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一起来 > 文章详情
我与上海改革发展共奋进⑳| 49份未发出的简历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赵婷婷 2017-06-05 11:42
摘要:孩子迷茫,需要指引,我就化身“赵老师”;孩子低落,需要关心,我就成了“赵妈妈”;孩子成长,需要分享,我就是“婷婷”。在这样不断变化却又万变不离其宗的过程中,我陪伴、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也实现了自身的蜕变。

和上海市儿童福利院的缘分始于2005年的那一段专业实习经历,作为一名社工系的实习生,那是我第一次走进这样一家儿童福利机构,接触这样一群特殊的孤残儿童。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两个月里,我感受到最多的,是这些弱小身躯中隐隐透出的不屈向上的力量。

 

事情本该在实习期结束后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两个月里的所见所闻深深震撼了我,让我体会到了“用生命影响生命”的那种最初的感动,于是句号,变成了省略号......

 

2006年,我的毕业季,和其他所有的毕业生一样,我精心制作了50份求职简历。第一场校园招聘会,预料中的熙熙攘攘,我和同学们穿梭在人群中,寻找着合适自己的岗位。突然,熟悉的名字映入眼帘:“上海市儿童福利院。”我顿了一下,转而迅速来到招聘台前,慎重地递上了自己的简历,然后抱着剩余的那49份简历,离开了招聘会现场,背后,则是同学们疑惑的目光。

 

不知不觉中,这已经是我与民政结缘,与孤残儿童相伴的第十一个年头了。作为一名奋斗在民政第一线的资深社工,多年来我始终致力于在儿童福利机构推行社工理念,推进社工实践。由我多年实务经验摸索出的社工服务模式,也已逐渐成为福利系统内创新工作的突出典范。坚守社工专业,献身民政事业,让我从一名社工系学生逐渐成长为一名资深社工,也先后收获了“中国最美社工”、民政部首批“社会工作领军人才”等诸多荣誉。

 

“永远倒不过来的时差”

 

 

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坐落于上海市闵行区,是政府兴办的一所儿童福利机构。福利院内设施完备,并配备有专门的医护人员、特教教师及专业社工,是集抚育、照料、康教、治疗和社工服务为一体的一流儿童福利机构。这里,便是我平日工作的机构,而这里生活的孤残儿童,便是我平时服务的对象。

 

起初提及儿福院,不明所以的人们总是觉得这份工作“有编制”、“福利好”、“工作稳定”,常常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但后来做了社工才知道,儿福院社工工作的特性决定了双休日和节假日对于我们而言,都成了“永远倒不过来的时差”。孩子们空闲了,社工就忙碌了。孩子们排得丰富多彩的活动计划的背后,是社工满满当当的工作日程。

 

很多在院外学校就读的孩子只有周末才在院,于是为了配合他们的时间,“周末单休”成了我的标准工作作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还是利用工作之余在职完成了复旦大学“公共管理学”硕士的学习课程。当我从一名一线社工成为社工部主任时,领导关切地问我需不需要将工作时间调回标准的“周末双休”,我坚定地摇了摇头,因为我知道,在一线和孩子们“在一起”,太重要了。

 

“赵妈妈”、“赵老师”和“婷婷”

 

社工和案主的专业关系,很大程度上考验的是一名社工的专业素养。儿福院的孩子从小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一方面难以和人建立信任关系,另一方面又容易出现移情的现象。作为一名社工,如何和他们建立并保持专业关系,需要对社工专业定位的准确把握和恰到好处的分寸拿捏。

 

曾经有多名新入院的社工向我提出对专业关系的困惑,有的社工甚至会问:“为什么孩子们平时既有叫你赵老师、赵妈妈的,还有直接叫你婷婷的?”其实,不同的称谓代表的就是不同专业关系的表现形态。社工和案主的专业关系其实是一种“和谐”的关系,这样的“和谐”既不是一步到位的简单,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死板,它更多的时候是一种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动态平衡。

 

孩子迷茫,需要指引,我就化身“赵老师”;孩子低落,需要关心,我就成了“赵妈妈”;孩子成长,需要分享,我就是“婷婷”。在这样不断变化却又万变不离其宗的过程中,我陪伴、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也实现了自身的蜕变。

 

“没事找事”与“多管闲事”

 

社工工作作为一个新兴服务类别,嵌入儿童福利机构的常规工作时间并不长。在社工实务摸索之初,我也面临过“社工到底能做什么”的尴尬问题。凭着青年人的热忱和勇气,我广泛听取意见,积极突破创新,把目光瞄准了福利院内一块无人问津的工作内容——大龄儿童的社会融合服务。为了帮助这些年满18周岁,即将踏入社会开始独立生活的大龄儿童更快适应社会,我和同事们一起查阅资料,参考先进作法,开发了一套集资料收集、集中培训、模拟生活和岗位实践“四维一体”的社会融合培训体系。至今,已有百余名大龄孤儿通过该项目的培训成功回归社会,开启了全新的人生旅程。

 

就如同我在笔记本的扉页上写给自己的那句话一样,“用最大的爱从最小的事做起”。随着儿福院社工工作的不断铺开,我还在不断挖掘社工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让社工服务与时俱进。针对机构内孤残儿童的典型问题,我创新性地归纳和整理各个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发展需求和典型危机的社工介入方法,并成为民政部全国社工工作实务手册机构内儿童社会工作篇章的主要编写者。通过仔细的梳理和整合,儿福院的社工工作变得越来越有生机,根据孩子们的需求也形成了一些可以长期运行的社工服务项目。成年孤儿社会融合项目、大龄儿童岗位实践项目等服务项目应运而生。

 

五十分之一的简历,换来了一份值得奋斗一生的事业。我愿在激情和宁静之间,选择后者;即使道路难行,也要坚守躬行,在平凡中作出非凡。让洒下的汗水,结成青春,把埋下的种子,当作理想。守在孤残儿童的心田,静待收获的时节。

 

 

专题推广


版面编辑:陈敏

题图来源:作者提供 题图编辑:笪曦

(编辑邮箱:jfhuodong@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