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城事 > 微观上海 > 文章详情
常春藤名校,不是砸钱就能进
分享至:
 (15)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可言 2015-12-22 23:03
摘要:杭州女学霸郭文景考上哈佛后,许多人盯上了她的出身,比如父亲是某家公司董事长之类。不过,哈佛就是哈佛,可不是砸钱培养就一定进得了。

 

砸钱上藤校有几成胜算?

 

最近,我的一位朋友,把自己的两个孩子从美国私立学校转了出来,让他们回到学区的公立小学读书。这让我非常惊讶,因为当初他把孩子送进收费昂贵的私立,就是奔着教学质量去的,说要在孩子“爬藤”的路上助他们一臂之力。

 

我特意去问朋友:“你不想让孩子爬藤了啊?”朋友一脸愁苦地说:“爬藤太难了啊,我原来以为砸钱进去就可以的,其实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儿。”

 

朋友告诉我,他本来对孩子的智商挺有信心的,所谓“虎父无犬子”嘛!当初他本人从国内的普通小学、普通中学、普通高中,一路上到重点大学,然后出国留学,找到报酬丰厚的工作……整个人生好像都顶着大写的“精英”二字。

 

现在生活富足了,唯一的期望就是孩子未来有出息,能够考上常春藤大学。这也是当初他下定决心送孩子上私立学校的初衷。

 

可是去了私立才知道,生活根本不是那么简单的。“才刚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孩子的课程就重得不得了,数学、英语、地理、历史,每个星期光考试就三四次,想当初我们在国内上高中的时候都没那么辛苦。等到上了三年级,每天晚上光写小论文都要写一两个小时,我和他妈下班回家就是埋头帮孩子寻找各种文献资料。”

 

这样坚持了几年,朋友表示再也受不了了,“就靠这样推着拉着——我和老婆都快变成美国历史地理专家了——我家孩子才刚能勉强跟上学校的进度!另外,看公立学校的小朋友每天早早下课,在外面疯跑,我都开始怀疑自己的初衷——牺牲了孩子的童年,也未必能得到什么结果。再说,上藤校真有那么重要吗?”

 

每次送儿子去学钢琴,我总能在钢琴教室的一角看到一个埋头苦读的孩子。钢琴老师告诉我,那是她的另一个学生,因为父母没时间管他,所以托给老师代管,每天学完钢琴以后顺便在老师那里写作业。那孩子十几岁,啃的书全都像大辞典那么厚,今天是代数,明天是物理,还有林林总总的历史地理参考书。

 

老师透露,孩子的爸妈在国内开公司,特别有钱,他来美国前,曾在国内一所很有名的国际学校上学,一年光学费就要三十几万。“从小就是按照出国读名校的路子培养的。”

 

可是谁知道,孩子来了美国之后,学习居然跟不上美国学生,加上英文沟通有问题,心情很低落。于是孩子的妈妈决定放下手里的生意,赶来美国陪读,一直陪到他考上大学为止。

 

钢琴老师说,我看见的这个孩子算是好孩子,自己知道要好好学习。她有好几个学生,同样的家庭背景,却没有那么自觉:“有些孩子被父母单放到美国,学习没搞好呢,花钱的本事见长,没事就刷爸妈的卡买车买名牌;有些孩子的妈妈没办法,只好到美国来陪读,几年下来,夫妻两地分居,闹离婚的比比皆是……最后能够考上好大学的孩子并没有几个,考上藤校的更是凤毛麟角。”

 

用功就能上藤校?

 

我的邻居梅根是在美国从事教育工作十几年的老师,她说这些年来,凡是她接触过的中国孩子,日程安排都是相近的:上午在学校上学,下午各种培训班,周六上周六学校,周日再上一天补习学校。

 

“你们中国人都有一种奇怪的思维,”梅根说,“好像只要拼命用功,就一定有收获。但是你知道吗?学习是很艰苦的过程,美国大学考察的项目那么多,如果小孩没有找到能够激发他们热情的东西,被父母逼着拼命学习最后往往都没有效果啊。”

 

相比中国的大学,美国大学录取学生所考量的内容要宽泛得多。如果说中国的高考是“一考定终生”,那要想进入美国的名牌大学,就不得不实现“十项全能”,甚至连一块“短板”都不能有。

 

成绩方面,在美国,大学录取主要考察两种成绩:高中四年成绩(GPA)和高考成绩(SAT1,考核内容是英文、数学和写作)。

 

而名牌大学的录取,还要同时考虑另外几种成绩:专科考试成绩(SAT2,是在SAT1之外,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心理学等课程中选取一到两门考试);大学预科考试成绩(AP)。

 

高考成绩略去不谈,光是考察GPA,就意味着学生在整个高中生涯中都不能有丝毫马虎。

 

硅谷知名学区Palo Alto,前些年接连发生高中生自杀事件,以至于学校的学生组织几次在媒体上呼吁,希望学生们转变观念,“不要把得B的人生看作是失败的人生。”

 

我朋友的孩子,从小到大都是模范学生,就是因为参加一次重要的篮球比赛,考试中不小心得了个B,于是被所有一流大学拒之门外。

 

即便高考成绩优秀,GPA超过4.0,如果不考出三到四门大学预科考试,你的入学申请一样会被常春藤这样的一流大学扔在一边。

 

最近我的一个朋友正在为让孩子选择哪所高中而烦恼,最好的那所高中竞争太过激烈,孩子在学校的排名会相应下降,GPA可能因此降低;差一些的高中虽然GPA会高些,高考成绩又怕受影响。真是左右为难。

 

成绩之外还要拼什么

 

众所周知,申请美国大学,不仅仅只看成绩——孩子在文艺、体育方面的特长,在社区活动和公益劳动中的贡献,在面试中的表现,老师校长名人的推荐信……都决定着是否能被好大学录取。

 

前些年好些中国家长都着急着带孩子学钢琴,因为听说音乐特长能给申请大学加分。学了好多年后才发现——就算考出钢琴十级也没有用,因为申请藤校的中国孩子里,钢琴十级的一把又一把。

 

后来又一窝蜂去学小提琴和黑管,学了好多年后又发现,你要是不能在学校或者社区的乐队里当个首席,在名牌大学的眼睛里,基本就和没学一样。

 

除非你能像郎朗李云迪,在国际比赛中斩获大奖(或者全国比赛得奖也可以)。可是反过来想一想,郎朗李云迪高中四年成绩能得全A吗?

 

文艺的路很难走,那体育的路行不行?

 

美国大学重视体育,要想进藤校进名牌,不在全国性的比赛里得名次都不好意思拿出来说事儿。

 

由于体格方面的原因,中国人在老美最重视的一些运动项目上的确不很擅长,比如足球、篮球、橄榄球、棒球、短跑和游泳。中国人想取得名次,不知道要多付出多少的努力。

 

当然,在某些考验灵活性的项目上,咱们还可能取得一些优势。比如我知道一个华人孩子,在全美花剑比赛中拿过名次,最后如愿进了藤校。

 

也有一些体格特别健壮的中国孩子,可以在个别体育项目上拿分,我一个北方朋友的两个孩子,身材高大,儿子在全国摔跤比赛里拿了第四名,后来进了普林斯顿,女儿在全国游泳比赛里拿了名次,进了斯坦福。当然他们不仅仅是体育好,他们的成绩也是全A。

 

看上去很辉煌,背后的辛苦真是不为人知,一个朋友的儿子上高中二年级,千辛万苦才被学校篮球队选中。他每天早上五点钟就起床,赶在上课前练习两个小时。平时不说,他连圣诞长假都不能有,因为球队假期要训练加比赛,规定无论什么原因,只要缺席训练两次,就会被永远逐出队伍。

 

如果文艺、体育的路统统走不通,还有一条学术路线可走,比如说,在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

 

我朋友老板的孩子就是美国奥林匹克物理国家队的成员,估计高中毕业时拿到藤校offer毫无问题。然而真相是,那孩子的爸爸不光是高管,自己本身也曾经是藤校毕业,参加过各种物理比赛,更是孩子从小到大的物理“编外老师”,这样的实力,又有几个爹能达到?

 

最后,就连藤校的面试官自己都承认,能否被藤校录取还要看运气——好孩子太多,各所名校每年都在搞平衡,今年被这所学校偏爱的特长,可能到明年就成为了鸡肋。

 

我确实见过运气特别好的例子,我一位朋友的白人老公,在她嘴里就是“没有其他爱好,唯一的热情就是编程序,然而编程序也并没有得过什么大奖”,最后就凭着这股热情,面试发挥出色,“很莫名地就被藤校给录取了”。

 

除了运气爆棚,还有一种孩子,几乎肯定能被藤校录取,那就是——有一个大富豪爸爸,一口气捐出几百万美金,或者,干脆给藤校盖上一座图书馆。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本文编辑:李宝花  图片:邵竞 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