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城事 > 微观上海 > 文章详情
迪士尼来了,谁怕谁?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梁建刚 2015-12-03 09:33
摘要:区域经济研究专家更表示,上海迪士尼会对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主题类乐园产生“挤出效应”,因为“在消费水平既定情况下,游客选择去迪士尼乐园消费,就必然减少在周边景区的消费”。

2016年渐近,若提前设想2016年上海城市的关键词,“迪士尼”无疑是必选之一。

 

因为就是在明年,这座已在全球被多次复制的童话梦想王国,就要正式在沪开园。一流的品牌、先进的模式、巨大的经济带动效益与海量的人流,人们不吝用各种憧憬与美好的词汇增色迪士尼乐园的光环。

 

国际娱乐大鳄的到来,会引发本土乐园的无限失落吗?至少目前看来,在即将过去的2015年,上海乐高乐园、临港极地海洋世界的未来仍然备受关注。

 

有人曾做过统计,2015年全国在建与开园的乐园项目总数超过了41家,其中不乏万达在无锡投入400亿元人民币建设万达文化旅游城、美国环球影城投资3.3亿美元落户北京通州的大手笔。

 

毫无疑问,面对中国市场这块巨大蛋糕,没有人会轻易向迪士尼俯首称臣。一场游乐园大战即将在中国开打,而上海正是争夺的核心地带。风暴来临前夕,充满了上海人回忆的锦江乐园、日渐红火的欢乐谷、上海唯一一处国家级度假区佘山……这些“本土派”乐园在做什么?会出现新的“失乐园”吗?

 

矛盾的现状

 

在锦江乐园总经理丁义成看来,国内本土主题乐园在单体上无法挑战迪士尼。

 

“迪士尼是全球主题乐园的鼻祖,拥有60年历史。锦江乐园是改革开放后上海引进国外游乐设施建造的第一家大型乐园,历史也不过30年。没哪座乐园可以和迪士尼正面对抗。”

 

迪士尼绝对有底气牛气冲天,自从1955年第一座迪士尼乐园诞生,便以其梦幻般的乐园,可爱的卡通,刺激的游乐与游行,烟花、礼物为标志的新型主题乐园游乐方式,风靡全球。每一座迪士尼乐园从意向到建成,都会对周边地区经济、周边行业发展,及上市公司的股价带来重大影响,经济学家甚至为此专门造了一个新名词——迪士尼效应。

 

中国的现状却有些“矛盾”。世界旅游组织曾提出过一个估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会兴起新的度假旅游热潮。而中国人均GDP已超过7000美元,出境游、度假热日渐升温,然而,国内的主题乐园却远远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相似雷同、质量差强人意的乐园比比皆是。在更多二三线城市,老旧的公园、泛黄生锈的游乐设施几乎是每座城市的“标准配置”。

 

上海的状况,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在一座人口超过2000万人的特大型城市中,锦江乐园虽然一直保持盈利,但囿于面积所限,客流量常年维持在200万人次左右。欢乐谷经5年发展,2014年与玛雅水公园全年接待游客数也不过290万人次。两者相加,不足城市人口的四分之一。

 

但其实,这已经是不错的成绩。放眼全国,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有一定品牌知名度、有良好经营业绩的主题公园只占比10%,有70%的主题公园亏损,20%持平。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上海迪士尼2016年开园当年预计人流量1000万人次的规模,第一年就会超出当下上海所有乐园预计人流量的总和。且从迪士尼公司的财报看,迪士尼乐园的总利润还在逐年增长,年客流量居高不下,东京迪士尼的年客流量已超过2000万人次,奥兰多迪士尼甚至达到每年2500万人次。

 

一边是日益增长的需求,一边是小而散的市场格局,国内业界将迪士尼比作国际大鳄到来并不为过。区域经济研究专家更表示,上海迪士尼会对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主题类乐园产生“挤出效应”,因为“在消费水平既定情况下,游客选择去迪士尼乐园消费,就必然减少在周边景区的消费”。

 

这样看来,本土乐园正在面临着两难。

 

咖啡馆与茶馆

 

然而,凡事也可能有例外。

 

目前,全球只有东京迪士尼效益表现良好。作为一项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的中长期项目,初期亏损几乎是肯定的。在外界对迪士尼期望很高时,如果亮相后并没有达到此前的期望值,失望会更大,甚至形成恶性循环……对于上海迪士尼的初期运营,许多分析师几乎众口一词。

 

借鉴迪士尼此前在全球投资的海外乐园经验,的确出现过当地政府因前期开发投入大、负债高而在项目运营后亏损,但迪士尼乐园本身却为母公司不断盈利的怪现象,其中最明显的案例无疑要数我国香港的迪士尼。作为全球最小的迪士尼乐园,香港迪士尼2005年开业后连年亏损,直到2012年才开始盈利,其中主要原因归功于内地游客数量的持续增长,但原本并不被看好的本土乐园香港海洋世界,反而借助迪士尼吸引游客效应大幅盈利,在亚洲游乐园排名甚至超越了香港迪士尼。

 

欢乐谷更曾有与香港迪士尼隔河相望的竞争经验。“香港迪士尼2006年开业后,一河之隔的深圳欢乐谷2007年游客增长率高达10.2%,而2007、2008两年总计新增游客200万人次。”上海欢乐谷副总岳峰说,“迪士尼刚到新市场,对当地市场的特点、人群消费还有一个熟悉过程。”

 

“美国品牌进入中国以后,总要有些改变,就好比咖啡厅和茶馆的文化冲突。迪士尼能否适应本土还存在变数。”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教授,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大多数人出于新鲜感都想去一次迪士尼,但若要父母带着孩子周末经常去,这个乐园必须有他们熟悉的文化。”

 

也正是基于前者的经验与判断,本土乐园似乎非常明白希望在哪里。当下,锦江乐园正在力邀国际级咨询公司,准备更有竞争力的未来发展方案,“定位于城市中心的游乐园,国外有许多非常好的案例可以借鉴,比如日本的小石川后乐园,韩国的乐天、美国的过山车乐园六旗,都是差异化经营的经典案例。”丁义成说。

 

上海欢乐谷自2014年就开始了自己的三至五年发展规划。岳峰介绍,总投资近2亿元,力邀法国公司设计打造的大湖水秀项目计划于2016年6月建成; 计划投资1亿元的玛雅海滩水公园二期,也将在2016年建成开放;此外,上海华侨城还在规划华侨城旅游度假主题酒店群项目,这个占地11.7万平方米的项目,将由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德国黑森林、西班牙三个不同风格的主题旅游度假酒店组成,一期北欧斯堪的纳维亚风格酒店计划2016年底竣工对外开放。

 

作为上海唯一的国家级度假区,佘山的计划更堪称恢弘。佘山镇副镇长胡文辉介绍,未来五年,佘山度假区将加快规划筹建上海天马现代服务业集群区等一大批项目,重点开发建设一批酒店、娱乐、会务、展览等功能性项目。受美国《国家地理》关注的深坑酒店,正在加紧施工;意欲打造禅意生态养生社区的天马古镇风貌区改造,已列入市城中村改造计划; 总投资4亿元、占地170亩的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将于年内开工建设,未来,佘山度假区成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旅游休闲胜地。

 

谁能笑到最后,断言为时尚早。

 

对手?老师?

 

“为什么一定是竞争、危机,而不是互补呢?”丁义成并不认可上海迪士尼开园会击败本土乐园的想法。

 

“迪士尼每年1000万以上的客流,就算再加上乐高乐园、临港极地海洋世界,这首先意味着上海的游乐市场会更大,人流更多。我们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分享人流,这对整个上海游乐产业都是好事。”丁义成说,“锦江乐园的定位、区位、票价都与迪士尼不同,锦江乐园是城市中心的游乐园,完全可以与之形成差异化竞争。”

 

岳峰也有相似的想法,“未来竞争的关键,是蛋糕做大了怎么分的问题,而不是说谁一定要击败谁”。

 

在丁义成看来,迪士尼不只是对手,更是老师。“迪士尼拥有非常规范的管理、充分的产业链、先进的经验,他们进入上海,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近距离学习的好机会。”

 

迪士尼的成功,自有其奥秘,国内游乐业一个公认的状况是,中国主题乐园的门票收入占比基本为80%,而迪士尼的门票收入占比仅1/3。显然,缺乏吸引人的衍生产品一直是国内主题乐园的软肋。

 

让丁义成印象最深的,是游戏设备的制造,“上海迪士尼也向国内设备制造商订制了一些设备,但迪士尼设备的造价可能会达到国内类似产品的几倍。他们对产品工艺的要求、细节的追求、生产流程的苛刻,与国内有些游乐园希望性价比更高,或为了上马匆忙完成的方式完全不同。要做,不惜成本做到最好,这是迪士尼给国内游乐园上的第一课。”

 

品牌与文化内涵的挖掘,更是差异显著。米老鼠、唐老鸭,是被迪士尼反复证明了的经典形象。而在每座迪士尼乐园内都有一条类似美国小镇大街,其来源就是迪士尼通过调查发现,许多美国人都来自小镇,家乡小镇的街道深深印在许多人心中。与之形成对照的是,万达集团在2014年提出了进军儿童产业的首个自有品牌——万达宝贝王乐园,并宣布2020年将在全国开业200家,但最初打造什么样的卡通人物,就成了绕不过去的难题,少有经典形象的中国动漫产业,难以支撑起万达宝贝王的雄心。

 

相较而言,在残酷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的锦江乐园、欢乐谷更有信心。“经过多年积累,中国本土的主题公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更熟悉本地文化、了解市场需求等,这是迪士尼无法比拟的优势,迪士尼不可能一统天下。”岳峰说。

 

“迪士尼是以童话为主题的主题乐园,锦江乐园是都市乐园,迪士尼面对全国,乃至全世界游客,锦江乐园则可以为上海市民提供一个集休闲娱乐、主题活动和商业相结合的城市综合体,我们不会做和迪士尼一样的主题景区。”丁义成说。

 

主题乐园,显然与自然风光类的景区不同,作为需要“无中生有”的产物,主题乐园更讲究深耕细作,寻找自己的文化与品牌,单单希望从园区规模、设备多少、投入多少赢得市场的主题乐园,很容易陷入雷同、单一的境地。迪士尼的到来,无疑会将这一状况进一步放大,业内专家几乎都承认,迪士尼开园后,部分缺乏竞争力、市场定位模糊的主题乐园有倒闭可能,其他则需要在竞争中,提高各自的运营水平。“从如何对待游客、餐饮特色,到卫生条件、排队秩序、管理能力等,中国游客的感受与对品质的要求将完全提升,国内主题乐园们则会经历一次大洗牌。”

 

理想与现实,哪个更骨感

 

“中国市场容量巨大,完全可以支持两个迪士尼乐园。”迪士尼CEO罗伯特·艾格对迪士尼在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常州可以容纳三座主题乐园,常住人口已超2000万的上海,为什么不能容纳?”以丁义成为代表的本土派,也有信心满满的理由。

 

即将展开竞合游戏的双方,都有理由看好未来,但真实的道路,显然都不会平坦。在一种空前看好市场的兴奋中,中国已然成为主题乐园产业新一轮的竞技场,曾有人统计,2016年除了迪士尼,仅长三角地区还将有10多家大型主题乐园正在建设或即将开园;上海的梦工厂项目、乐高乐园、临港极地海洋世界也在摩拳擦掌之列。

 

每一座城市,几乎都有成为美国奥兰多的梦想,这座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城市,拥有迪士尼、环球影城等在内的20家主题乐园,本地人口仅213万,但2013年就吸引了5900万游客,创造经济效益330亿美元。

 

但显然,最后的结果,不会是每座城都成为奥兰多。发展30年的中国主题乐园产业,也曾掀起过疯狂的建设热潮。1989年,以深圳锦绣中华为代表的中国主题乐园业,曾带动起一轮千亿元级投建高潮,但随之而来的,是倒闭高峰。当新一轮的热潮再起,未来出现“失乐园”的情况几乎不可避免。

 

“迪士尼会给行业带来新格局与挑战,关键是能不能抓住机会,找准定位,差异化发展。”丁义成说,美国迪士尼、环球影城,草莓乐园、六旗等一批主题公园,各有特色,各有客源,也都经营极好。“关键是读懂,读懂再学习,学会再创造。”丁义成坦言正在想办法,2015年锦江乐园曾主办过一场名侦探柯南活动,吸引了大批粉丝到场。未来“游乐+主题活动+商业”的模式,正逐渐清晰。

 

“现在国人的休闲度假热正在兴起,不再像过去‘到此一游’,而是对配套、设施、环境、内容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胡文辉说,佘山作为上海唯一的国家级度假区,正是希望打造上海都市的后花园,满足市民休闲放松的需求,为此佘山将更多精力用于提升服务硬件、交通配套、购物、酒店等功能设施上,打造城市休闲度假中心。

 

然而,谁能笑到最后,只有等待市场与消费者的检验。如今唯一能肯定的是,在这场即将到来的比拼中,受益的将会是消费者。

 

(本文刊登于今日《解放日报》。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