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新时代应该是一个更加开放的时代!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段钢 2018-06-25 06:36
摘要:2500年前,赫拉克利特就跳出来极力反对社会的开放,反映出保守者有意识的对变化的恐惧

党的19大报告向世界宣告了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和决心。报告指出了清晰的路线图,并以此为方向,不断凝聚起强大的民心,形成不可阻挡的向心力,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地向着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进发。

 

马克思200年后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汽车、轮船、飞机、电脑、手机、AI智能.......世界发展的潮流再次证明了,历史的发展不以个人的意愿为转向。只有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理性地顺应历史发展的轨迹,才不会错过每一次历史发展的重大机遇。如果说中国与世界,必然面临着一些暂时的沟通梗阻,越过之后,中国的未来发展将更加光明。

 

从宏观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人类正处于巨变的十字路口。所谓经济哲学的视角,就是观察研究人类、社会、国家等之间政治与经济的互动和共同追求,清楚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以及认知路径。对未来的思考,也许能提供更多不乏智慧的把握。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得益于中国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同时吸取西方优秀的智慧。经过几十年的奋斗,中国确立了世界经济总量第二的地位。然而,中国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成就,必然引发旧有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警惕,“修昔底德陷阱”的猜测不绝于耳。但是,后发国家发展的渴求是无法阻挡的。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的发展表达了由衷的敬佩和理解。

 

马克思承认社会发展的规律,但也看到落后国家可以避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的危机的可能性。后发国家为了少走弯路,向发达国家学习也是必然的。这是避免危机的途径。尽管,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误解和猜测难以避免,如何学习先进国家,需要不断反省和总结,否则,将会付出诸如面对西方贸易壁垒的代价。

 

在与西方进行经济交往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警醒的最重要的认识就是,规则意识急需增强。现代社会,规则意识是民主和法治的前提,规则意识必须内化为人的内在需要,才可能具有行动的正当性。需要进一步认识到,规则不仅仅具有工具价值,同样既有精神价值,也就是说,规则意识直接关系到做人、做事的格局问题,也关乎事业的成功。这也是中国走向思想解放和依法治国所必须具备的核心意识基础。只有增强了这样的意识,中国和世界的交流才不会出现不必要的障碍和偏见。

 

世界被单极国家主导很长一段时间,新的国家的发展势必会冲破旧有的束缚,寻求一种新的动态平衡。这种打破未必会延续传统历史的争斗路径。然而,新的障碍往往来自旧有的利益格局不愿意轻易被打破。一些发达国家既有的利益不会拱手相让,往往以夸大新来者的可怕,来掩盖害怕对自身利益丧失的担心。对利益的固守使得有的国家甚至连坐下来沟通的耐心都缺乏。

 

多边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事务应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加强合作、反对一国一意孤行。法国总统马克龙最近在美国国会的演讲指出,世界多边利益的格局正在逐渐形成。其基本特征就是协调和合作。这也是迈入全球化时代世界运转的基本要求。与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等相反,世界需要建立强有力的保护多边主义的机制。多边主义意味着,世界旧有的单边利益格局必然会受到挑战,但这并不表示一定要以残酷的相互打击来进行博弈。人类意识到,世界只有在良性竞争的博弈中达到新的平衡,才不会自我毁灭。

 

和平的路径是可取的。而能达成相互理解的唯一路径只有沟通、交流,这是各种文明相互融合的有效途径。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每一次文明的融合,都是在充分的交流基础上达至的。那种把持利益一成不变的旧有思维跟不上变化的时代,多边世界利益的未来格局,意味着多元利益的出现。而要达成新的平衡,唯有不断深入的沟通和交流。

 

习总书记在博鳌论坛的讲话,释放了中国将进一步高水平改革开放的信号。博鳌讲话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将落后。任何彻底封闭自身,试图依靠自身发展的想法都不可取。开放是世界的主流,人类因为开放,才得已共享发展的成就。开放的世界也不可能只有一个国家主导。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取长补短,人类的发展才会如此的快速。

 

2500年前,赫拉克利特就跳出来极力反对社会的开放,反映出保守者有意识的对变化的恐惧。而另一些学者对开放的态度却走入历史主义的机械认识。前一段时间,中兴事件出来后,有一些声音宣扬,中国自主研发的时候到了,要关起门来大力开展研发。似乎,我们的研发落后是受了国门大开的影响。全球高度融合的今天,如同不可能每个使用手机的国家都要掌握核心芯片技术一样,先进技术只有全球共享,人类才得以不断进步。如果封闭起来,人类的发展只会停留在前工业社会。

 

马克思生前就说过,不要教条地理解他的思想。世界日新月异,理论只有与时俱进,才会获得强大的生命力。他在回答关于俄国革命家查书利奇关于俄国革命未来的询问时,就很谨慎地指出对俄国革命未来的期望。而我们一些理论家,即使一知半解也照样信心满满,对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视而不见,对后发国家跨越的条件也不加学术理性的思考,盲目指点人类发展的未来,这是不负责任的。

 

理解现实、跟上时代,是一个理论工作者基本的素质。开放是改革得以继续深入下去的保证。在这一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才是我们应对各种问题的钥匙。西方一直不愿意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是因为在他们的标准里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不存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但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用事实表明了所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这是无法否认的。现实是,世界上如今出现两种市场经济模式的对立苗头,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这种苗头越来越明显,尽管和以往两个意识形态阵营的对立不一样,但值得重视。这要求搞理论的学者真正讲好我们的理论,讲清楚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路径的逻辑和规律,以更明确的方式,获取世界更大范围的理解和认同。当然,我们也不拒绝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并加以借鉴,同时,也要加强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理解。

 

也就是说,市场经济绝不仅仅只有一种,未来发展需要展开更有效的沟通,这样,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会越来越多地达成相互理解和认可,或者相互学习。在目前的情况下,思考如何促成两种市场经济的对话,十分重要。比如在许多具体经济领域里,完全有可能达成某种通约、互认,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两种市场经济的壁垒、障碍,更好地展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象和实力。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用建设为例,某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用指标是否也能得到资本主义信用指标的理解和采用,达成指标互认?这样的工作或许是当下一个努力的方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针。经济哲学学者处在最重要的历史时刻,必须回答时代提出的命题:新时代经济和政治的关系如何构建。也就是说,从经济哲学角度切入,解读和深入研究中国国情和发展规律,对未来中国的理论建构极其重要。这也是经济哲学大力展现自我的重要时机。因此,建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哲学的在场尤其重要。


作者为上海社科院研究员,社会科学报社长、总编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