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法华镇路上的笔挺先生
分享至:
 (3)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沈轶伦 2018-05-07 11:07
摘要: 当王志冲来到法华镇上时,这个区域和这个人都处在命运的下行段落。但柳暗花明,法华镇终究变成了宜居的小区,而王志冲也向命运交出了不屈的答卷。

法华东镇二楼,曾住着一个“笔挺先生”。

 

因为罹患强直性脊柱炎,正值青春的王志冲成了一个完全不能弯腰,不能坐、蹲,只能笔挺躺着或笔挺站着的人。

 

就是以这样笔挺的姿势,他自学俄语、翻译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是以这样笔挺的姿势,他结了婚,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他见到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夫人,受到她的鼓励,又以自己的经历,鼓励了无数因为疾病而受困的人们。

 

当他来到法华镇上时,这个区域和这个人都处在命运的下行段落。但柳暗花明,终究法华镇变成了宜居的小区,而王志冲也向命运交出了不屈的答卷。

 


古镇法华


法华古镇,集镇兴于寺庙。早在北宋开宝三年(970年),李漎泾北岸兴建法华禅寺(今址法华镇路525号)。崇宁元年(1102年),李漎泾南岸兴建观音慈报禅院(今址新华路650号)。境地因法华禅寺得名法华巷。随着香火日盛,乡民向寺庙四周聚居。且由于境内有大小河流20多条,并与周围吴淞江、肇嘉浜、蒲汇塘等通太湖流域各地,吸引商贾纷至沓来。民宅、商肆以法华寺为中心,沿李漎泾东西两侧扩展,至明嘉靖年间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集镇。在清乾隆、嘉庆年间(1736年-1820年),法华古镇进入鼎盛时期,成为上海县西部首要集镇。

法华寺拟意图(《长宁区地名志》)

根据记载,当时商肆民宅沿李漎泾构筑,形成了一条东西长3里的街道(今址淮海西路至凯旋路)。法华寺东为东镇,寺西为西镇,后又分出一个中镇。街道以平石板铺路,街巷纵横交叉,房屋错落有致,形成街中有巷,巷中有院的建筑群。清乾隆、嘉庆以后,文人富贾在此兴建有王家厅(今法华镇路789号)、棣鄂堂(今法华镇路713号)、嘉荫堂(今法华镇路361号)等,均为高墙夹峙,厅堂宽广、内有水亭花榭的宅邸。且镇内庭院多种牡丹,花开时节,这里是远近闻名的“小洛阳”。而每当香汛庙会期间,香客游人及商贩群集于法华镇上。寺庙内外、小河两岸摩肩接踵,尤其是种德桥一带更为热闹,也使一批菜馆、茶馆应运而生。

 

然而到了清咸丰三年(1853年)后,古镇经历多次战火洗劫,景况日趋衰落。先是同治元年清政府两次在虹桥、七宝一带攻打太平军。法华镇居民大批逃避至肇嘉浜、蒲汇塘一带。古刹香火中断,楼台亭阁逐渐颓废,集市萧条。1924年,齐燮元、卢永祥军阀战争爆发,浙沪联军400余士兵进驻法华寺,士兵骚扰,集镇鸡犬不宁。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占据法华地区,烧杀掳掠长达8年之久。

 

1936年,王志冲出生在五原路一户富庶人家。但他甫一出生,生母就去世。父亲当即不喜这个儿子,要把他送去育婴堂。亡母的妹妹,也就是王志冲的姨妈收养了这个孩子。姨母一家住在法华东镇上一处二层小楼楼上,姨夫开一家照相馆,和姨妈没有子嗣。收养了王志冲后,起初一家人还很和睦,但不久姨夫去外地开店,且有了外室,只留下姨妈和王志冲在上海。

 

命运对王志冲,并没有开一个好头。迎接王志冲的法华古镇,也正处于衰落期。

 

昔年的亭台楼阁早成了断井颓垣,鲜花美食也不复有痕迹。历经战乱,政府不再出资疏浚李漎泾,民间亦无钱募修。抗战后,法华镇附近工厂增多,人口聚集,河道未作治理,日复一日,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被排放进河道,甚至将河道作为堆放垃圾的沟渠。河道淤塞日甚,水质变黑发臭,蚊蝇大量孳生,早已舟楫不通。孩子们在街上把民谣改了词唱:过去是“龙华的桃子,法华的房子”,现在是“龙华的桃子,法华的蚊子”。

 

辉煌一时的古镇,只在传说中了。


柳暗花明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法华镇已经发黑发臭的河边,土生土长带着乡音的本地人,和因为战乱仓促逃难到上海的外乡人,比邻而居。

 

一条弹硌路,分开两边两排岌岌可危的破棚简屋。搭建在河边的民居,则把半间屋子延伸到水面上,下面用木桩支撑在河泥里。从这里望向河面,水里漂浮着一团团可疑的黑色污物。桥堍垃圾成堆,桥墩边沉浮死去的猫狗。曾经清澈的河流上,桥梁没有栏杆,石板破损、苍蝇围绕。每逢雨天,法华一带会因河道通泄不畅积水严重。周围约有3平方公里地区的雨、污水,经总长约3.65公里的支浜汇流于此,暴雨过后,低洼地段,有时竟要10天才能退尽积水。

 

彼时,邻居们都艰难地在生存线上挣扎。外来的难民,凭着手艺在上海扎下根来,挑着担子卖馄饨,沿街开打铁铺、箍桶店、成衣铺。这样的小店里,老板就是师傅,店面也是住家。相形之下,本地人生活相对安定许多,或者在工厂做工,或者出租住房兼开一家烟纸店。

 

艰难的生活环境和丈夫的背信弃义,让养母将所有的寄托都放在了王志冲身上。小男孩才学会说话,养母就要求他一遍遍承诺“长大以后,要赚许多钱,统统交给妈妈”,反反复复。养母要求孩子重复这句话不止,也由此,得到一点慰藉。

 

但童年的记忆也不完全是凄苦。温饱线上挣扎的人们依旧渴望生活的乐趣。王志冲的养母和女邻居们爱看戏,常常去江苏路看演出。王志冲耳闻目染,也在家披着围巾咿咿呀呀学唱戏。有一次,被回家的养母撞破,他大为尴尬,转念一想,告诉养母说“等我长大了,唱戏赚钱给你花。”目不识丁的邻居伯伯倒是更有远见,这个出卖苦力的拉车夫对王志冲说,不必唱戏赚钱,如果能考入名校,更有出息,“上海有所著名的中学叫格致中学,如果你能考上,你妈更能享福。”第一次听说这“鸽子中学”的王志冲一脸懵懂,却在玩耍之余,隐隐约约对未来有了目标。

 

小学毕业,王志冲真的考进格致中学。在这里,他渐渐养成了文静的性格,常常泡在图书馆看书。校园生活为他带来一个超越法华镇的广阔世界。但这个世界刚刚露了脸,就又残忍地将窗户关闭。14岁时,王志冲罹患强直性脊柱炎,渐渐只能卧床。焦急的养母,寻遍海上名医,但所有的诊断,都告诉王志冲,他再也不能起床。像刚刚学会飞翔,就被折断翅膀的小鸟一样,王志冲退学回家,躺在法华镇路小楼二楼的床上,万念俱灰。

 

楼下是商店,偶然有人走动,这一点点震动对常人而言,轻微到可以忽略不计,但对王志冲来说,却好像是拿钝刀锯肉一样难耐。他吃不下、睡不着,浑身疼痛。

 

1951年,格致中学图书馆管理员汤廷诰来看望王志冲,在聊天中,汤老师鼓励王志冲利用能够活动的上肢锻炼身体,并给他带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勉励他身残志坚。利用床边的收音机,王志冲开始自学俄语。他努力起身,开始翻译作品、发表文章。他依旧是,也必须是养母的全部希冀。

 

1958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填没李漎泾和沪杭铁路以东地区的所有沟浜。记录显示,当时填浜土方总量为13.47万立方米。土方不足,开挖人工湖,取土5万余立方米,建成法华公园(今天山公园)。填没的李漎泾泾浜基上植树绿化,建成一片条带形绿地。法华镇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另一种变化,也悄然在王志冲身上发生。

 

经汤廷诰老师介绍,格致中学新任的大队辅导员郑懿带领学生们到法华镇来看望校友王志冲。25岁的郑懿和24岁的王志冲,各自的际遇有太多的不同。但是对文学艺术同样的热爱,对少年儿童工作的共同兴趣,还有相似的生活观念让他们有了说不完的话题。爱情,在病床上降临了。1960年,郑懿毅然嫁到了王志冲家,一年后,两人添了女儿。妻子的爱,完完全全点燃了王志冲。此后至今,他都在郑懿的帮助和鼓励下,投身俄语翻译。

上世纪90年代,王志冲和郑懿离开了法华镇,搬到了长宁区另一处公房底楼的居所,方便王志冲残疾车出入。法华镇也变了模样,高楼大厦建起来,危棚简屋被拆除,当年蚊虫滋生的环境变成绿树宜人的居住区。“命运如残忍的巫婆”,王志冲在回忆往事时这样写道,“虽以痛苦惊怖开始,却没有以颓唐崩溃告终,也许,仍是幸福的。” 


王志冲,1936年生,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翻译及创作出书86种,其中译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多种版本印数超过32万册。2016年-2018年译出齐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全部作品。

(部分资料参考《长宁区志》)

图片编辑:笪曦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