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观见 > 文章详情
韩正一周·慢进也是退
分享至:
 (15)
 (17)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君石 2015-09-29 06:00
摘要:目前的上海,“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这句话既针对上海承担的各项改革创新试点任务,也适用于全局工作乃至干部队伍。

9月的尾声,上海自贸区迎来成立两周年。

 

与自贸区揭牌和一周年庆时的热闹相比,两周年时的自贸区,显得平静许多。但稍作推敲,时下的平静表象背后,蕴含着的是一种日趋强烈的紧迫感。

 

事实上,整个上海,都需要这种强烈的紧迫感。这从韩正近期的诸多活动和表达中就能清晰读到。刚刚过去的一周,其两次主要的公开露面,也都表达了某种紧迫感。

 

9月22日,韩正在主持市委“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第三次学习研讨时明确表示:目前的上海,“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

 

这句话既针对上海承担的各项改革创新试点任务,也适用于全局工作乃至干部队伍。而在自贸区两周年之际,重提“慢进也是退”,不啻为一次再动员。

 

回应“唱衰”

 

对自贸区,官方并没有提出“两周年”的概念,亦不举办任何特别的庆典活动。在自贸区改革本身已趋深入,且多项改革措施已推广至全国时,自贸区之于上海的特殊性在不断消减,而更多融于常态化的改革事务。

 

但不再“特殊”,绝不意味着不再“重要”。恰恰相反,上海要充当“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能否回应外界对自贸区的种种关切,并持续放大自贸区的制度创新效应,只会变得愈加重要。

 

9月23日,韩正主持市委深改组会议第十次会议,分量最重的议程便是听取关于自贸区扩区建设运行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打算的汇报。正是这次会议上提出,上海自贸区要建设成为“开放度最高、便利化最优的自贸试验区”。

 

当天的会议还讨论了高校学科建设方面的重点改革工作,并审议了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业水平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两个《办法》,但在1200余字的新闻稿中,将近一半篇幅都在谈论自贸区,其分量之特别显而易见。可以理解,这就是高层对自贸区两周年的一次低调纪念。

 

一个月前的8月29日,韩正曾在着力强调“补短板”的间隙,和市长杨雄一同前往自贸区,专题调研扩区以来的运行情况。此番对自贸区工作的评价基调,基本就出自当时的调研。

 

值得注意的是,这半年多来,随着扩区和全国多地自贸区的落地,上海自贸区始终面临外界的关注和议论,其中不乏担忧。

 

有舆论认为,比之成立时的众望所归,两年来自贸区改革的实际效果似乎不如想象。具有颠覆性质的举措出现得并不多,一些环节的改革力度也相对有限。有人甚至因此怀疑,上海自贸区是否真的如先前预期的那样,在中国整个改革版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类似的疑虑,多存在着某种误解或偏见。一个月前的调研和此次深改组会议,对此均有不点名的回应。

 

韩正在两个场合中反复强调,自贸区建设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两年来特别是近半年来的改革工作,亦始终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国家赋予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的各项目标任务,扎扎实实抓推进、抓突破、抓落实”。

 

扩区以来的成绩单,可以逐一历数:“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投资管理改革取得新突破;对标国际经济贸易通行规则、实现贸易便利化的改革不断深化;探索浦东新区作为一级地方政府转变职能的改革取得新进展;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据深改组会议的定调,这些工作可谓“推进有序,成效明显”。

 

不会“自娱”

 

另一方面,自贸区也面临着某些疑惑。

 

韩正本人也坦陈,自贸区改革行进至今,“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工作难度越来越大,涉及面越来越广,利益调整触及更深层次”。

 

何况,随着今春上海自贸区经验在全国多地复制推广,上海的“先行先试”的成果已经部分兑现。接下来要继续保持先发优势,难度会越来越大,更面临“慢进也是退”的直接挑战。

 

这时候,需要的是“进一步形成合力、攻坚克难”,更是“敢于直面问题、勇于攻坚突破,以问题为导向,不断解决问题、突破瓶颈”。

 

韩正所要求的,包括改革定力,也包括问题意识。这都是近期反复强调的关键词。

 

所谓改革定力,即“始终坚持制度创新这一根本方向,在推进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基础性制度和核心制度,并使之逐步定型、成熟、完善”——制度创新一直是上海自贸区独树一帜的关键所在,甚至称得上是自贸区改革的灵魂。

 

所谓问题意识,则意味着正视自贸区乃至相关改革推进中存在的各种瓶颈和掣肘,并像谈论“补短板”时要求的那样,“形成合力、久久为功”。

 

这中间,包含一个改革重心的问题,以及一个评价机制的问题。如此前反复强调过的那样,自贸区改革需要将政府职能转变贯穿始终,加快转变政府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另一方面,自贸区各项改革举措的实效,需以市场主体的感受度和满意度来作衡量。

 

韩正提出的具体方法,包括引入第三方评估,并用好这些评估成果完善各项工作。这对外界就自贸区表达的关切和质疑,也是一次明确的回应:至少,上海自贸区的任何事务,都不可能变成“自娱自乐”。

 

三个“越是”

 

还值得一说的,则是干部的精神状态问题。

 

“三严三实”座谈会与深改组会议连着召开,是巧合,也不是巧合。看上去,前者讨论干部问题,后者讨论改革实务,但一切事务均在人为,两者间显然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必然关联。

 

从某种意义上说,自贸区改革面临的处境,也可以拿来参看上海干部的精神状态问题。韩正曾不止一次表示,上海干部“总体是好的”,也已取得了丰厚的成绩。然而,在日趋增多的挑战和考验面前,时下干部表现出的精神状态尤其是改革劲头,尚不能令人满意。

 

精神状态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也有种种复杂动因。但某些方面,高层担忧的一些问题,确实在逐渐延展。一方面,改革需要一点冲劲甚至“血性”,这方面历来不是上海官员的优势;在日趋复杂的利益格局和改革任务面前,韩正多次批评的“怕得罪人”心态和“为官不为”作风,多少还有存在;另一方面,近期体制内频现的官员离职,恐怕也不能不引起高层的触动。

 

对时下的上海而言,这些问题已到了非解不可的时候。人们应该记得,今年4月自贸区扩区动员大会上,韩正的大篇幅讲话都在呼吁上海干部进行一次“思想大解放”。而如今,上海干部同样需要保持“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以推动自贸区等各项改革。

 

“三严三实”座谈会上,韩正有一句关键的排比句:“使命越光荣、目标越宏伟、环境越复杂,越要从严治党、从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越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越要砥砺前行,敢担当、有作为。”

 

三个“越是”,话都是老话,但在“慢进也是退”的语境下,其间内涵可堪玩味许久。

 

(图片来自网络,本文编辑:洪俊杰 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7)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