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上海国际电影节 | 为什么要看纪录片?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桐 2018-06-22 08:19
摘要:皮尔乔·汗卡萨罗笑着说:“两个剧情片导演见面的时候,总是在讨论钱。而两个纪录片导演见面的时候,总是在讨论世界。”

6月9日,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开票,一大波纪录片就迅速宣告售罄:阿涅斯·瓦尔达的《脸庞,村庄》,德里克·怀斯曼的《书缘:纽约公共图书馆》,王男栿的《我是另一个你》……伏原健的《人生果实》甚至挤进整个电影节500余部展映影片最快售罄榜的前五位,足见观众对纪录片的热爱。

 

6月18日早上8点半,上海影城巨大的1号放映厅座无虚席。竟然有这么多人选择在端午节这天起个大早,来看法国女导演阿涅斯·瓦尔达的纪录片《脸庞,村庄》。这位法国新浪潮祖母,如今90岁了,仍然能给观众带来的惊喜。她和街头艺术家JR两个人,驾驶着小货车一路穿越法国乡村,给遇到的人拍肖像,张贴到一面颓墙或一块巨石上。他们一路的旅程给观众带来笑声,也带来泪水,以及,两次热烈的掌声:影片结束的时候一次,等到字幕全部放完的时候,观众还没走,掌声又响起一次。

德里克·怀斯曼《书缘:纽约公共图书馆》 

 

上海国际电影节纪录片展映单元的策展人徐铮告诉记者,本次电影节她一共收到来自全球的500多部纪录片,最终挑选除了35部风格多元化纪录片。去年,《佛罗伦萨和乌菲兹美术馆》《东京偶像》等艺术题材纪录片在电影节上反响不俗。今年,纪录片单元特别挑选了5部与音乐有关但风格又截然不同的纪录片:《蓝色音符爵士厂牌:不止音符》是一次爵士乐的朝圣之旅,《玛丽亚·卡拉斯:为爱发声》带观众走近“20世纪最伟大女高音”,《黄河尕谣》记录西北民间歌手张尕怂的恣意人生,《古巴花旦》讲述两位古巴老人的粤剧梦,《赞美虚无》的叙事者是朋克先锋伊基·波普。

《古巴花旦》

 

除了艺术题材纪录片,35部展映影片中还有6部战争题材的纪录片,包括皮尔乔·汗卡萨罗的《三个忧郁的房间》、莱奥纳德·赫姆里奇《漫长的离乡》以及阿尔巴·索托拉的《战火中的女神》等。从叙利亚内战,到历历在目的车臣战乱、阿富汗战争、两伊战争,再到二战回顾,这些影片真实呈现了战场的残酷。

《战火中的女神》画面 

 

《战火中的女神》的导演,是西班牙女导演阿尔巴·索托拉。2015年,她只身赴叙利亚战区,拍摄了女指挥官阿里安带领女子保卫军抗击ISIS的故事。跟随索托拉的镜头,我们看到叙利亚北部寸草不生的平原上,女子保卫军战士们的生活和战斗。无论是指挥官阿里安的英勇让,还是导演索托拉的执着,都让人肃然起敬。在叙利亚前线拍摄,感到过恐惧吗?阿尔巴·索托拉告诉记者:“她们警告过我前线很危险,只允许我待3天。但我在哪里待了5个星期,这是我人生中最紧张的一段日子,是阿里安和女子保卫军给了我勇气。作为女性电影人,我几乎天然地觉得自己有义务记录下这一切,与她们并肩作战。”

西班牙女导演阿尔巴·索托拉

 

当索托拉结束拍摄回到她居住的柏林,并且快要完成影片剪辑的时候,阿里安在战场上受了重伤。索托拉想都没想,立刻搭乘了最早的飞机去看望她,并留下来照顾了她两个月。索托拉说:“我决定继续拍摄,这部影片也越来越像是一个有关永不放弃的女性个人、私密的记录。”

 

另一部参加展映的战争纪录片《三个忧郁的房间》同样是一位女性导演演的作品,她就是芬兰导演皮尔乔·汗卡萨罗。影片记录了第二次车臣战争对车臣和俄罗斯儿童造成的伤害,在2004年上映后获得了极大反响,在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塞萨洛尼基纪录片节等斩获了大奖。

芬兰导演皮尔乔·汗卡萨罗在《三个忧郁的房间》放映现场  

 

皮尔乔·汗卡萨罗是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纪录片单元评委会主席。在拍《三个忧郁的房间》等纪录片之前,汗卡萨罗拍了不少剧情片,但她发现自己更享受用镜头去记录真实而复杂的世界。为什么?她笑着说:“两个剧情片导演见面的时候,总是在讨论钱。而两个纪录片导演见面的时候,总是在讨论世界。”

 

为什么要看纪录片?汗卡萨罗说:“你来上海国际电影节看这些展映的纪录片,就像环游了一次世界。纪录片让我们看到真实的世界和生活的困境,它会增加我们的责任心,它会教会全世界的人彼此理解,相互包容。”

 

中国纪录片导演吴文光也是纪录片单元的评委之一,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片单让他感到吃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纪录片胃口真大,你能在这里看到瓦尔达的新片、怀斯曼的新片、原一男的新片,对观众来说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

 

吴文光赞扬了上海国际电影节对现实主义题材纪录片的关注,他说自己喜欢那些既探讨社会议题,又融入个人故事的纪录片。2010年开始,吴文光开启了他的“民间记忆计划”,让年轻人带着摄像机回到村子里拍摄采访老人,用镜头寻找记忆。8年来,已经有40多部片子完成。吴文光说:“如今有越来越多人看纪录片,也有越来越多人开始拍摄纪录片。我信奉博伊斯所说的,这是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时代。艺术不是特权,纪录片也不是特权,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方式。”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编辑:邵竞
题图说明:《脸庞,村庄》剧照
本文图片:上海国际电影节 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