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长三角 > 华东局 > 文章详情
170位上海人在新疆喀什能做些什么?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向凯 2018-06-06 16:42
摘要:记者走访发现,这群“单身汉”却把生活过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5月,记者在喀什采访,正碰上喀什地区罕见大雨,部分地方降水量创下有观测资料以来的极值。春雨冲刷了前日的沙尘,也带来一股清新之气,乡间的梧桐树愈发闪亮,马路边的水洼招来不少小孩子欢快戏水。记者走进莎车县巴格阿瓦提乡2村,就像进了城里的小区,一栋栋安居富民房紧挨马路,院子里的葡萄藤刚伸出枝蔓,大棚西红柿正长到乒乓球大小。

 

春雨带来的喜气,让上海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们带着一些抑制不住兴奋劲儿。自去年2月进疆,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调整健全党委、纪委、工会班子成员,完成党支部换届选举,形成了完整的组织覆盖体系;全体援疆干部签署“促进就业责任状”和“抓基层党建责任状”,进一步强化党委领导的主体责任,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证。记者所见所闻,都印证了援疆干部与人才在脱贫攻坚与产业援疆中的关键作用。

 

5月,在叶城县夏合甫乡5村,“开在家门口”的卫星工厂帮助当地贫困户就业。 向凯 摄

 

结对帮扶,留下带不走的沪喀情缘

 

79名干部、91名医疗教育人才,第九批上海援疆干部人才共170人,多是三十多岁到五十多岁的青壮年。“来了就成了‘单身汉’!” 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党委书记、总指挥,喀什地委副书记杨峥对记者开玩笑说。但记者走访发现,这群“单身汉”却把生活过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在喀什前方指挥部和对口支援四县的分指挥部,记者看到,每个院子里都种着各种各样的果树,篱笆里的草坪修剪得整整齐齐,不大的院子就像上海洋房的后花园一样——很难想象这是一群“单身汉”打理出来的。

 

“我们不希望干部宅在房间里。”杨峥告知,这既是为了保证工作效率,也是为了干部们的心理调适。为此,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党委和13个党支部尽量丰富大家的组织生活、集体生活,让家人放心、干部暖心,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总有一种力量让你前行。”上海援疆专家、喀什二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倪玉苏说。今年3月,他指导当地医生用带有塑料外层的麻醉导管管芯制作耳廓畸形简易矫正器,只花费30元钱就治好了先天性猿耳患者。当地群众把上海专家当亲人一样。不少援疆干部表示,经过最初一段时间摸索后,会自然地从心里生出一种力量催促自己前进——他们认为,那是亲情的力量。

 

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援疆干部们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170名援疆干部人才已与354户当地民族群众结对认亲,其中,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党委与莎车县伊什库力乡14村党支部结对共建,与87户贫困群众结为亲戚,定期开展进村入户走访慰问结亲活动。让杨峥印象深刻的是,一次他走访莎车县一家贫困户,见女邻居在门口抹泪,一问才知,原来她见自家没人关心而感到失落,于是杨峥走进她家慰问,临走时她再次掉下眼泪。“她两次掉泪,心情是不一样的。”杨峥说,“与当地群众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谊,就是我们援疆的动力之一。”

 

援疆工作关系到东、西部乃至全国改革开放大局,定好位、谋好事、出实效,是援疆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援疆干部人才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在对口支援工作中,怎么做好上海服务,让上海服务持续帮助受援地,是我们时刻思考的问题。”杨峥说。

 

5月,在莎车县巴格阿瓦提乡2村,当地群众正通过因户施策的脱贫攻坚方案发展庭院经济,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秦盛摄

 

聚焦重点,助推受援地区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是上海对口援疆工作的首要任务。在莎车县巴格阿瓦提乡2村65岁的艾麦尔·麦麦提家,记者看到一份《因户施策实施方案》,从家庭成员的年龄结构分析,比如是否有适龄儿童、劳动力情况,到收入结构分析,包括耕地、种植业、林果面积等,充分评估条件,针对薄弱处帮助发展。在这里,看着一栋栋安居富民房,很难想象曾几何时大多数贫困户还住在“两边是木条、中间用土垒起来的土坯房里”。从2010年起,上海援疆力量资助村民修建安居富民房。“莎车县每一套安居富民房都有上海援疆资金的补贴,普通户补贴100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补贴20000元。”上海援疆干部、莎车县住建局副局长左文说。

 

该村驻村第一书记马庆云跟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家每户养了几十对鸽子,一对鸽子一年下8窝,一窝两枚蛋,一只鸽子可以赚10元钱;大棚西红柿能收入2000元钱,再种上白菜,一年产生两次收益,过两年等葡萄藤结果了又能增收,算下来整个庭院经济能带来约1万元收入,此外每家还种了几亩小麦和玉米,“脱贫没问题”。

 

5月,在叶城县伯西热克乡10村,“开在家门口”的卫星工厂帮助当地贫困户就业。 秦盛 摄。

 

在叶城县伯西热克乡10村的小纺织工厂,厂房明亮整洁,上百位女工着装统一。27岁的村民依再提·艾海提正踩着缝纫机做衣服,一个多月前,她通过培训上岗。“学会一种技能,就能带富一个家庭。”依再提克孜·吐尔逊说,她是工厂管理人员,据她介绍,工人大多是附近的贫困户,前三个月培训期间每月最低800元,三个月之后按工作量付工资。让依再提克孜惊喜的是,不久前工厂专门打造幼儿看护区,她可以带着四岁的小孩来上班,有专门的阿姨照顾,免去了小孩在家无人照看的担忧。

 

产业促进就业是脱贫攻坚最大的民生工程。上海援疆叶城分指挥部指挥长、叶城县委副书记胡广告诉记者,去年,叶城县在20个深度贫困村建立20个卫星工厂,包括核桃加工、纺织工厂等,今年还将建设30个卫星工厂,让广大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实现“家门口就业,闲时间挣钱”。

 

编辑邮箱:alexklj@126.com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图片编辑:邵竞
题图说明:5月,在叶城县伯西热克乡10村,“开在家门口”的卫星工厂帮助当地贫困户就业。 向凯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