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原点 > 文章详情
近100位电信诈骗受害者的“树洞”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杨书源 2018-07-11 06:21
摘要:“大数据背后,是谁在监视我们的生活?”

“女大学生家人遭电信诈骗近4万:曾想学徐玉玉自杀”,这是早先一家媒体所拟的新闻标题。大二女生小舒不置可否,只解释了一句:轻生的念头,其实转瞬即逝。  

 

诈骗发生后,小舒号啕大哭过3次。有一回,是她跑去给辅导员送请假条,辅导员让她写明请假原因,小舒犹豫询问:“能不能就写有事?”说完,忽然“哇”一声哭了。  

 

但小舒始终没在家人面前落下过一滴眼泪。当母亲来电询问38500元培训费是否到账时,距离期末考试开考恰1小时,小舒的大脑像是“嗡”地被炸开,随后清晰浮现3个字:被骗了。

 

“我下午的考试提前交卷,从外地回南京,怎么办,这是我家给我的读书钱啊,追不回来我也不想活了……”6月12日,小舒在从学校到南京的高铁上啜泣着发了这条有些语无伦次的微博。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条求助微博的评论达到1万条;她原本只有十几位粉丝的个人微博,粉丝数量蹿到1529。更有近100人,与小舒私信倾诉类似电信诈骗遭遇。  

 

令小舒惊诧的是,虽然被骗的是她父母,但找她诉说的竟然大部分是她的同龄人。这群以95后为主的年轻留言者,这个不被大多数人视为常规诈骗受害者的群体,也在和小舒一样探寻:痛苦、难过与自责之后,仅仅当一名受害者就够了吗?

 

小舒自称为“一枚神经质纠结者”的微博,在这个月,成了一个相互分担、相互温暖直至共同寻求改变的“树洞”。

 


为什么被骗
 

“一直对法制节目津津乐道的爸妈,怎么会受骗?”小舒想不通。

 

6月12日上午,小舒父亲接到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对方声称是小舒本人,由于手机进水,故借用同学手机,之后以“急着缴纳全校仅86个名额的哈佛大学老师授课培训费”为由,说服小舒父亲一步步把近4万元打入指定账号。本不富裕的一家人,在数小时后发现已经落入一场电信诈骗的骗局。  

 

那场期末考,小舒提前1小时交卷,迅速买票往家赶。临时买不到70多元的学生半价硬座票,她不管不顾地买了一张200多元的高铁票。在回家高铁上,她悲愤交加,不断把家人受骗经历在微博上复制、粘贴,还在南京当地媒体的微博下留言,“或许这样可以引起社会的关注,早点解决吧”。随后情绪爆发,她在高铁上放声大哭1个多小时。

 

“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小舒回家后让父母把经过仔仔细细说了3遍,依旧不敢相信。尽管轻信骗子的并不是她,她仍陷入无尽自责。

 

连夜赶回家的那晚,她躺在沙发上昏睡,次日凌晨从噩梦中惊醒,发现留言区已经炸开。“很多人的留言都是有切肤之痛的疏导,长长一段话,条分缕析建议我可以再做些什么……”小舒觉得自己不是孤身一人跌入黑洞。   

 

留言者之一的李然,对被骗甚至感到耻辱。“我真的脑残呀,心理素质太差了。”接受采访时,她也毫不留情地斥责自己。

 

只因,大学毕业两年的她,没能识破骗局。李然自述,其实骗术“很老套”:骗子假扮领导发来短信,以给合作伙伴送礼为由,请李然先行垫付。钱是分几次打进诈骗人的账号的,3000元、9000元、22000元、19000元……李然还找朋友借了钱。

 

遭遇电信诈骗后的头3个月,李然时不时就在微博搜索栏里输入“电信诈骗”“受害者”这两个关键词,查看最新结果……这几乎成了她条件反射一样的举动。

  

那3个月,她从北京的公司辞职,回了农村老家,“头晕乏力、整夜失眠、吃每一口饭都想呕吐……”      

 

她不想重回北京那个被骗的“事故现场”,压力大得让她喘不过气,“我几乎每天都给当时做笔录的警察打电话,一共接通了23次”。  

    

被骗走20多万元的哈尔滨小伙子李想,在遭遇诈骗后的长达半年里,患上神经性耳鸣,耳边总觉有蚊子在叫……     

 

24岁的媒体人胡佳向是6月28日遭遇的骗局,工作1年多攒下的5万元就此化为泡影。那一天被骗之后,她买了两杯奶茶,味道有些淡,像是掺了水,她径直从商场4楼冲回2楼,近乎嘶吼地要求店家重做。 

    

“很多人有种误区:仿佛一提到电信诈骗,就认为更有可能入套的是认知不足或对技术手段不够了解的老年人。”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刘金瑞在接触过的电信诈骗案例中发现一个规律:对年长者,诈骗分子往往利用其对移动终端等新设备不熟悉的缺陷;而对年轻人,骗局往往从制造恐慌环境开始,例如以信用卡盗刷、冒充领导为由制造慌乱。  

 

除此,还有一种心态或许也是年轻人特有的——给小舒微博留言的许多人都提到骗局开始时,出于“冒险”的心态。  

 

“我原本有信心识破然后全身而退,就像是闯关游戏……”工作不满1年时受骗的留言者孙艾说。

 


要不要发声

 

“我后悔发这条微博了,事情受到关注,但我其实并没有那么勇敢……”是否接受采访,小舒反复了多次。 

 

她和父母对于是否将遭遇广而告之产生分歧。父母认为,失去的钱财就当买个教训;小舒却觉得,集结更多受害者,终究会产生社会推动力。

  

然而在小舒发出求助帖后,每次打开微博,都成了一件小心翼翼的事。一桩又一桩的被骗倾诉,猝不及防,让她被强烈的无力感裹胁。

 

她的世界曾经很小,就像许多不识愁滋味的大学生:追一追喜欢看的小说,用勤工俭学赚的钱和同学美餐一顿,很少关心熟人圈子以外的世界。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推论:年轻人发声多,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是电信诈骗的主流受害者,而意味着他们在遭遇此类事件后更有渠道和魄力在公共领域讲述经历,以主动求得援助。  

 

小舒的微博渐成电信诈骗骗术的分类识别中心:从南京同一所高中同一届毕业的几名学生,发现自己遭遇了几近相同的骗局。“诈骗理由多和学业发展有关,信息泄露或许早已发生。”小舒很感慨,因为她的微博,被骗者有了“相认”的机会。  

 

胡佳向在网上搜索同类案件,诧异地发现:好几位同龄人,近期均在同一网络平台的同一卖家处购物,显然是订单信息泄露。她建立受害者群,很快聚集了10位相似经历的女孩。“大学毕业初入社会,几乎被骗光所有积蓄”,这是入群者的共同标签。  

 

10位不曾谋面的女孩在虚拟空间里相互勉励。有个女孩曾感慨再无力气继续工作,其他人就劝慰她打消这短暂的消极念头。在10位女孩的遭遇公开报道当日,这家线上店铺被电商平台查封。  

 

初战告捷,但群里受害人的数量还在每天增加,这是胡佳向最心痛的。 

 

在受害人小曦联系小舒之前,她已加入一个今年5月建立的微信群,42位遍布全国多城的成员都曾遭遇假电商工作人员行骗,而且都是年轻人。小曦算过,截至6月末,群内被骗总金额已达130多万元,每隔几天还有新的受害者加入。  

 

群主陈便正是在5月被骗的。由于遭遇诈骗时交易记录保存清晰,陈便迅速获得商家对损失款项的垫付资金。不过,诈骗款尚未追回就已获赔的,她是群里唯一一例。    

 

“即使我放弃了发声,在我微博上留言的其他受害者也未必想要放弃希望。”小舒最终决定接受采访。见面当日大雨,她坐了1小时的公交车来到约定地点。

  

小舒告知,愿意和盘托出被骗经历的年轻人,或许都还只在虚拟世界。将遭遇诈骗视为过错、耻辱,是绝大多数年轻受害者的心态。 

 

最早给小舒发私信留言的,是几乎遭遇了相同骗术的大三女生白洁。她的父母被骗去76000元。但当小舒请她向记者说出经历时,她却犹豫了——家里人谁都不提,我怕刺激他们。  

 

孙艾在小舒看来是个积极的人,因为他曾留言告知,近日杭州萧山有一起追回诈骗款的案例,以此劝小舒怀有希望。但孙艾却无法向包括父母在内的亲人坦陈遭遇,他甚至将此视为“自己捅下的篓子”。  

 

高二学生周奔看到小舒的微博后,第一时间转发到家中的三人微信群。这是自去年11月一家人遭遇网络诈骗以来,他第一次提及这个话题。当被骗刚刚发生后,他曾躲进厕所大哭,父亲则躲在房间里抹泪。然而,一家人却很有默契地绝口不提。

 

看到如此多毫无头绪的案件,小舒有些低落。“为什么支付宝和手机号码都实名制了,案子却仍然破获困难?”  

 

记者向小舒发去一组数据:据上海市反欺诈中心统计,2018年1月至5月上海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破案数、抓获犯罪嫌疑人数同比上升58.18%、208.81%,冻结涉案银行账户1817个,直接挽回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1.25亿元。

 

或许是这组数据于小舒而言相对“乐观”,她没有回复。 

 


信任去哪了

 

骗局之后,小舒陷入了一场不可避免的信任危机。接受采访前,她怀疑记者身份真伪,直至看到工作证、大学毕业证、名片等多个证明,才放松警惕。  

 

“我以前不这样,但这件事情以后……”小舒有些尴尬和抱歉。  

 

她自觉就连世界观也正在悄然改变——以往看到微博里有人发布值得同情的事,她都当即转发,措辞激昂。而今,她迟疑了,总会琢磨半天真假。 

   

李然曾向记者表述:自己本是对社会信任度很高的人。而今,她注销了所有线上支付平台账号;乃至是共享单车账号,她也想一并注销;对陌生人递来的促销传单,竟会战栗。  

 

小曦目前在考虑将智能手机换成按键的老年机。而今,每次接到陌生人电话,她都会下意识开启手机录音功能,以备不时之需。  

 

“只要是涉及到钱的人,一律拉黑。”大部分受害者微信群中的人都这么表态。  

 

群里不少人讨论起,遭遇诈骗后又收到各种疑似诈骗短信,惶恐异常。有人居然在微博中遇到“相似受害者”,却差点陷入另一个骗局——那是一个连损失了多少财产都说法前后矛盾的所谓“受害者”,此人提出可私底下托相熟警察破案,但需要先交钱。  

 

李然加入过一个电信诈骗受害者联盟的QQ群,却很快退出。因为其中一位成员风闻:这其实是诈骗分子云集的群,只为从被害人经历中学习细节处理,以更加天衣无缝地行骗。

 

是真是假,不得而知。李然只觉得,最后一块交心之地,也被戳出血淋淋的口子。  

 

这种信任缺失,在做过相关研究的朱巍看来,也存在着代际特征——“很多人觉得我们90后年轻一代是开放的一代人,表面上看似接触到更多信息,缩小由技术带来的信息鸿沟,但实际上生活面往往更加狭窄。他们中的许多人不关心新闻,只通过游戏、直播等娱乐方式填充生活。因为这些与真实生活的土壤存在差异,他们常对人抱以信任,一旦遭遇挫折,往往会走到另一个极端。” 

 

记者在李然推荐下进入名为“唯有人心不设防”的QQ群,这个建于2015年的电信诈骗受害者群聚集了百余人,年轻人约占50%。而今,群中多数时候已在闲聊爱情、驾照考试、工作等家常话题,但一旦有人发来新近诈骗案的链接,愤怒就像火苗,随时复燃…… 

 

一幅两年前的画面开始浮现于小舒的脑海:高三毕业后,她去一家市中心的正规补习机构做业务员,每天工作就是按照通讯录上的个人信息挨个给家长打电话,劝其报名辅导班。小舒当时望着将近100个家长电话号码和其孩子个人信息,很是疑惑:这些信息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小舒询问身边来得较早的业务员,对方不是讳莫如深,就是简单答复“买来的”。有时小舒在工位上休息时,瞥眼可见那个存储潜在客户信息的资料柜,整整一个保险箱,全是一沓沓的纸。后来她又去了几家辅导机构和一家大型的保险公司,情形如出一辙。 

 

小舒现在想来,深觉触目惊心。 

 


“一起向前看”
    

遭遇诈骗后的一个礼拜,小舒婉言谢绝了学校对其进行特殊生活补助的意向。理由是,这场诈骗还不至于影响一家人温饱,有条件更加困难的同学需要帮助。

 

小舒又投入了在校内勤工俭学、校外做家教来积攒生活费的轨道;相熟的几位室友,对她的遭遇也不多加过问了。

 

生活依然继续,日子看似如常。事发后第3天,她的微博出现这样一条表述——“有很多质疑我的博友,我简单叙述一下,苹果手机是我父亲受伤以前就有的了,华为手机是我考上大学姨送的”。原来是不少网友留意到小舒的手机型号,认为其家境不错,故对她网络求助的合理性产生怀疑,因此引发口舌之争。  

 

“你是一个鲜活有独特经历的个体,没有必要成为完美受害者,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位网友的善意留言,令小舒感激。   

  

“还年轻,以后这些钱都会挣回来的,你说是不是?”这句话,是李然父亲对她说了很多遍的,李然又和记者反复提及。  

 

哈尔滨小伙子李想终于发觉,被骗所带来的影响正日益减淡。去年12月31日辞旧迎新之时,他在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写下网文,详细回忆了自己如何遭遇假电商平台工作人员诱导,被骗去20多万元的经历。

  

和盘托出,本身就是一种释怀。李想在写下经历的那天,收到父亲的微信——“老爸想开了,因为你一个人对付一群有组织、有预谋的犯罪团伙,所以被骗。俗话说:好汉难敌四手,恶虎害怕群狼。释放所有压力,抛弃所有烦恼……”  

 

对于发生“事故”的QQ号,高二学生周奔始终没舍得弃用。他将QQ签名改成“。”,期待这场骗局早日破案。 

 

这几天,胡佳向的支付宝里忽然接到一笔笔转账。她知道都来自朋友们,便把钱转还朋友。“我通过这件事在领悟友情,这就足够了。”胡佳向说,“我们现在期待的并不是电商平台能马上赔付。只要能无障碍地沟通,以及随时告知破案进度,对于我们而言就是莫大的安慰。” 

 

受害者群里,甚至出现了主动带头和众人一起反思自我的年轻人。“我一直属于讨好型人格的人,对于身边人乃至陌生人的很多请求,从来不会拒绝。但很多时候,说‘不’应该是必要的。”李然说。  

 

最近,小舒的微博逐渐变回她的私人空间。她重新开始在微博里祈祷剩下的几门考试能够好运,重新为喜欢的畅销书作家点赞……只是一条她转发的新闻链接——“大数据背后,是谁在监视我们的生活”,让人隐约感受到她所经历的这段过往。但不同于这一个月以来在微博上如瀑布喷泄似的情绪,她只在转发微博上写了4个字:避无可避。

 

避无可避,不必再避。现今的她,成长为除了明星娱乐、武侠玄幻以外,对自己脚下的现实生活有所关注的青年。  

  

在“唯有人心不可防”的群里,如今偶有新人加入。群主的欢迎词是:吐槽、发泄都可以。新入群者发问:只是这个用处吗?群主回复了一句:过去的就过去吧,一起向前看。

 


(文中受害者均为化名)

栏目主编:林环 文字编辑:林环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编辑邮箱:eyes_lin@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