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天下 > 风云 > 文章详情
尚长荣:卸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后
分享至:
 (3)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诸葛漪 2016-01-25 10:36
摘要:作为中国戏剧界首位梅花大奖得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批传承人,他最关注的还是如何将数十年打磨的艺术心得传承给下一代

 

卸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后,尚长荣的生活依然忙碌,带学生、准备出回忆录、演出、办讲座……作为中国戏剧界首位梅花大奖得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批传承人,他最关注的还是如何将数十年打磨的艺术心得传承给下一代。

 

现在没苦可吃得自找苦吃

 

1940年尚长荣生于北京,他是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之第三子,当代最负盛名的净角艺术家,开创架子花脸铜锤唱、铜锤花脸架子演的艺术模式。谈起少年时代学戏艰辛,他的第一反应却是十五六岁时在杭州旅游,“那时九溪十八涧基本没人,进了灵隐寺顺着旁边的小溪走,偶尔能看到三五个人,溪水潺潺。之后我有三十多年没去过杭州,故地重游,人多得简直像庙会。少年时代留给我的美好印象太清楚了。”

 

记:大家都说学戏苦,可听您的回忆,学戏不但不苦,还有时间游山玩水。

 

尚:那时我十多岁,学戏、演戏、游山玩水。所谓苦,是电影里的夸张描写,把那时候的科班都说得跟集中营似的。谭元寿曾经将“富连成”坐科戏称为“七年大狱”,学戏不是蹲监狱,所谓“七年大狱”就是吃苦而已,那时候谁不挨打?中国女排经受日本教练大松博文魔鬼训练,也很苦。现在想起来,要干点正业,能够成正果,不吃苦是不行的。现在没苦可吃,得自找苦吃,吃苦是好事。

 

记:您父亲尚小云对您学戏有什么影响?

 

尚:我父亲治学、治家、治艺都非常严格,他脾气很大,又是侠骨柔肠,非常好说话。他特别厌恶做人不正派,不能容忍演员对于正业不认真、懈怠,由于懈怠而在舞台上出错。只要不是由于懈怠出错,他从来不计较。他太认真了,对于子女、学生学艺严格到不近人情。那时候我们在家里不敢犯一点错误,特别在舞台上,不敢有一点疏忽,更不敢松懈。如果做得不够认真,下来是要挨板子的。现在回忆,我正是从小受到他的影响,对自己的专业从来不敢懈怠,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记:您觉得现在学戏与过去有什么不同?

 

尚:作家笔下的科班生涯有艺术加工,但最好还是务实。“七年大狱”不是监狱,像荣春社学生穿得很讲究,一班几十个学生,抗战时期戴的都是飞行员的航空帽,很时髦,吃得也好。挨打归挨打,学得好,可以坐着汽车去吃西餐,都是真奖励。现在更好了,学戏是甜蜜的事业,老师追在学生后面,就怕你不肯学。以前学戏的人都是穷苦出身,大家都知道学戏有前途,能养家出名。除非是很有天赋的爱好者,富家子弟不到科班学戏。

 

成功的新编戏要有警示有棱角

 

1988年 《曹操与杨修》在上海京剧院横空出世,被公认为“新时期以来中国戏曲的里程碑作品”,《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成功推出,奏响“尚长荣三部曲”。《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 分别获第一、三、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金奖(榜首),囊括中国戏剧界所有重要奖项的“大满贯”作品。

 

记:新编戏很多,能写到观众心坎上的成功剧目却不成比例,您的三部作品都非常成功,深受好评。

 

尚:《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三个戏写了不同历史时期,三个戏都在启迪人生,我都很喜欢。古往今来,所有舞台上的戏都在说道理,张扬正义,鞭挞黑暗与丑恶,比如《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是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告诉观众“做错了还是要纠正”。《四郎探母》讲人性、思乡,告诉观众“国与国之间和为贵,民族之间和为贵”。我演戏很注重开掘一出戏的历史内涵,要让观众欣赏艺术的同时,也受到戏的主题内容启迪和影响。

 

记:演出《曹操与杨修》,您最大的心得经验是什么?

 

尚:排《曹操与杨修》我47岁,感觉自己火候已经到了,太年轻不行,过了50岁之后,或许也不行,思路没有那么敏锐。“曹杨”出台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没有上海京剧院同行搭档的氛围,实现不了我的艺术追求,我将一事无成。

 

我演曹操没有什么派,不是按照某个派来演,而是按照我的追求,通过内功外功结合,塑造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有历史厚重感的艺术形象。内功是人物塑造,外功是唱念做打。我没有因为要立派去攒点东西,我演曹操,不分铜锤还是架子,唱还是念,只要符合音韵学、美学的舞台标准就行。言兴朋也没有拘泥于言派去塑造杨修。在我看来,流派只是外部技巧,这个技巧与人物的内功外功理性结合,舞台上才会产生玄妙的艺术形象和感染力。

 

记:您在《曹操与杨修》表演,为什么能在新编戏领域独树一帜?

 

尚:从心欲,不逾矩。年轻演员应该有这种理念,随着积淀慢慢成长,功夫到了,水到渠成。急于求成,是拔苗助不了长。我看到一些地方戏演员,自称某派唱腔创始人,这话说过了,艺术成绩必须经过舞台检验,不要为了标榜自己而标新立异,不要为了形成某个流派而标新立异。流派在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得能被人接受,合乎客观规律和艺术逻辑。

 

记:《贞观盛事》排演时,有人提出要改词,被您拒绝了?

 

尚:《贞观盛事》 里君臣嘻嘻哈哈吃喝玩乐,只有魏征不断提意见。魏征与太宗也是属于唇枪舌剑,只是没有“曹杨”那样的生死撞击。有场戏,李世民夜访魏征,发现他的住所很简陋,下令修缮,可被魏征拒绝了。魏征随后提出为官要“一清廉、二谨慎,三勤苦”。有人认为台词太尖锐,应该改掉。我发脾气了,魏征的话都是历史上的原词,有依据,不可能改。我们好几次演完这场戏之后,全场掌声雷动。

 

记:《廉吏于成龙》,您听从评论做了修改。

 

尚:一开始我觉得排《廉吏于成龙》没戏,因为戏里没有断案、没有矛盾。导演也说,“我导过很多清官戏,这部戏没有杀贪官,肃什么贪,表什么清。”后来我们达成共识,《廉吏于成龙》以一个布衣高官的人品为核心,一个个故事像串起的珍珠。《廉吏于成龙》 上演之后,《文艺通讯》发了一篇评论,认为《廉吏于成龙》主人公有给自己歌功颂德的嫌疑。我看了这篇文章,觉得有道理。戏好看,必须坚决杜绝三突出、高大全,于是把于成龙“我是清官”“要为老百姓做事”等自我表扬的豪言壮语都删了。当时《廉吏于成龙》 在上海已经拿了很多奖,都是第一名,但是该改还得改。绝不能手软、背包袱,昨天表扬,今天不算数,得重新认识。

 

记:三部戏大获成功,您觉得有共同因素吗?

 

尚:好戏要对人有启迪、有警示,应该有棱角、敢讲,远离过去时代的思路观点和理念大棒。

 

有些人唱了半辈子戏还糊涂着懵懂着

 

去年青春版《曹操与杨修》问世,尚长荣担任艺术指导。建组前,几位青年演员收到尚长荣的一封信,信中写道:“一堂新人、新气势、新闪光。担子不轻啊!我有劲头按当年苦排曹杨之精神来要求你们,逼你们苦排苦练!不知你们有没有兴趣?会不会有意见?肯不肯吃苦?只要主要角色扮演者奋起带头,发扬曹杨剧组当年优良传统的拼命精神,玩命儿劲头,定会获得观众之认可!”

 

记:教后辈演戏,您会怎么指导他们尽快在艺术上成熟起来?

 

尚:要善于与不同见解的人合作,慢慢来,求大同存小异。排演青春版《曹操与杨修》这一年,我不是光去教,不是要求他们必须按照我这个来。年轻演员不对在哪里,我会给他们出主意,为什么要用这个声音,讲解声韵情关系为什么要这样,是情感需要还是观众气氛所需,哪点要火、哪点要温。有些人唱了半辈子戏,还糊涂着、懵懂着。

 

人只有两只眼睛,后面你看不见,所以必须有人帮忙看,必须承认得有第三只眼睛来看自己。有的年轻人拒绝这么做。拒绝意见的人,是笨人。不能要求提意见的人全都准确,有的意见马上能用,有的是启发,有的不准确,可以作为参考,但是绝对不能拒绝。

 

记:听说您有三怕?

 

尚:我不太爱张罗自己、自我炒作。我有三怕,一怕开表彰会,一开表彰会我就发怵,怕找不到感觉了,如坐针毡。研讨会也是,难过啊。我这种个性,按北方来说是“怵窝子”。尚长荣舞台生涯多少多少周年,我不想搞纪念会,要搞就搞三出戏评论会,讨论三出戏得失;二怕看我的演出录像,每次看,总能看到让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偶尔看到一个录得还行,心里面就很庆幸。比如3D电影《霸王别姬》,总的不错,可还觉得这里差点;三怕听自己的录音,舞台录音难免有音不准、气息不准的地方,一听净是毛病。实况录音有点意思的,都得有超级水准。一听就知道是谁在表演,很不容易。

 

自己能挑自己毛病,是一大优点。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听不进去意见、艺术上的自恋是极大误区。

 

记:像您这样功成名就的大家,还能清醒地给自己挑毛病,让很多人意外。

 

尚:看事物、看是非、看作品、看艺术,都应该非常准确务实。演员跟粉丝不一样,粉丝,你错了也是好的。而演员一定要摆脱盲目,给自己照镜子,做明白人。我讨厌盲目地迷信和崇拜。艺术上要远离造神模式,一造神,一盲目迷信,就背离了创作初衷。

 

在艺术上看问题,我能够接近客观和准确,靠自己的评估,也靠周围人。演戏,我是需要导演的人,需要有智囊团给我出主意,一是肯定好的,这样做是对的,你要这样;二是指出缺点问题,你这点不合适。两者我都需要。拍《霸王别姬》,陈金山、吕爱莲、李春城组成技术导演组。拍完我就问怎么样,得到回答“行,过了”要么是“我觉得这点还不够”,我就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我应该还是愿意听取意见、能够接受意见的人,这是我的优点。听意见,不是彰显谦虚,而是实际的客观需要。

 

记:您怎么看待立派这个问题?

 

尚:与其说立派,不如说我现在有自己的思路理念和追求,也承认自己形成了演唱和表演的风格。我不够称派,也不敢称派,这是评论家对我关爱。1980年就有评论家写,尚长荣开宗立派指日可待,那是我第一次听到立派。有一次访谈中,我提过“不能立也不够立”。京剧表演艺术家杨宝森说过,生不立派。派是客观上,是观众给的。

 

(本文转载自今日《解放日报》。题图摄影:蒋迪雯 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