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天下 > 风云 > 文章详情
7月申聊|上海的虫子、疯子和骗子
分享至:
 (10)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高渊 2015-08-03 06:20
摘要:就像那些台风中起降的航班,旁观者不管是称其为“威武神奇”,还是指责它们“无视安全”,都只是个人感受。关键要看背后有没有标准,以及是否遵守基本规范。如果都有了,飞又有何不可?

上海的这个7月,台风“灿鸿”显然是来凑热闹的。

 

直到10日晚,“灿鸿”还是直扑上海而来,态势是1998年以来“最险恶”。但第二天再看,已经拐弯走了。上海两大机场取消了1200多个航班,唯俄航、春秋等还在风雨中起降,众人戏称其为“民航中的战斗机”。

 

事后有专家解释,民航对航班起降有一系列规范,航空公司也可制定自己的标准,只要不低于民航局标准便合法。所以,这些“战斗机”其实是“标准内的自由裁量”。

 

今天不说“灿鸿”,只是由此说开去。

 

爽约的虫子

 

放在事情扎堆的7月,这等“雕虫小事”似不值一提。

 

7月9日,松江警方官微发布了一条信息:“萤火虫主题公园”已被勒令整改!大家嫑再惦记啦!”这个“嫑”用得有趣,引来围观。警方解释,“该项目未经审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世界那么大,到哪儿不是玩?”

 

这则略带卖萌的公告,让众多环保人士舒了口气,他们已经为那些小虫子纠了几天心。

 

7月初,沪上不少媒体报道,从7月10日起,武汉一家公司将在松江揭幕首个“萤火虫主题公园”。届时,“每天将有数万只萤火虫同时呈现”,“游客可与萤火虫亲密接触”,还特意说明这些萤火虫均为人工养殖,并非野外采集。

 

反响是截然不同的。很多人充满好奇和向往,特别想带孩子重温“父辈时代的微光”。而环保人士则迅速联名写信反对。主要理由是,萤火虫的人工养殖成本远超野外采集,国内绝大部分萤火虫商业活动都是野外捕捉,而这可能对萤火虫种群带来毁灭性伤害。同时,将外地的萤火虫运到上海,存在外来物种入侵的可能。

 

但在短短几天内,舆论迅速达成一致:“萤火虫,我们不约!”因为它借了生态的主题,为了商业的目的,最终却有可能更重地伤害生态。

 

至此,萤火虫爽约已成必然。但这只小小的虫子,成为那几天上海人的一个话题。换言之,一个流产的商业活动,引发了众人对小小萤火虫的关切。比如,上海哪些地方还能看到,它们需要怎样的生存环境,乃至国内萤火虫的基本分布等。

 

很多时候,商业行为是生态保护的敌人。但从长远看,未必是绝对的。有创意和适度的商业活动,在挣钱的同时,可能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如何在制定基本规范的前提下,有效控制商业逐利冲动,并将其适度转化为生态保护的某种动力,可能是更高的目标。

 

惹事的疯子

 

7月17日,上海查获15辆涉嫌非法客运的专车。在这个7月,这只是全市大范围整治网络专车的普通一天。

 

网络专车的疯狂发展,让很多人备感快捷,称之为“互联网+”的绝配;也让一部分人利益受损,骂那些专车平台是惹事的“疯子”。作为始作俑者的优步,已经在欧美各国树敌无数。上海如何对待专车,自然引人关注。

 

这次整治行动中,有的处罚引发争议。比如有一条措施是,要将非法客运的专车司机通报单位,没有单位的则将通报给所属街道。

 

反对者称,这还是把人视为“单位人”,出事就要让单位来管,是计划经济的管理思路。后来,执法机关出来讲了一番道理,倒也能自圆其说:查获的非法运营专车中,30%是公车,“将使用单位车辆的行为通报给单位也是应该的。”

 

由于存在法律漏洞和安全风险,“专车要管”已基本达成社会共识。但究竟怎么管,依然莫衷一是,众说纷纭。

 

这时,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孙建平发声称,“绝不一棍子打死”。根据孙的思路,要打击的是黑车,而非专车,接下来只要专车平台申请,上海就给它办理营业执照。当然要具备一些条件,比如:相应的注册资本,获得互联网业务资质,注册服务器在国内。

 

虽然在专车与黑车的定义上仍有争议,但孙的“不一棍子打死”说,还是获得了网上正面评价。

 

专车管理现在成了全球难题,尤其对一些国际大都市更显棘手。“互联网+”正在催生众多新业态,生长速度往往超出想象。当下关键要抓紧制定规则,同时引入有多元治理的思维,不仅政府制定规则,还要推动行业、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参与。

 

“不一棍子打死”是很好的互联网思维。而如能借力这些烦人惹事的“疯子”,推动某个行业领域的变革,改变其实大家都不满意的现状,就更让人期待。

 

扒皮的骗子

 

临近月底,不少人惊呼骗子来了,而且来者成双。这两个人小年轻叫黄修源和金证济苍,分别是28岁、22岁,共同点是都在上海创业。

 

先被“揪出来”的是黄修源。据说,年纪轻轻的他,已经是第五次创业了,前四次都是烧完钱就走。这回做的东西似乎更不靠谱,在北京发布了一款纯电动跑车“游侠X”,是通过拆卸一辆特斯拉仿制的。

 

这还不是最糟的。黄竟然还公然宣称:“有价值的模仿,比无价值的创造要好太多。”网友们实在看不下去了,干脆把这辆计划2017年量产的车称为“PPT车”,即只存在于PPT上。

 

这时帮黄解围的,是比他小6岁的金证济苍。被一篇在朋友圈刷屏的文章吹得神乎其神后,网友群起把金证扒得体无完肤,从名字、学历、团队到技术,几乎没一样是真的。

 

7月30日晚,金证和他的云视链团队接受了记者采访,拿出一系列证据自证清白。但在现场重复最多的话是“不能拍照”,理由是保护隐私。他还试图要求在场记者打开手机照片,确认没有拍照,结果遭到一致反对。

 

很多人说,骗子结队而来,泡沫即将破灭。这话也许没错,但最好耐心再看一阵,不要过早下结论。这里不妨学一学孙建平的思路,“不一棍子打死”。

 

其实,现在很多互联网大企业在创业初期,都是像骗子一样的小公司。草根创业者把自己的技术、团队乃至履历添油加醋吹一番,目的还是要以此聚合人力、吸引投资。这种“骗子式存在”的小公司中,不能说他们中没有只为骗钱的人,而是不要把他们都看成骗子。最终应该由投资人用脚投票,由市场决定,由时间判断,而不是用舆论审判。

 

就像那些台风中起降的航班,旁观者不管是称其为“威武神奇”,还是指责它们“无视安全”,都只是个人感受。关键要看背后有没有标准,以及是否遵守基本规范。如果都有了,飞又有何不可?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图片来自网络,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