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让垃圾分类从“口号”转化为“意识”,上海这个镇全面启用"绿色小屋"
分享至:
 (4)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夏婷 黄勇娣 2018-06-15 08:33
摘要:集再生资源交投、绿色账户兑换、酵素工坊和生态之家4大功能为一体的“泖田绿色小屋” 的启用,将助力泖港镇完善垃圾分类减量化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十几个被彩绘成不同色彩和花式的废旧轮胎,两两层叠,轮胎圈内栽上各色花草……走近松江泖港镇焦家村“泖田绿色小屋”示范点,点缀于门前绿地和墙角的一个个“轮胎盆景”组成的创意绿化小品分外引人注目。
 

“这些盆景都是用镇环卫公司难处理的废旧轮胎做成的。”泖港镇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张志锋告诉记者,废旧橡胶轮胎虽是可回收物,然而由于再生橡胶成本远高于用原材料制成的橡胶,因此废旧橡胶的处置是一道难题。像这样废物利用,变废为美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化如何从“口号”走向“习惯”,进而转化为“意识”?同样也是一道难解之题。近日,位于泖港镇焦家村的全镇首个“泖田绿色小屋”垃圾分类示范空间揭牌并正式投入使用。集再生资源交投、绿色账户兑换、酵素工坊和生态之家4大功能为一体的“泖田绿色小屋” 的启用,将助力泖港镇完善垃圾分类减量化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2018年,泖港镇计划在16个村全部建成并启用“泖田绿色小屋”。
 


绿色小屋:再生资源交投站的2.0版本
 

废玻璃、旧衣服、塑料瓶、硬纸板等可回收物从村民手中交投入“泖田绿色小屋”后,转入镇级垃圾中转站,随后不同类型产品进入不同的再生处理通道,制成再生产品。作为泖港镇新建村再生资源交投站的2.0版本,更直观的垃圾分类体验和人性化的服务赋予“泖田绿色小屋”更多内涵。启用后的绿色小屋,将作为泖港镇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一个重要的功能窗口。
 

“泖田绿色小屋的再生资源定时定点回收时间是每周三上午9时至11时,其他时间采取上门回收的方式,行动不便的村民可拨打公示电话预约上门回收。除此之外,回收人员每天都会巡回两趟上门回收。”张志锋说。
 

一台大屏幕电视机,多张可随即摆放的桌椅,由一排展示架所隔开的半封闭区域,就是“泖田绿色小屋”的生态之家。“相较于仅具备再生资源交投和绿色账户兑换的再生资源交投站,‘泖田绿色小屋’还具备酵素工坊和生态之家两项功能。”张志锋介绍,“垃圾分类意识的培养,一方面要让群众在交投时有真实体验,其次要在孩子们中起到教育意义”。“泖田绿色小屋”的生态之家启用后,不仅将作为绿色小屋对口学校泖港学校的学生低碳生活教育基地,同时也支持泖港镇社区学校生态环保课程的开设、垃圾分类志愿者的培训、酵素工坊课程的开展等,形成垃圾分类综合教育基地。
 


变废为宝,垃圾分类深入人心
 

在“泖田绿色小屋”里,废旧报纸变成了环保笔记本,空牛奶盒摇身成为搓衣板,已使用的一次性筷子制成飞机模型,废旧纸板搭成了创意场景……陈列在“泖田绿色小屋”展示架上的各种由废旧垃圾制成的小产品,给了村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最直观体验。
 

“旧衣服、废塑料、废玻璃这些东垃圾,原先卖给收废品的人都不肯要,我们只能拿去扔了。现在,我把这些垃圾卖给绿色小屋,废品不仅换了钱,还能变成有用的东西,我们都愿意这样做。”新建村村民潘老伯说,通过“泖田绿色小屋”,自己亲眼见到了垃圾分类的流程,也目睹了可回收资源再生利用的成果,新的再生资源处置方式给了村民一次垃圾分类变废为宝的真实体验。
 

在泖港镇新建村田间路边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站内,每天早晚,都会出现一支几人组成的队伍,他们不是村里的垃圾分类保洁员,却自发对村民投放到垃圾站的垃圾进行分类,干湿垃圾分好类后,将可回收物拣出,再交投至“泖田绿色小屋”。“这支垃圾分类小队由新建村村民自发组建而成,已经活动了数月之久,而且隐隐有带动其他村民一起垃圾分类的趋势。”张志锋笑着说,“村民交投来的可回收物,将由第三方有资质的环保公司进行处理,且必须有下游企业进行消纳,成为再生资源产品。”
 


垃圾减量,关键在于再生资源利用
 

“我们算过一笔账,低附加值的垃圾直接扔进垃圾桶后,通过镇级垃圾中转站回收至区级垃圾中转站,处置费为260元每吨。如果把这笔垃圾处置费用于第三方环保企业做再生资源的回收,不仅能垃圾减量,还能转变村民的意识。”在张志锋看来,泖港镇的垃圾分类减量化,既要分类,更需减量,减量的关键便在于再生资源利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回收和填埋,是目前干垃圾处置的两种主要方式,在干垃圾源头中分类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那么干垃圾处置量自然将减少。再生资源交投和湿垃圾资源化处置,是泖港镇垃圾减量的两种方式。“再生资源中有高附加值和低附加值的区别,废铜废铁等附加值为高,废玻璃、废塑料、废旧衣服等低附加值的再生资源则更需要一条回收的渠道。”张志锋表示,因此,“泖田绿色小屋”通过委托第三方环保公司进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建立泖港镇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可喜的是,“泖田绿色小屋”于2018年初试运行时,新建村的第一季度可回收物回收量已达24吨。“这些可回收垃圾,如果没有被分类出并进行资源化处置,那么进入到干垃圾焚烧或填埋处置通道的垃圾将增加24吨,现在这样的成效便意味着垃圾减量。”

栏目主编:栾吟之 文字编辑:栾吟之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