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城事 > 微观上海 > 文章详情
冬去春来?时隔3年再访实体书店
分享至:
 (11)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潇 张嘉瑜 等 2016-01-01 11:14
摘要:不少店主跳槽,书店大多还在;“书香+咖啡香”的搭配已司空见惯。

2012年夏天,上海师范大学十多位读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开启了一场浩大的调研:走进上海的大街小巷,探访那些依旧还“活着”的书店。历时,整整10个月。

 

最终,以总共70家书店为样本,调研了实体书店转型之下的生存发展状况,积累了数十万字的访谈资料,还制作出《上海市实体书店实地调研图集》、《上海市实体书店分布简图》。

  

2016年新年已至,海内外逐渐出现实体书店回暖的信号。一直在网上售书的当当网日前宣布,计划在3年内开1000家实体书店;亚马逊也新近在西雅图开设了线下实体书店。

  

“书店的寒冬让一批书店经营者离开了,剩下的就是我们这些‘一条道走到底’的人了。等冬天过去,春天就来了。”沪上知名人文学术书店——鹿鸣书店的店主顾振涛说。

 

确如此否?我们再访,并特地选择新一年的第一天见报。

 

店主不少跳槽,书店大多还在

 

找出以前收集的名片,一个个电话拨过去,当时认识的老板、经理,不少都跳槽了。

 

拨通原大众书局福州路店店长吴坚的电话,声音也无奈:“一个月前我已经离开书店行业,跳槽到了百货行业。”他说,在书店行业的20多年,他最大的收获就是“读了很多书,认识了很多人”,“但想把书店做得更专业,就太难了”。

 

不过,人有流动,大多数书店却都还在。

 

在复旦大学周围重走一圈,鹿鸣书店、复旦经世书局、志达书店、博师学术书店、古月书店、申东外语书店……2012年在复旦周围走访的这些书店,如今,一个未倒。

  

纵观“书店们”近年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三种方向,姑且称为“改革派”、“稳健派”和“保守派”。

  

“改革派”的书店不少走上了营造公共文化空间的“泛书店”模式。2012年至2013年的调研之时,大多数书店还只销售书刊,没有涉及别的业务,有书店老板曾质疑:“书店去卖咖啡,那不就成咖啡馆了?”

 

如今,“书香+咖啡香”的搭配早已司空见惯。

  

还有些“改革派”是换了舞台。淘书公社在淘宝、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上已开5家网店,扩大了仓储物流规模,整月总营业额逾50万元,目前正进击月营业额100万元的目标。

  

而“稳健派”书店是指本就历史悠久,或在专业领域和特定人群中有高声望和特色的一类书店。他们长久以来以图书销售为主要营收来源,因场地规模等原因也很难增加盈利模式,但忠实的客户群至少能让经营处于稳定状态。

 

如鹿鸣书店。鹿鸣书店自1997年开店,就一直坚守“人文学术书店”的定位,店里常常“谈笑有鸿儒”。如今,室内有200平方米,用来售书;室外还有个200平方米的院子,可举办讲座等文化活动。

 

“保守派”书店一般规模不大,但销售图书种类是“大杂烩”,教辅、社科、生活之类都有。在电商平台还没出现时,这类小书店很普及;在精神文化匮乏的年代,它们可以满足百姓的基本阅读需求。

 

博师学术书店的刘译阳还在苦苦支撑。如果不是为了附近上高中的儿子,她也不愿将这书店再维持下去。去年,她在当当网上开了网上书店,但随着平台费和押金的上涨终究没能支撑下去,仅维持了半年。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发行处处长忻愈介绍,2014年 《全球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显示,上海在与伦敦、纽约、巴黎、东京等13个全球城市的比较中,“每十万人口书店数”排在第一,为24.7个。不过,书店数量是包含了各种销售期刊的便利店等。忻愈说,沪上针对不同人群的特色书店正越来越多,如“无印良品书店”、衡山·和集、言几又·今日阅读、上海三联书店朱家角店等,都对上海城市文化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说明书店发展的环境不错,百姓也有较大的阅读需求。

 

瓶颈中的退守攻

 

不同的经营者,亦在这三年,时而退、时而守、时而攻。

  

重访大众书局福州路店时,我们发现一件巧事——原店长吴坚是结束了20多年的书店生涯跳槽到了百货行业,而接任者袁锋,却是从百货行业跳来了书店行业。

 

袁锋笑称“自己家里的书架上一本书都没有”,但却自信,“爱书的人未必能把书店开好,我虽然不怎么读书,但我会经营”。

 

袁锋刚来时,书店厕所没有通风系统,异味导致门口一片座椅没人坐,影响客流。袁锋一来,出了个主意,在厕所里不停地点檀香,便没有人再绕着走。“一个月的檀香只要花15元钱,卖一杯咖啡就回来了。”袁锋还大动作改变了店里的图书布置,在入口区域设了大片醒目又兼具艺术感的摆台,分别是“畅销书排行榜”和“新书推荐”,顾客一进门,常会被吸引过去。书店门口摆的是他设计的宣传广告,介绍了书店的图书、咖啡、文创产品和会员卡,这也是书店目前的四大营收来源。

 

眼下,签售活动的现状,让袁锋有些发愁。“最近举办的8场作家签售活动,最多的一场卖了23本,然后是一场15本,一场5本……最窝囊的一场竟然只卖出了1本,我们当时可是进了200本。最近正在跟出版社协调退货。”

袁锋坦言,签售、沙龙之类活动和主讲人的名气有很大的关系,那些“爆满”的场景,可遇不可求。他让记者看墙上拍的签售会的合影照片,指着其中一张人数非常多的照片说:“你看,来了这么多人,好多都是来拿免费奖品的。”

  

鹿鸣书店和季风书园,两个书店曾双双面临无处可去的危机。鹿鸣书店如今推出了品牌文化活动“鹿鸣书会”,倡导母语演讲,因此,有时是上海话讲座,有时是外语讲座,“有一期是德语讲座,来了10个人左右,比我们预想的要好。”顾振涛说。至于更多的盈利来源,鹿鸣以后也打算利用书店资源做一些人文培训,前不久就举办了针对小朋友的“说文解字”活动。

  

季风书园则与上海图书馆合作,在上海图书馆地铁站开出了更大的门店。严搏非逐渐退出经营,新的投资团队和掌门人70后企业家于淼进入,设置了更大片的咖啡区,举办了一些收费活动,比如针对成年人的哲学社科讲座“季风人文讲堂”等。

  

有人说,“人保活”与“活保人”这句话,似乎也可借用于店主和书店的关系。而终究还有一个“人”,其实最关键,那就是读者。

 

读者绝不等同于一般的消费者

 

小朱书店在浦东塘桥街道社区文化中心重新开业的日子是2012年的4月19日。当时有老顾客笑问店主朱凤涛:“你这个开张的日子是不是专门选的?”“419”的上海方言发音是“书要旧”,还有“书要救”的意思。

  

再见他,还是从前的样子。瘦小身材,穿着老式黑色工作服,还戴着红蓝格子的套袖,仿佛刚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走过来,却也透着“老书店人”的气质。每看到有老主顾进门,便眼中有光,热情招呼。他的书店经营范畴早已超越了书店,承载的不仅是交易,更多的是人情。有位老人在旁边的老年大学学绘画,常常把自己的画放在小朱书店展览,朱凤涛称他为“画家先生”,“画家先生”也常来书店淘旧书,他喜欢朱凤涛的“热情和人情味”。

 

小朱书店没有刻意寻找义工,但,总有人来书店帮忙。

  

朱凤涛已经从事书店行业36年了。其父年轻时是摆书摊的小贩。1996年,上海图书公司派朱凤涛到徐家汇地铁站里开连锁店,那是上海第一家地铁里的书店。小朱曾在地铁里前前后后总共开过20多家小书店,为什么要坚持做书店?“我把书店当做开心来做,开书店不是为了挣多少钱。我们中国的文化传承下来,缺少不了的就是纸质图书。”朱凤涛说。

 

同样的问题抛给鹿鸣书店店主顾振涛,顾反问:“为什么不?虽然比较辛苦,但没有放弃的理由。”

  

2012年,上海率先出台扶持本市实体书店的政策,市新闻出版局提供了第一批总计500万元的扶持资金,有35家书店经过申请和公开评比,得到了资金支持。大众书局就在那年申请到了扶持资金,“第二年往后,申报的项目要细致,可行性要高,是要交数据和调研报告的”。吴坚告诉记者,第二年,书店又申请到了资金,用在了新开的女性主题书店上。

  

博师学术书店的店主刘译阳在第一年也申请到了5万元。她感慨的是,当时自己并不知道这个好消息,是店里一位老顾客、90岁高龄的老先生告诉她的。她不信,于是老先生又特地跑回家,拿着那份刊登了有关消息的报纸给她看。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是顾振涛对自己书店的评价,也是他爱书店的理由,“书店自古就是文人雅集,相互交流的场所,本来就不应该只是卖书。”

 

这些开店人的眼里,读者绝不等同于一般的消费者。

 

【记者手记】

 

大浪淘沙之后,是实体书店的新时代

 

三年了。

  

那一年,我们买来《书香上海》地图,在夏日骄阳炙烤下,冬日寒风凛冽中,用年轻的脚步丈量上海市的大街小巷,实地走进了70家书店,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感受,记录这个时代实体书店正面临的特殊的历史时刻。

  

曾经,我们担心在街角邂逅一家书店、徜徉于书架之间的感觉会消失,但现在这担心似乎有些多余。人们在用“情怀”、“坚守”、“无奈”等词汇来描述书店时,仿佛在无意之中把书店看做了一个“文化弱势群体”,而忽视了它作为一个市场经营体的市场属性。那些有自身独特价值的书店,尽管历尽艰难,还是存活了下来,并呈现出蓬勃之势。

  

那次调研后,笔者在调研报告的后记写道:“实体书店的经营是市场化行为,不仅要有情怀,还要有明确的经营方式。如今并非实体书店的衰落期,而是时代发展中的‘大浪淘沙期’。那些粗放式、单一化的经营终将被淘汰,而专注细分图书种类,开拓多元化经营的书店,终将引领新的时代。”

  

如今,电商纷纷转向实体书店,其实并非是复制原先的实体书店模式,而是带来了更新的理念。

  

据亚马逊方面传递出来的消息,亚马逊实体书店和普通书店最核心的差异在于,亚马逊实体书店的书籍选择是基于庞大的客户数据库,选择范围来源于畅销书、预订单、阅读软件评级,并以此调整书店的库存。为了保证书籍的质量,只有评分在4星以上的图书才有资格上架实体书店。

  

衷心希望:大浪淘沙之后,是实体书店的新时代。

 

(本文刊登于今日解放日报。图片来源于网络。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