自己做决定;现在,华严村675户村民的生活、发展都靠他牵引,“一年之初,就知道今年要做几件大事;每天一起床,就开始想新的问题该怎么办。”

 

更大的挑战来自于要让到底百姓认可并信任这个“外来”干部。曾耀老家在湖南湘潭荷花村,他是在农村长到18才考学去了城里,对农村、农民、土地都很熟悉。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两地的农村不论风土、人情,都有大大的不同。曾耀说,刚来村里,他敏锐地感受到老百姓隐藏在客气、恭敬背后的真实态度。“知道你是村支书,村民都会主动跑上来反映些问题,可一听你说的又不是本地方言,眼神中的光芒都暗淡了”。

 

人类学家费孝通曾在论著《乡土中国》中说:“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这解释了为什么国内大量农村地区时至今日仍倾向于选取本地人,乃至本村人作为基层干部。村民与村干部因“同根同源”而产生天然信任,即便在面对拆违等必需“伤及情分”的利益分配问题时,也能基于同乡之情更快调和矛盾。

 

“我能理解华严村民的心情”,曾耀说,“如果换做我的家乡,外乡人压根就不可能成为村干部,很难开展工作。也就是上海这种兼容并包的城市,农村的现代化水平也相对较高,外来干部才有在农村一线发挥作用的机会。”

 


女儿“外交”

 

最初的磨合过程,的确很艰难。曾耀还记得刚到村里,为了树立威信,故意把脸绷起来,“跟谁都敢吵架”。结果,好多老百姓怕他,说他凶。最“中肯”的一句评价是:“这个外来干部应该是不会乱花村里的钱,但是能力怎样,还要再看看。”

 

“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曾耀还做了一些让他至今后悔的事。“为了腾出空间发展,我把老的华严村委会拆掉了,没有考虑到老一辈村民和老干部们的怀旧感情。为了造更高规格的老年活动室,我先把旧的拆除,结果因为土地审批等各种原因,新的至今没有建成”。

 

即便是这样,还是有人渐渐喜欢这个敢拼敢干,也敢认错、敢承担的外来干部。一位常住村里的老伯因为拆除违章,和曾耀前后打了5、6次交道。老伯家经济较为困难,房子有两处违章,按政策一并拆除后,居住就成了问题。但倘若不全拆,有可能让周边村民产生政策“不公平”的误解。了解情况后,曾耀做主,先只拆除其中一处,让老伯一家可以安身。其他村民产生任何质疑,他再顶上前去沟通解释。

 

曾耀说,拆违政策只有一种,但违章的成因却有十几种。有些是50、60年代留下的无证房;有些是历史进程中,因农村建设而导致的平移房;有些人家意识超前,早年间给家里的每一处房屋、窝棚都办了产证,而同期建造的邻居家却可能因为无证沦为违章……实际操作中如果强行“一刀切”,会造成新的不公平,必须充分了解每一户村民的实际情况,在政策范围内做一些必要的调整。“根本诉求是尽可能让每一户都感受到温暖,有什么事我担着。”

 

“强硬”的曾耀还有一张“柔软”的王牌,是他的女儿。偶逢周末,他会把女儿带到村里踏踏青,或是到宅基上,和当地的爷爷奶奶们聊聊天。双方虽然语言沟通有一些障碍,可老人家待孩子的善意和温柔却写在眼睛里,就连曾耀也沾女儿的光,和这些老百姓们愈加亲近了。

 


圆老百姓一个梦

 

曾耀自己是农村人,父母和亲人也仍住在湖南老家。之于乡土,他有感情,也有独特而深刻的理解。曾耀说,全天下的农民都一样,希望日子过得越来越富裕。而今,拆违为上海农村生态修复打下底色,完成了乡村振兴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接下来,能否通过美丽乡村创建,通过引入城市资源、资本,让村里老百姓的福利待遇提高,会是农村加快发展的契机,也是打开村干部和村民间隔阂,实现团结的金钥匙。

 

今年,华严村召集吸引村内35名乡贤共同成立“华严村乡贤汇”,其中包括企业家、政府官员、农场主、律师、学校校长、规划师、外资企业员工等,共同为华严村的未来发展贡献智慧和资源。根据乡贤汇的章程,所有乡贤每季度务必展开一次活动,积极参与村级各项建设规划的设想、巡视、调研,或是实施效果的回访、宣传等工作活动。

 

一年时间里,华严村的乡贤根据自己的经验观察,提出各类意见建议15条,内容包括如何建设规划美丽乡村、村集体资产如何进一步投资等等。春节期间,乡贤走访村内困难群众、党员,助资近3万元;村内各乡贤企业共同解决20余位村民就业问题,并为支持美丽乡村、和美宅基、河道治理、老年活动室建设等项目,注入资金20余万元。

 

“中国人对土地都有感情,这些乡贤会不遗余力地为自己的家乡奉献力量。”而这个外来干部曾耀,则像是一个粘合剂,把原本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力量,牢牢地粘在了一起。通过广泛借力,华严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些崭新的变化。前不久,乡贤队伍里一名律师还自发带头成立了一只调解队,来自昆仑律师事务所、奉浦街道禁毒办、南桥镇总工会、六邦律师事务所等多家机构也纷纷响应,专门针对拆违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给予专业法律支持。华严村的乡贤们,共同组成了乡村振兴过程中,一支流动的,却又牢靠的人才队伍。

栏目主编:黄勇娣 题图来源:邵竞 设计
题图为骑着平衡车的曾耀。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